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建国初期杜伏威罗艺封王后,大唐皇帝(包括武则天)李世民李治就很少给汉人异性封王了,直到705年中宗李显恢复唐朝,才迎来了一个五王并立的局面。
五王指张柬之、敬晖、桓彦范、崔玄暐和袁恕己五个人被封王。他们为啥能封王呢?这里面有啥道道呢?我们来捋捋。
首先得说一下这场“令人震惊”的“神龙政变”。由于是张柬之等五个人发动的又都封王,所以也叫“五王政变”。
大周则天皇帝(武则天)晚年非常宠信身边的两个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对他们的信任都超过了武家,还给了二张兄弟许多权力,而二张平时就作威作福得罪了朝中大臣和李武两家。705年(神龙元年)武则天病重,张易之和张昌宗日夜不停地陪在身旁,而武则天既不见太子李显也不见武三思,连朝中大臣一个也不见。因此外界都非常忧虑,这个时候宰相张柬之就联络忠于李氏的几个人,密谋发动政变逼迫武皇下台。
大周武则天
随后两位宰相(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和两位禁军将领(左羽林将军)敬晖、桓彦范(右羽林将军)以及司刑少卿袁恕己等人拥着太子李显闯入宫中,先杀死了张易之和张昌宗,然后来到武皇面前逼皇帝退位。武则天见大势已去,也就顺势承认了他们的所作所为,过了几天武则天传位给太子,太子李显即位就是唐中宗。之后中宗李显恢复唐的国号。
705年神龙政变
张柬之等人立了大功,自然要进行封赏,皇帝李显封张柬之为汉阳郡公、崔玄暐为博陵郡公、袁恕己为南阳郡公、敬晖为平阳郡公、桓彦范为谯郡公。又封辽国公李多祚为辽阳郡王。
李显复位后,张柬之等大臣几次表奏应该削去武三思等武家人的王爵并迁到边远地区。但李显没听,而且李显的韦皇后跟武三思关系又非常好两人还私通,李显又是一个特别听老婆话的好男人。于是韦后给李显吹枕边风,李显呢因为是五王拥立他成为皇帝的,功劳太大,觉得会功高盖主,就起了猜疑的心思。
于是韦后武三思这伙人就建议给张柬之等功臣封王,采取明升暗降的方式剥夺他们的实权,因为封王就不能参与军务政事了呀。李显一拍大腿觉得真是个好主意就采纳了。其实这个时候距离李显复位还没四个月呢,退位的武则天还活着呢,朝廷里的斗争就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
四月,中宗李显下诏封张柬之为汉阳郡王、崔玄暐为博陵郡王、袁恕己为南阳郡王、敬晖为平阳郡王、桓彦范为扶阳郡王,这就是有名的“五王”。因为是他们五人发动政变的所以也叫“五王政变”。提升他们爵位的同时又罢免了他们的实际官职,五人失去了实际权力成为有名无权的人,也就成了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
张柬之
第二年(706年)正月他们五个人都被罢免成为州刺史,其中敬晖朗州刺史、桓彦范洺州亳州刺史、袁恕己郢州刺史、崔玄暐均州刺史、张柬之襄州刺史。
到了六月李显又贬他们为州司马,其中敬晖崖州司马、桓彦范泷州司马、袁恕己窦州司马、崔玄暐白州司马、张柬之新州司马。这些地方都是南方的偏远地区,穷山恶水没有开发等同流放。
你以为这就完了,NO,政治的险恶远不止如此。李显韦后武三思等人就没打算放过他们。不到几个月敬晖、桓彦范、袁恕己都被武三思的走狗周利贞害死,其中桓彦范死的尤其惨烈。张柬之和崔玄暐算是幸运的,他们俩是病死的,死的体面点。
中宗李显
睿宗李旦当皇帝后都给他们平了反,进行了追赠。
如果你注意到的话会发现刚才还有一个王,那就是辽阳郡王李多祚,这个李多祚是靺鞨人,祖先归顺唐朝,李多祚统领禁军二十多年,他也是在神龙政变中立了功的。后来他和太子李重俊走得非常近。神龙三年(707年)太子李重俊和李多祚发动政变,杀死武三思后又进攻宫廷,结果失败,李多祚被部下所杀,李重俊之后也死了。
辽阳郡王李多祚
所以你看唐初的两王吴王杜伏威、燕王罗艺死了。中期的汉阳郡王张柬之、博陵郡王崔玄暐、南阳郡王袁恕己、平阳郡王敬晖、扶阳郡王桓彦范及辽阳郡王李多祚也死了,可见这个时期的异姓王不好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