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着说崇祯的故事,上期我们讲了崇祯上台之后,就干了一件让所有人称赞的事,干掉了东林党。
一个年轻皇帝走向圣明帝王的第一步,举国称快,朝堂上下鼓掌。皇帝牛,有胆识,有谋略,有魄力,一代雄主。崇祯也觉得自己干了一个贤能皇帝该干的事,刚上台就干了这么漂亮的一件事大事,对未来也是信心十足。
台下的东林党这帮满口仁义道德的书生高兴,崇祯一上台就帮他们把对手魏忠贤的阉党给除掉了,所以我们得帮帮皇帝啊。
好好培养培养这个没有经验的小皇帝啊,17岁上台的崇祯,在这帮儒家廷臣的教育之下,还真就成了儒家意识形态下的完美君王形象。
这还真不是吹牛,你看,崇祯执政首先改掉了,前面几任皇帝不上朝的坏毛病,非常勤政。
给你举几个例子,我看《明朝那些事儿》上面有一段内容,是写如果一个已经被公堂审判,签字画押,就是大家都知道被判死刑的一个人。怎么能够一直不死,就是活的长久。
你看这个问题是不是很有意思啊,你不要说去给县大老爷塞钱,然后贪赃枉法,私下操作一番。这个难度很大,几乎不可能实现。而且在明朝,这种已经公开的案子,你想一手遮天很难,除非你能买通朝堂上的所有人,所有人都闭嘴。这几乎不可能,哪里有不透风的墙呢?
那本书里就给出了一个答案,在明朝被判死刑,不会马上死。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流程,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死刑犯砍头,必须皇帝本人审批通过。
所以明朝的刑部,会定期的把死刑犯的名单,通过司礼监递交给皇帝,由皇帝审批。
比如一张名单上面有好几个名字,皇帝嘛!为了彰显自己的仁爱,皇恩浩荡,,随便勾几个,漏几个。 然后司礼监太监把名单转交给刑部,打勾的到日子,拉去砍头,没打勾的继续在牢房里等着。
一般皇帝都不会按时完工,或者是本来今天勾了一部分剩下的明天勾。还有是几批要砍头的,放一起,今天勾一部分,过一段时间再勾下一部分。
你听起来这不是就很普通的工作么,但是不一样,司礼监太监发现了商机。
比如说张三是死刑犯,他们可以把写有张三的打勾名单,放到最后。这次呈递的名单,没勾完,太监给收回来,张三可以活着。
等下次在呈递,又会是新的死刑犯排序名单,张三还放最后,因为大部分的皇帝都不会勾完所有名单。
张三就可以一直活着,神不知鬼不觉的,让张三一直活着。通过这一招,司礼监太监就可以收到很多的钱。
这本书在这个情景描写的最后,写了一句话,使用这个方法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个皇帝不能是崇祯。
因为崇祯是个勤政的工作狂,总是超额的提前完成工作。对待司礼监递上来的死刑名单,崇祯会一个不漏的全部打勾,意思很明显坏蛋都得死。审批过的名单,当天就交还刑部,他工作效率就这么高。
在明史记载中,崇祯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少年白头,还有眼角皱纹,把身体都熬坏了。
有一次,崇祯帝感冒了,就宣布取消当天的早朝,被那些文臣劈头盖脸骂了一顿,不仅带兵上朝,还进行了自我检讨。
崇祯常常处理公务,彻夜不眠,有一次,他去慈宁宫拜见刘太妃(他的奶奶这一辈分),竟然坐在椅子上睡觉了,太妃见之都落了泪,为崇祯感到心酸,她让奴婢拿来被子,替崇祯盖上。崇祯醒来后,谢过太妃,说自己这几天一直在工作,没怎么合眼,所以才控制不住,一下子入睡了。太妃叫崇祯多休息,不可太劳累,说完她便红了眼,眼里含着泪珠,而崇祯与刘太妃相对落泪。
