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部队找到朱富钧团长时,他的遗体已面目全非,头部爬满了蛆虫

古熙多少今事 2024-05-28 06:00:25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章之前,感谢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能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上世纪七十年代,越南的野心逐渐膨胀。

自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南,开始不断骚扰我国边境,伤害我国边民和侨民,甚至还对两国边界指手画脚。

忍无可忍之下,我国于1979年12月,下达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略展开命令。

1979年12月19日,广西自治区的上空,飘着蒙蒙细雨。

此时已是凛冬,但崇左县的一片树林中,气氛却火热而肃穆。

“冲锋的时候谁也不许向后退,我的枪可不认人!如果我往后退,你们也不要认我这个团长!”

时年42岁的团长朱富钧,在誓师大会上,掷地有声的说了这么一番话。

此时,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的第三天。

而朱富钧率领的广东军区独立坦克团,将在誓师大会结束后从广西出发,进入越南境内,投身到反击战的战场之中。

临危受命

三天前的1979年12月17日,一封名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社论,出现在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

报道发布的当天凌晨,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

在战役开始的第一天,我军在战场上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战士们仅用了一天时间,就肃清了越军设置的一系列防线,攻下了东溪公路,兵临复和城下。

而复和县城,是高平最重要的一道门户。

此地距离我国边境只有12公里,地处交通要塞,是高平地区的主要防御方向之一。

为了守住复和县城,越军在这里部署了一个团、三个营、以及数百名武装民军。

在察觉到我军有进攻征兆后,越军不仅在此修筑大量工事,做下层层布防,甚至还在水口大桥的桥头堡上,堆放了整整两吨的炸药和300多枚地雷,提前做好了守桥失败就炸桥的准备,在反复拉扯数十次后,战斗逐渐陷入了焦灼。

在这危急时刻,广州军区最年轻的团长——朱富钧临危受命。

而他的任务,就是率领坦克团,支援配合久攻不下的第42军125师,随后一路攻下水口大桥、攻占复和县城,并剿灭在其驻守的越军。

誓师大会结束后,朱富钧丝毫没有耽搁时间,立即率领全团从广西出发,进入越南境内。

由于军情紧迫,朱富钧决定将吉普车换成装甲车,务求以最快速度抵达复和。

临行前,朱富钧的司机问了他一句话:“团长,我什么时候接您回去?”

听到这个问题后,朱富钧思考了一下,信心满满的说到:“最多不超过两个月,你就可以来接我了!”

收到了朱富钧的肯定答复后,司机又提了一个问题:“团长,那您还有什么要交代和安排的吗?”

此时,上空飘着蒙蒙细雨,空气冷冽而潮湿。

于是朱富钧回答道:“那我们换换军大衣吧,越南的晚上很冷,你的衣服厚,我晚上可以当被子盖。”

几分钟后,司机披着尚留有朱富钧体温的军大衣,目送朱富钧向南离开。

然而司机永远都没有想到的是,这并不是一句寻常的再见,而是天人相隔的永别。

焦灼对战

在攻下凶险的311高地后,朱富钧率领坦克团,向复和方向挺进。

从311高地到复和,只有一条崎岖的山间公路。

这条路非常狭窄陡峭,甚至无法容纳两辆车并排经过。

而更为致命的是,这条狭窄公路的两侧,种植着大片茂密的甘蔗林。

这些甘蔗正处于收获期,普遍高度都在三米以上,绿色的叶子随风摇曳,看上去格外喜人。

但看到这一幕的我方将士,没有一个会沉醉于这丰收的景象之中,因为他们知道,在这甜蜜的陷阱中,隐藏着的是狡猾且凶狠的越军。

311高地被我方夺取后,越军且战且退,埋伏到了这条通往复和县城的道路上。

他们利用地形优势,小股小股的隐藏在了甘蔗林中,每一支小队都携带着大量的反坦克武器,对我方坦克团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由于复和县城的战斗陷入焦灼,坦克团根本没有时间与这些越军纠缠。

朱富钧在经过短暂思考后,果断下令,不顾一切代价,尽快通过这条公路。

然而,在通过甘蔗林后,还有在两侧山体上,以及公路拐角处埋伏已久的越军。

此时,坦克团已经能够看到,前方不远处被重兵把守着的水口大桥。

只要夺下水口大桥,就能结束这场持续了整整两天的拉锯战。

但冷静的朱富钧却并没有贪功冒进。

在经过缜密的分析后,朱富钧认为,如果贸然进攻,越军很有可能选择引爆炸药,彻底毁了这条巴望河上的唯一通道。

所以朱富钧当机立断,立刻命令坦克团一营一连作为先头部队,上前肃清越军,为一营二连的涉水登陆争取时间。

战斗一开始进行的很顺利。

战斗意志薄弱的越军,在见到我坦克团的先头部队后,几乎瞬间就被吓破了胆,四散奔逃。

而一营二连则趁此机会,顺着巴望河边的一条小路,冲进了河里。

然而很快,意外就发生了。

冲入水中的一营二连在靠岸的时候,发现越军居然提前修了一条陡峭的河堤!

