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教女英雄唐赛儿:是生俘受辱还是出家为尼

no smoking 2024-09-12 20:56:08

提起出家修行的尼姑,往往会想到六根清净,四大皆空,无论如也很难跟朝廷大事挂得上边。而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皇帝一般都会利用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来控制民众的思想。照理说,尼姑这一群体朝廷应是利用而不是扫荡,但明朝的尼姑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扰和追捕,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突然下令,将全国所有的尼姑以及女道土,统统逮捕,并送往京师逐一审问,验明真实身份。这场史无前例的尼姑扫荡案,既打破了千百年来佛门与世无争的状态,也让后人感到疑惑重重。朱棣为什么要捕捉天下尼姑呢?

事情还得从山东境内农民起义中一个名叫唐赛儿的白莲教徒讲起历史上,农民起义运动不胜枚举,每个朝代都会或多或少地爆发农民起义唐赛儿领导的这场起义运动规模小、持续时间短,虽没威胁到明朝政权, 却也着实震惊了当时的统治者--永乐皇帝。不仅派出了“京营”五千精锐人马,还调用正在山东沿海“抗倭”的军队,来镇压这场农民起义,摆出了一副“攘外必先安内”的架势。

为什么朱棣会如此兴师动众?民众为何会对一个尼姑领袖如此邦服?细细分析便可发现其中原因:其一,这次起义刚好发生在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前夕,这事是直接关系到皇帝面子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么, 永乐皇帝决不允许在这种时候出任何乱子;其二,起义军以“白莲教”为依托,教徒对唐赛儿死心塌地,唯命是从以“教”为依托的起义最能蛊感群众,永乐皇帝害怕好不容易从侄子手上夺得的政权轻易地被“邪教” 推翻;其三,起义军队伍不断壮大,在一个女人的带领下,连续挫败朝廷强兵劲旅,不禁让永乐皇帝和朝廷颜面扫地。种种原因,朱棣对唐赛儿分外仇恨,疯狂地镇压起义军。

由于寡不敌众,缺乏有力的支援,起义军只坚持三个月便功亏一篑, 首领唐赛儿下落不明。永乐皇帝为了消除后患,杀一做百,防止起义死灰复燃,下令严查唐赛儿的行踪,于是在民间掀起轰动一时的尼姑扫荡案。 直至永乐皇帝驾崩,都没有寻找到唐赛儿的行踪。一则,搜查人员搜查不到唐赛儿的下落,为了推卸责任,便捏造了唐赛儿已遁入佛门来搪塞皇帝; 二则,佛门弟子远离世俗,官府-一般不介人,唐赛儿极有可能混人佛门以求避难;再则,唐赛儿起义时,曾自称“佛母”,永乐皇帝以此认为唐赛儿与佛门有着某种关联。因此,便有史料中记载:永乐皇帝因“唐赛儿久不获,虑削发为尼或处混女道士中,遂命法司,凡北京、山东境内尼及道站,逮之京诘之。”(《明史纪事本末》)于是,永乐皇帝下令将北京、 山东的尼姑及女道士统统逮捕,押送朝廷审讯。同年七月,又命山东左参政段明继续搜索唐赛儿。段明不仅将山东、北京的尼姑全部逮捕,逐一搜查,还逮捕了全国范围内的数万名出家女子。关于此事,爆《明史》也有简单记载:)“永乐十八年二月,山东蒲台唐赛儿反,唐赛儿不获,溟逮天下出嫁尼姑万人。”

历史上关于唐赛儿的下落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唐赛儿曾被官兵所捉, 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后死去。另一种是唐赛儿在当地民众的掩护下,躲进尼姑庵,之后再无人找得到她。

第一种说法的佐证是一些野史的记载。话说永乐皇帝为抓住唐赛儿, 明朝的锦衣卫倾巢而出,加上山东左参政的搜寻大队,对逮捕的尼姑及女道士进行严刑拷打,被问刑的尼姑或女道士均因受不了酷刑屈打成招。唐赛儿一案,造成近万名年轻女子蒙冤惨死。为了保护其他女子,隐匿的唐赛儿主动献身,并交出白莲教的圣物一-白莲玉足。被俘后,唐养儿遭受严刑拷打,被剃光头发,脱光衣服,受到官兵的反复侮辱据传,她被凌迟上千刀,足足受尽疼痛的折磨才断气,还被斩首示众。但是,这毕竟是野史的记载,情节有所夸大是极有可能的。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唐赛儿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拥戴,随时可得到当地百姓的掩护。唐赛儿发动的这场农民起义目的是反对永乐皇帝不顾民生、民意,执意迁都,大兴土木,不仅大量耗费人力物力, 老百姓的徭役也一年比一年重,尤其是山东农民,处于运河开凿地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唐赛儿适时而起,以“白莲教”名义团结百姓,聚众起义,当地人尊称她为“佛母”。基于此,她得到当地百姓帮助掩护逃脱明王朝追捕不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唐赛儿被生俘,永乐皇帝不会倾尽明朝强大的特务、巡察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搜查尼姑、女道士。由此可见,唐赛儿“确实还活在人间”。但至于她是不是削发为尼,以及她的下落,还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的无法定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