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九歌·东君》
真知堂按:逢年过节,好友相聚。总有人说这句话:“今儿我做东,请大家吃饭。”做东就是请客的意思。为何中国人请客叫“做东”而不是做西,做南,做北?还真很少有人知道原委。要搞清楚此事的来龙去脉,还得从古人尚东说起。
古人尚东,以东为贵有人说。这就和买东西不买南北一个道理。
东方为木,西方为金。可以买卖。南方为火,北方为水,不能买卖。或曰,不能用提篮装起来。
看似有些道理,但为何是做东不是做西?西方为金,也可以装入蓝中。
此说似乎解释不通。
“做东”这个词出自古代,时间久远了,人民约定俗成,把古语用于现代。
汉语博大精深。做东,首先的意思是东为主,西为副。
出租房子的叫“房东”,打工者的老板叫“东家”,太子为储君,号称“东宫太子”。古代宫殿以东为贵。晚清著名人物西太后慈禧,位在东太后慈安之下。一个东、一个西就能分出高下。这是古人的智慧。
做东到底如何解释?真知堂:有人说:“做东”源于“东道主”或“东道国”,其实也是不对的。
这个典故,出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僖公三十年九月,秦、晋两国出兵围攻位于今河南省的郑国,郑国派烛之武去游说秦穆公罢兵。烛之武这人很聪明,他给秦公下了个套。他说如果郑国可以生存下来,那么,郑国就可以作为秦国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这话啥意思呢?
言下之意就是,你放我一马,我以后唯你马首是瞻,听你的。
秦穆公闻言大喜,本来自己出兵伐远,也守不住郑国的土地。既然郑君说了这话,那出兵的目的就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何乐而不为?
后世的东道主,变成了举办大型活动的单位和国家。
真知堂:还有人说,古代盖房子讲究坐北朝南,即坎宅。进门后绕过照壁就是大堂,堂前的陈设自古皆然,一张八仙桌,两把椅子,背后是条案和花架。
这两把椅子就是一东一西。
进入厅堂,则有东路和西路两条路。去他人府上拜访,应该走西边这条路,即《礼记·曲礼篇》记载的:“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
这是周礼规定的。
说白话,就是你进门之后,要从左手边进去,如是贵客,主人会把你引到正北方向的西边座坐下。如果你坐的位置是两厢,那就不是贵客了。
真知堂:主人坐在北面的东座,客人坐西座,主人坐东,所以请客就叫做东了。
进入现代,房子不都是坐北朝南。请客吃饭进入包厢,则以“面朝大门为尊”,然后左为上右为下依次安位。
此说看似有理,其实还是未明就里。
真知堂:做东这个词,源自《礼记》。是周公制礼时所制定的饮酒礼仪,是封建社会士大夫阶层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礼记-乡饮酒义》曰:"宾必南乡。。。。主人必居东方,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圣也。主人者造之,产万物者也。"
意思是:宾客必须面向南坐。主人必须坐在东方,是因为他提供食物来招待宾客。这就和在厅堂叙谈时不一样了。
也就是说,根据周礼,宴客座位,坐北面南为主宾,坐东面西为主人。贵客之位,面南背北。主人之位,面西背东。
读到这里,肯定会有人说你说的不对。我看电影电视剧,主人都是面朝大门,也就是面南背北而坐。
这古人宴饮,也确实没人亲眼所见到底是怎么坐的。
但是,史书中有记载。
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见《史记》。
项王就是项羽,他确实是坐在东向的。但南向,也就是正北坐的不是客人刘邦,而是亚父范增。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件事,其实反应出一个问题,那就是项羽此时已经以王者自居,视刘邦为臣属。刘邦敬陪末座,即屁股坐在对门的位置上时,也就意味着小命保住了。为什么这么讲呢?
北面称臣,是我们熟悉的成语。
项羽若把刘邦请到正北的位置坐下,那就意味着项羽要大开杀戒。项羽轻视刘邦,让他背对着大帐帐门而坐,那就是视他为臣,没把刘邦视为对手。
所以,这个案例是特例。
东,确实是主人之位。主人请客坐于东面,自然叫做东了。
东方为何尊贵?这东方尊贵,源自古代的崇日习俗。
日出东方,这是自然现象,所以人们自然而然的称“东南西北”。上古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叫做旸谷。
《尚书·尧典》曰:“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
“旸谷"也叫崵谷,也作“阳谷”。《尚书注疏》解释说:“旸,明也,日出于谷而天下明,故称旸谷。”
“大明,日也。”
“大明生于东”即日出于东方。。
《礼记·礼器》:“大明生于东”,郑玄注曰:“大明,日也。”
汉代青铜镜还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之吉祥语。
这个崇拜初升的太阳的习俗,应该是随着西周王朝的建立而传播开了的。史书记载,夏后氏尚黑。殷商尚白,西周尚赤。
夏后氏以金德王,色尚黑,大事歛用昏,大事丧昏时亦黑也。戎事乘骊,黑马也,牲用玄;殷人用水德王,色尚白,大事歛用日中,日中白也。戎事乘翰,翰白色,马牲用白。周人以木德王,色尚赤,大事歛用日出,日出时亦赤也。戎事乘騵,騵马白腹,牲用骍。《孔子家语》
周人祭日于日出之时。而夏人祭日于日落之时。
伴随着西周对殷商诸侯国的讨伐和征服,周人尚东,崇日出的习俗也就流传开来。
《礼记·祭义》:“郊之祭。。。夏后氏祭其暗,殷人祭其阳。周人祭日,以朝及暗。”
由于周公制定周礼,规定了华夏君主的一系列礼仪制度,后来周礼也传到华夏族外,为蛮夷所用。如乌桓“以穹庐为舍,东开向日。”
还有一种说法,说周人本属于蛮夷戎狄,他把四夷崇拜初生之日的习俗带到了华夏。并变成了华夏习俗。
“契丹好鬼而贵日,每日朔旦,东向而拜日,其大会聚、视国事,皆以东向为尊,四楼门屋皆东向。”
突厥“牙帐东开,盖敬日之所出也。”
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已经无从考证了。
但确实从周代开始,华夏民族已经确立了崇东的习惯。
结语做东一词就是这个来历。
尚东并不是夏朝的风俗,夏代的时候,华夏族是尚黑的。换句话说,华夏族最早可能并不是太阳神崇拜,而是月神崇拜。这个,在上古遗书中隐约可见。
禹赐玄圭,告厥成功。《尚书 禹贡》中这句话,可以说明中国上古时代,确实有一段崇尚黑色的日子。当然,这个和后世的所谓“五德始终”一说,并无关联。
夏后氏尚黑的原因,也湮没在历史长河中,难以找到了。至于周人崇拜初升的太阳是不是源自戎狄习俗,这事你怎么看?
关注真知堂解读上古历史。感谢你的点评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