崇祯的为了大明,真的是舍生忘死,呕心沥血。如果把古代皇帝做一个勤政排名,崇祯最少能排进前三。
问你们一个问题,历史上第一禁烟的人是谁么? 你可能想不到,不是林则徐而是崇祯,
公元1637年,崇祯皇帝颁发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禁烟”诏书。因为当时已经有很多人在抽鸦片了,军队之中也有人抽了。崇祯很知道这玩意的坏处,多次下禁烟诏书。因为他爷爷万历皇帝抽这玩意,把身体搞垮的。 这点已经被证实,现在科学测定,万历陵墓被挖掘之后,在万历的骨头里检测出了哪些成分。
崇祯这一举动,比林则徐虎门销烟早了整整两百年,我们是不是有应该为他点赞。
而且崇祯私生活也无可挑剔,后宫包括皇后在内,妃子一共只有九人。估计人说了,九个还少么,你不能拿现在的眼光,去看古代一个帝王。
在古代皇帝子孙多,是皇室兴旺的标志,继承人选择就比较多。从很多电视剧的宫斗戏里,你也能看到,各种勾心斗角,很多小皇子长不大就死了。包括中间还会有一部分夭折,或者别的问题淘汰掉的人选,所以皇帝很多妃子,其实是完成皇统稳定传承的重要任务。
对比历史上很多皇帝,动不动就几千妃子,据说汉武帝有一万多妃子,他曾经说过,“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 几乎就是离了女人不能活的地步。
崇祯九个妃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基本可以说对女色没什么兴趣,非常洁身自好,自律的好皇帝。
虽然妃子不多,但是崇祯还是很深情的男人,他娶了一位贤惠妻子叫做周氏,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皇后。周皇后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十分贤惠,母仪天下,在朝廷困难的时期,周皇后带头穿补丁衣服。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最爱的就是周皇后。
两口子相互理解,非常之恩爱,在大明1644年李自成的大军包围了北京城之后,所有人都知道大明完了。
这天崇祯皇帝回到家,告诉周皇后大势已去,我们没有机会了。意思就是要么死,要么被欺辱。你再看周皇后的表现,她搂着自己的三个儿子,放声大哭,一家人马上就是生离死别。作为一个母亲,妻子她的心痛,不舍自然难以言表。
虽然内心很恐惧很痛苦,但是周皇后非常有气节,转身回到后宫三尺白绫自尽而亡,忠于自己的丈夫,宁死不苟活。
这可不是爱情故事,官场有一句话,离婚等于政治破产。毕竟,婚变往往与作风、道德、政治素养等联系在一起,是一个人行官场的大讳。
家庭夫妻关系和谐,也是一个男人稳重,有爱,有责任靠谱的重要表现。如果皇帝能做到,那就能说明,整个国家带来同样的效果。
最难得的是,作为一个皇帝崇祯还极其节俭。史书记载,有一次崇祯参加一个学习班,讲官在上面讲儒家经典。崇祯在下面听着,然后他看到自己袖口破了,有点不好意思,就把袖口破的地方往袖子里面掖了掖。
这一幕就被讲官看到了,马上趴在地上,对崇祯说:皇上虽然你衣服破了,你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这正好说明你是一个,有节俭美德的好皇帝啊。
崇祯通过身体力行,完全按照儒家要求的那样,做一个圣君,好皇帝。
确实做到,亲政节俭,勤奋好学,心中装着百姓的君王。后来崇祯煤山上吊,他自己都要死了,也没忘了大明子民。崇祯皇帝的临终遗言:朕凉躬圣意,有伤天德,死去无颜见祖宗。故去面冠,以发覆面,任贼分割,无伤百姓一人!”