在河堤的阻拦下,一营二连开下去的坦克,根本无法上岸,只能在河中央干着急。

而与此同时,越军已然打算引爆炸药,将水口大桥彻底炸毁。

见此情形,朱富钧没有丝毫迟疑。

他正面佯攻,吸引越军的注意力,实际上已经派遣了一支尖刀部队,越过河岸,一举消灭了越军的守桥部队。

取得了水口大桥的控制权后,坦克团立刻全员通过水口大桥,开始支援已经陷入焦灼的125师。

壮烈殉国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初期,复和县城是个难啃的骨头。

此地为高平要塞,为了守住复和县城,越军在此布置了三千多人,而这些人则利用地形优势,将自己隐藏在了周围大大小小的山头之中。

这种形势下,坦克团的进攻遭遇了极大的阻碍,时不时就有密集的炮火从密林和高地中射出,像雨点一般向他们砸来。

1979年12月19日上午30分,坦克团行进至巴脱西侧。

此地距离复和只有三公里的距离,而越军的抵抗,也愈发歇斯底里起来。

此时,坦克团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僵局之中。

若是后退,极有可能被越军追击,可前方的炮火简直堪称铺天盖地,根本没有前进的可能。

见此情形,坦克8连决定打破僵局。

他们顶着密集的炮火,冲上了最近的一个高地。

在占据有利地形后,8连立刻与高地上的敌人展开激战,最终将此高地占领,给坦克团争取了一线生机。

一个半小时的11时,43军坦克团三营赶来支援。

而朱富钧率领的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则接到了新的命令,那就是前往哥新,营救被越军围困的的125师375团。

接到命令后,朱富钧立刻率领坦克3营向哥新方向前进。

可当时的战场通讯水平还比较落后,走出巴脱没多久,联络就中断了。

在失去通讯指挥,老旧地图也不具备参考价值的情况下,坦克团竟然长驱直入,一路过关斩将,闯入了弄哥地区。

相比于哥新,弄哥地区的敌人则更加凶残。

因为此地是通往谅山的必经之路,而谅山,则是越南的最后一道防线。

谅山此地,位于两国的交界之处。

谅山北面,是地势复杂的热带丛林,易守难攻。

可从谅山往南,则变成了一马平川,易攻难守的丰沛稻田,而在稻田的尽头,就是越南的首都,河内。

所以,谅山不仅是越南的咽喉,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塞。

在战争尚未打响时,越军就已经意识到了谅山这个地方的重要性,不仅在此部署了大量守军,同时还在这里构筑了海量的防御工事,光是暗堡就有将近40座,攻打难度极高。

意识到自己孤军深入之后,朱富钧前所未有的冷静了下来。

他当即下令,要求坦克团全员立即返回。

可就在此时,一发火箭筒从天而降,不偏不倚的击中了朱富钧乘坐的装甲车。

在此次攻击中,装甲车的驾驶员当场身亡,而朱富钧也身受重伤,几乎失去意识。

在失去指挥能力的最后一刻,躺在血泊中的朱富钧,用最后的意识下达了一条命令:让副团长接替自己的指挥,继续完成作战任务。

说完话后,朱富钧就昏迷了过去。

再次清醒过来时,朱富钧发现,自己已经被带到了一个隐蔽的山洞之中,而守护在他身旁的,是他的警卫员和另外两名战士。

见此情形,朱富钧下达了最后的一条命令,那就是:不要管他,各自突围。

接到命令后,三名战士含泪领命,他们将已经牺牲的朱富钧留在山洞,各自找寻着突围的机会。

然而,在越军猛烈的炮火下,只有一名报务员成功与大部队会合,并带回了朱富钧牺牲的消息。

此时,复和县城与平江两岸激战正酣,等到战火暂歇时,距离朱富钧牺牲,已经过去了三天。

在报务员的带领下,指挥部派出的特战小队,成功寻找到了朱富钧的遗体。

然而,越南的天气潮湿且炎热,仅仅过了三天,朱富钧的遗体已经开始肿胀、面目全非,甚至被弹片击穿的伤口处,已经滋生出了蛆虫。

见此情形,报务员与特战小队的队员,无不双目含泪。

他们小心翼翼的收殓了朱富钧的遗体,将其带回到了广西龙州烈士陵园安葬。

而同样被安葬在这里的,还有另外42名在弄哥战场上遭受袭击而牺牲的战士。

以上就是本期全部内容,在这里,让我们向所有为保卫国家献出生命的勇士们,致敬!

参考资料:

搜狐网:对越自卫反击战,唯一牺牲的坦克团长,找到遗体时泪如雨下_朱富钧 (sohu.com)

网易:79年对越作战,坦克团团长朱富钧牺牲,找到遗体时头部爬满了蛆虫|越军|步兵战术_网易订阅 (163.com)

百度百科:朱富均_百度百科 (baidu.com)

0 阅读:19

古熙多少今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