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晚上回到家楼下的停车场,还是能看到有一些邻居会坐在车里的主驾位上,开着空调听着音乐静静地玩着手机。
这是成年人视角里来之不易的独处时刻,在办公室和家之外的一处自留地里,无需社交也无需设防,从生活琐事和工作忙碌中短暂地抽离出来,一个人享受着岁月静好的时光。
正如网上的高赞回答一样:「车的两头,一头是功名利禄,一头是柴米油盐。偶尔在中间躲躲,也挺好。」
只不过当你以为这是你一个人的独享时刻,殊不知车里可能还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你,车内的摄像头,未曾闭上过「眼睛」。
甚至在这颗摄像头的背后,或许还有一双甚至多双真正的眼睛,在最不需要陪伴的时刻,盯着已放松警惕的你。
事实上,人类对摄像头可能盗取隐私的担忧由来已久,一个知名的互联网例子就是 Meta(原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在强调自家产品对隐私保护高度重视的同时,也用黑色胶布将自用的那台笔记本的前置摄像头「封印」了起来。
可见,人们对于隐私的态度是不断发生改变的,但永远不变的,是人们对隐私泄露的担忧。即便官方在软件产品上承诺了隐私安全,但我们还是担忧着潜在软件漏洞的风险,相较于软件和云端的安全防护,也许一个物理开关会更加可信。
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车企应该是比亚迪,他们很早就开始采用「软硬结合」的方案,不但在车端到云端多个维度里都提供了信息安全防御,APP 和车机系统均向用户提供了隐私声明,实现了安全防护;而且在硬件上也为车内摄像头增加了物理隐私盖板。
这就像联想 ThinkPad 的 ThinkShutter、惠普 EliteBook 的镜头滑盖那样,轻轻一滑就可以物理隔绝摄像头。我留意到,比亚迪是国内最早使用车内摄像头盖板的企业,很早就关注到了用户隐私。
目前提供这一物理保护的比亚迪车型,包括了腾势 N7、腾势 D9、唐 EV、唐 DM-p、护卫舰 07 等等。
将摄像头的使用权限以最简单直接的物理方式交还给用户,我觉得比亚迪在隐私安全方面的确做得很好,细节之处也愿意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切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