就是 我死了,尸体任你们逆贼剁啊,砍啊,泄愤,羞辱都没问题,不要伤害一个百姓。
对吧,没必要作秀嘛!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你想崇祯如果不是一心想挽救大明的皇帝,他不可能做到如此优秀。儒家对一个好皇帝的所有要求,他不打折扣的都超额完成了,完全按照师傅教的做,按说这些儒生廷臣应该开心才对吧。
结果崇祯后面的表现让他们心惊胆战,噤若寒蝉。
先给你看一份崇祯的战绩,公元1640年8月的某一天,他竟然一次性砍了36位大臣的脑袋,其中不乏一些朝廷支柱性大臣。
在整个明代被杀的大学士四个,其中崇祯干死两个。另外还杀掉7个总督,11个巡抚。
此外,崇祯帝短短17年间,走马灯一样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
明清两代干掉大臣最多的两个皇帝,第一名乾隆,第二名就是这位崇祯。乾隆在位六十年,干掉五十多个大臣,虽然崇祯干掉四十多个略逊一筹,但是只用了十七年。如果平坦到每年,崇祯的战绩比乾隆出色的多。
这是让培养崇祯的朝臣儒生万万没想到的,他们绞尽脑汁也没想不明白,一个遵从儒家规范的圣君,怎么就成了杀大臣的魔头。
先讲原因,再讲例子,这其实就是他们自己做的孽,报应到了自己身上而已。
我们来讲讲这里面的逻辑,儒家意识形态下的圣贤皇帝,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完人,通过道德感召,就可以无所不能。你去看看尧舜禹的故事,就能理解,只要品行道德高尚,百姓就会追随你,敌人就能被击败。
比如孟子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道寡助。可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王朝最高负责人,你是要办具体的事情的,办事就会出错啊。 现在不是讲一句话么,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不少不作为的管理者,就这么干啊。
所以这中间就有一个问题,怎么能又干事,又没错,保持帝王的完美人设呢?
听起来很难,其实很容易解决,古代帝王比我们明白的早,找一个白手套啊。脏手套不脏我,皇帝的人设就能保持住。
最著名的不就是宋高宗赵构么,他想议和,但是这个事呢还不能自己背锅。后来秦桧自己站出来提出了这个提议,马上赵构就重用他了。然后议和成功,秦桧杀岳飞,跪了近千年。
现在我们知道,秦桧比赵构名声臭多了。
很多皇帝其实都是这么玩的,明朝皇帝的惯例就是找一个太监,做这个黑手套。
可是崇祯没人教啊,他学的儒生教的哪一套。这事你想想都疯狂,一群老奸巨猾的员工教小白老板管理公司,你说能教出什么好来! 所以先让崇祯干掉了,原来的管理员魏忠贤啊。
崇祯就陷入了一个矛盾之中,既要干事,又要做道德圣贤,不能有一丁点行为瑕疵污点。
你想这事有多难,如同一个洁癖狂人,去救一个掉进泥坑里的孩子。所以他每次行动都要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马上清洗干净身上的泥巴和污点。
如果你理解了这个现象,崇祯后来疯狂杀人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
比如说崇祯有一个兵部尚书陈新甲,他崇祯十五年松锦之战中因指挥失误而大败。在内外交困之下崇祯帝密使他与清兵图和议。因为这时候崇祯也明白,从他上台搞到现在十五年都没搞定辽东,再打也是白费,劳民伤财。你说整个朝廷谁能不明白呢,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谁敢提议和呢。所以崇祯想想让陈新甲去谈,等你谈好了呢,我皇帝给你成通过。是后金找我们议和,面子上也过得去,朝堂之上呢要好讲。然后陈新甲就干起来了,结果家童无意间泄露消息,舆论大哗。那帮廷臣就开始攻击啊,有辱祖宗颜面,怎么能议和呢!我们大明江山能干不过一个关外之地么?如何,如何,各个义愤填膺,对崇祯提出建议。
