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厦门鼓浪屿3次,有些话不得不说!

双双三农 2024-10-15 19:00:42

第一次踏上鼓浪屿,是十年前的夏天。

彼时,小岛还没有如今的喧嚣,空气中弥漫着的是淡淡的咸腥味和花香,街巷里回荡的是悠扬的钢琴声。

我漫步在红砖绿瓦的老别墅间,感受着时光的沉淀,心中充满了宁静与祥和。

第二次来到鼓浪屿,是五年前。

岛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游客如织,商业气息也日渐浓厚。

曾经安静的小巷变成了熙熙攘攘的商业街,各种小店鳞次栉比,叫卖声不绝于耳。

我依然找到了几处僻静的角落,试图重温当年的宁静,却发现一切都变了,变得不再那么纯粹。

第三次,也就是今年,我再次踏足鼓浪屿。

这次的感受更加复杂,既有故地重游的欣喜,也有物是人非的感慨。

岛上的商业化程度更甚以往,几乎每一条街道都充斥着各种店铺,售卖着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

曾经的文艺小岛,如今更像是一个大型的旅游购物中心。

鼓浪屿的变迁,让我不禁思考: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之间,该如何平衡?

过度商业化,究竟是繁荣了经济,还是损害了文化的根基?

鼓浪屿的建筑,无疑是它最大的魅力之一。

那些融合了中西风格的老别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底蕴。

然而,在商业化的浪潮下,一些老建筑被改建成商铺,失去了原有的风貌。

保护这些老建筑,不仅仅是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保护历史记忆,保护城市的灵魂。

除了建筑,鼓浪屿的音乐文化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里曾是“音乐之岛”,孕育了众多音乐人才。

然而,如今的鼓浪屿,音乐似乎成了商业的点缀,街头巷尾的音乐表演,更多的是为了吸引游客,而非真正的艺术表达。

当然,鼓浪屿依然有它迷人的一面。

漫步在海滩上,听着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看着远处波光粼粼的海面,依然能感受到一份难得的宁静。

只是,这份宁静,需要你费力地去寻找,去过滤掉周围的喧嚣。

鼓浪屿的变迁,是许多旅游景点的缩影。

在经济发展的驱动下,许多地方都面临着过度商业化的困境。

如何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保护好当地的文化和环境,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并非反对商业化,商业化本身并没有错。

但商业化应该有度,应该与文化保护相协调。

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文化和环境的保护,最终只会损害自身的吸引力,得不偿失。

我三次来到鼓浪屿,见证了它的变迁,也感受到了它的无奈。

我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鼓浪屿能够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既能繁荣经济,又能保护好 、 让这座美丽的岛屿,继续散发 。

0 阅读:5

双双三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