崇祯就很为难,首先这事是我让帮的,现在消息泄露了,就杀人也太不厚道了。
所以他就想让陈新甲背个黑锅,说这事你自己的主意,做下自我批评这事走走样子,就过了。
所以崇祯颁发一道严厉的圣旨,严厉批评新甲,要他自我解释。结果陈新甲不引罪自责,反自诩其功。
黑锅我不背,从实际的角度讲,我是没错的,打又打不过,议和是对的。而且我是按照皇帝意思干的,我跑前跑后辛辛苦苦为国出力。对朝廷有功,你们不能这么干。
你想崇祯那个气啊,本来想保你一下,结果你小子不识相,甩锅给我。崇祯这个儒家规范下的,君王无错完美人设,眼看就保不住了。那怎么办呢,很简单,清洗掉啊。
随后被杀,这是陈新甲兵部尚书的命运。
还有另外一个大臣薛国观,他崇祯朝的内阁首辅大臣之一。作为首辅大臣自然是要为君分忧,崇祯有一天提出国家财政不够支出怎么办!因为崇祯上任之后,内有镇压李自成农民起义,外有辽东战事,财政就比较紧张。
薛国观首辅大臣多聪明啊,提出了一条建议,借钱。当然了那会又没有银行,只能找有达官显贵,王公贵族借钱,钱都在他们手上嘛。
薛国观还给崇祯做了任务分配,找乡绅借钱这事我包了,找皇亲国戚借钱这事就牢房你皇帝你老人家了。
前面我们说了崇祯是个工作狂,执行力非常强,开始向皇亲们“借钱”:
向武清侯李家借取四十万两白银;
向驸马冉家借取一万两白银;
向驸马万家借取一万两白银。
你想谁愿意把钱往外掏啊,说的好听是借,借给皇帝多半是有去无回,所以武清侯李家就没当回事。本来是借钱后来就变成了要债,估计这就叫奉旨借钱,一度李氏的家人还被官府提拘、遭受苛责与逼迫。为此,李家当家人,李国瑞惊悸而死,吓死了。
内阁中书杨余洪、周国兴是李家的亲戚。一看这不行啊,都是皇亲国戚一大家子,不能看着不管啊,两人给李家出主意。
你们把家里看的见的,面上的财产都变卖处理了,什么土地,房产啊,汽车,豪宅啊,有形资产都换成现金,然后藏起来。打死不交钱,看皇帝能把你怎么样,都是亲戚,刚逼死一个人,还能抄家杀人不成。皇帝好意思把事做绝么。
结果这事被薛国观知道了,小报告就打了崇祯皇帝这,说他们两人怎么出谋划策逃避借款。崇祯一听气得要死,我平时待你们不薄吧。这都什么时候了,前线吃紧找他们借钱,你们这些狗东西还吃里扒外,帮他们逃避借款。
严惩,对杨、周二人各处以廷杖六十的处罚。杨余洪、周国兴二人年老,受刑之后,他们当日便死去。
你看啊,钱还没借到,已经搞的鸡飞狗跳了,没几天就死了三个人了。目睹了这些事,皇亲吓坏了,皇帝这是要下死手啊,皇宫之内人心惶惶。好巧不巧,在这个节骨眼五岁的五皇子病情危急。 然后有人就借题发挥,崇祯皇帝薄情,毫不顾念先世的亲人戚属云云;如果崇祯不收手,不光是五皇子危急,所有皇子都得完蛋。
后来这些传言就到了崇祯的耳朵里,崇祯吓坏了,这他妈太恶毒了。在这么干意思就要绝后啊,这些王八蛋如果在后面真用阴招,毒害皇子印证这个预言。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崇祯就把借钱的事叫停了,但是没几天五皇子还是死了。
崇祯皇帝那个心痛啊,这特么叫什么事,钱没借到,还得罪了所有的皇亲,最后儿子也没了。真的是光着屁股推磨,转着圈的丢人。事没办成,还把人得罪了,朝野上下还不知道怎么议论这事呢。一代圣君,口碑,德行双输。这个洁癖患者毛病又来了,必须冲刷掉这个污点。
罪魁祸首就是薛国观,不是你出这馊主意,我何止今日啊。坏主意都是他出的,我是纯洁完美,至高无上的,我把他弄死,给大家一个交代。
薛国观最后命运,被崇祯赐死。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一代名将孙传庭,为崇祯尽心竭力,最后冲入敌阵,兵败死在战场之上,崇祯不敢说自己用人不当,安排不周,派兵不够。最后讲孙传庭是不是战场逃跑了。为你卖命的臣子,战死沙场,任何好处福利没有,还让别人背黑锅。
到了后来,只有大臣事没干好,就杀头。
所有大臣都蒙圈了,这位爷不好伺候,一不留神就掉脑袋。不管你是为国出力,还是徇私舞弊,自私自利,只要成为一个污点都得死。
现在轮到大臣为难了,大家都不干事大明肯定完蛋,你干事失败自己掉脑袋。
左右都是死,死在崇祯手手上,还是死在李自成,或者后金手上。大臣你自己看着办!
你说一个王朝到了这个份上,还有不亡国的道理。
朝臣和崇祯形成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崇祯按照朝廷的教育,修炼成了不能有污点的圣贤帝王,谁成为我的污点,我就洗掉谁,赐死。这是大臣的罪孽,我皇帝是光芒万丈,大臣死,我白璧无瑕。
臣子谁都不去干正事了,干得多,错的多,干错就死。不干不错,荣华富贵。
在大明风雨飘摇的多事之秋,大家都不干事,王朝就更加危机四起。
皇帝就点名,让更多的人去解决问题,干不好就赐死。
你说这题怎么解,死循环啊。
所以到了后来朝堂之上变成了什么景象,没人干活了。有人提议崇祯逃跑吧,臣子不答应,大家都明白的很,我们谁同意了,以后皇帝发现这事是污点,我们必死。
后来闯王李自成给崇祯传消息,说你封我当个西北王,给我一百万两白银,我帮你搞定暴乱。帮你搞定后金皇太极行不行,崇祯一看这事行啊,找大臣签字去办。首辅大臣就是不点头,他们清楚的很,回头哪天崇祯觉得这事是错的,是污点,他们就得被赐死。
后来吴三桂要回防,因为皇太极经常来北京抢劫,山海关还守什么劲啊。回来守着家门口不就行了。崇祯问廷臣怎么办,没人吱声,就耗着,晚死一天是一天。
你想最后结果是什么,朝臣都不做事,没人有污点,干干净净的随着大明王朝一起灭亡。或者投降李自成,皇太极,等着被敌人攻破。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儒家文人培养出来的崇祯皇帝,现在比李自成,皇太极还可怕。
看完这些不知道你会不会惊叹,太不可思议了,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发生的。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明朝居然会是这么荒唐的亡国了?
一个王朝灭亡,原因肯定有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占在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事件,不求全面。
这种荒唐的故事总该有个合理的解释啊,到底是为什么呢?
道理也很简单,在一个系统内部,如果有人制定了一个有问题的规则,在系统内部推广开来。那你就等着看,总有一天这个系统里面的所有人,都会跟着倒霉。不管是原来获利的人,还是被压榨的人。
可能听起来比较抽象,举个例子,还说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要治理天下啊。他不听劝要搞分封制,就是把子孙封王,各管一片。 可是分封制的后患巨大,容易造成藩王造反,历史是有前车之鉴的。汉朝有七国之乱,晋朝有八王之乱。
朱元璋不听劝,坚持就这么弄,结果他死没几年,燕王朱棣就造反,成功篡权当了皇帝。把他孙子朱允文建文帝就干掉了。骨肉相残的事,第二代就出现了。规则只要有问题,报应早晚会来。
你以为这就完了,早着呢。明朝这些老朱家的藩王,坐到封地就横征暴虐,躺着房子占着地,搜刮老百姓。后来李自成造反之后,就在全国屠戮老朱家的子孙,抢夺他们的家产。最出名的福王,李自成抓住福王朱常洵。从他的府邸搬出的金银财宝,达到数千辆之多,运了好几天才搬完。朱常洵这几十年累计的财富,李自成就直接运走当军费了。把福王杀了,和梅花鹿一起做成了福禄宴,被吃掉了。
据史料记载,明末被屠戮的朱氏子孙,数量在一、二百万之间。
真的是历史有轮回,苍天饶过谁。朱元璋当年为一己之私,恩泽子孙后代,压榨百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个不合理的政策,最后把百万子孙后代养成百姓仇恨的肥猪,送上了屠宰场。
再讲一个通俗的故事,以前有些地方营商环境很差,各种吃拿卡扣,这些人小子过的可好了。可是时间久了之后会有什么后果,没人来你这里做生意投资了,坏名声传出去了,大家都怕了。
然后这个地方越来越穷,地方的年轻不得不外出找工作,人口大量流失,经济更加差劲。原来得利的,还是无辜的,只要在这个地方,这个系统之中你没得选,只能跟着倒霉。
当然有一种聪明人,他们会在合适的时机跳出系统,降低损失。
这个可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是你这个规矩是不是合适的,积极公平的,善恶无关。
只要这个规矩有问题,只要不纠正,等着看系统里的人早晚都会被反噬。
汉朝还有一个例子,汉武帝为了筹军费,让民间相互举报财产,抓到分你一份。
你想,很快民间财产被皇帝搜刮一空。老百姓突然觉悟了,不赚钱了,赚再多都被上面抢走了。 挣一个吃一个,不留积蓄,不挣家产。经济发展可想而知,只要活着就行,能有什么建设。经济奔溃,人口减半,易子相食。
汉武帝自己认定的政策,最后不得不下罪己诏,证明自己错了。
如同今天的标题,哪些文人儒生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好学生,听话的崇祯居然会变成了可怕的杀大臣不眨眼的活阎王。
崇祯最后死的时候,才幡然会晤,什么狗屁圣贤明君,都是害人的玩意。死板顽固的思想,行为道德标准捆死了他。本该实事求是的事情,都被玩砸了。自己也认为合理的议和,被文臣否决了。李自成要封王,文臣不点头,一个完美圣贤人设毁了我大明两百多年的江山,真是不值得。
你去看正史,崇祯最后几天,说一句话,文臣误我。还有一句,文臣皆可杀。
你去想这个道理,他为什么不少是朝臣误我,而单说文臣。不是说武将不行,消灭不了叛贼,原因何在。
崇祯一个十七岁,没有受过帝王教育的小朋友,拿着百分百的信任,按照文臣给的儒家圣贤标准,一件一件的满分干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一个圣贤皇帝。当然这个确实做到了,不管过去还是现在,崇祯的人设没毛病,所有人都肯定。
但是到最后发现,特么这是一套骗人的东西,毁了我大明江山。
现在看,崇祯说文臣个个皆可杀,文臣误我,有情可原,合情合理吧。
开车吧,其实就是一句话:输不起,皮厚心黑手毒,第一条是皮厚!
干掉了东林党?[笑着哭]
真的好忽悠
天意[红脸笑][红脸笑][红脸笑]亡大明
明朝后期是由封建社会转型资产社会,资产阶级代表东林党是最大的势力,保皇派魏忠贤也仅能维持皇权的苟延残喘,崇祯没了魏忠贤的帮助,那就是完全的被社会抛弃。崇祯的罪过是跟虚君的时代潮流对抗,输光了还宁死不南迁,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如果能南迁到资产阶级大本营,皇权虽正式落幕,但明朝也就正式完成资本社会的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