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一解放军为救越南女子牺牲,她守墓20年跋涉千里送回遗骨

同巍聊历史 2024-05-11 09:02:36

2010年,湖北一个小村庄里,一位老人被病痛缠身已久,热心的邻居想把她生病的消息告诉她的义女阮文竹,却被老人拦了下来。

老人名叫宋桂花,“文竹回来一趟要不少钱,你们别给她打电话了。”

见老人极力劝阻,邻居也就没再打扰阮文竹。

没过多久宋桂花的病情迅速恶化,躺在床上再也起不来。

临终前,向邻居交代着遗言:

“文竹这些年给我的钱,我都攒起来了,等她回来,你们帮我转告她,我的葬礼也不用大办,别浪费钱……”

艰难地交代几句遗言,便永远闭上了双眼。

阮文竹远在越南,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急匆匆赶回来,也没能见母亲的最后一面,阮文竹跪在母亲的坟前哭成泪人。

那么,身在湖北的宋妈妈怎么会有一个越南的义女?

其实,这背后还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凄婉感人故事。

幸得恩人相救

原来,阮文竹的父亲是越南人,母亲却是中国人,自己出生于越南谅山下的一个小镇。

从记事开始,母亲就教她学国语,并且告诉她:

“我们吃的粮食都是从中国送过来的,要记得中国的好,常怀感恩的心。”

但并不是所有越南人都记得中国的好。

1978年,边境的矛盾愈演愈烈,阮文竹的哥哥也被调去前线作战。但是从小被母亲教育的哥哥,无法做到将手中的枪对准中国军人。

一边是自己的国家,一边是给自己供应20年粮食的国家。

权衡很久,他决定远离战场,当了逃兵。不料,在逃跑过程中被发现,被枪毙身亡。

阮文竹听到哥哥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但他理解哥哥的行为。

1979年9月,阮文竹劳累一天小心翼翼地往家走,背后箩筐里是熟睡的儿子。

当时,谅山越军布置了很多地雷。

尽管此处有雷场标识,但百姓为了生活,不得不从这条路上经过。

阮文竹便是其一,谁料今天却发生意外。她往前迈了一步后,便意识到脚下的触感不对劲,心猛地下沉。

明白自己是踩到地雷了,也知道这时一定不能抬脚,否则她与儿子必死无疑。

忍住心中的慌乱,大声呼叫:

“有人吗?快来人呀!”

儿子被她的呼喊声惊醒,也跟着大声哭起来。

就在她绝望地认为今天命丧于此的时候,前方突然出现一名解放军。

看到走来的中国人,阮文竹有些害怕,她知道中国军人此时一定十分痛恨越南人。

只见他头部扎着绷带,一瘸一拐地向阮文竹走过去。

随后默默俯下身,将埋着的地雷小心翼翼挖出,细细分辨,剪断导火线。

一阵惊心动魄后,阮文竹意识到自己解除危机,连忙向这名解放军道谢。

这名士兵不在意地摆了摆手,顺着来时的路继续往前走。

没过多久,正安慰儿子的阮文竹听到不远处传来“嘭”的一声。

她瞬间意识到什么赶紧抱着儿子跑过去。

刚才救了她一命的士兵踩到地雷,正躺在地上,腿被炸断成两截,脑袋上有一个鲜血淋漓的口子。

阮文竹眼泪瞬间流了下来,抱着恩人的身体说:

“你等等,别睡,我喊人来救你!”

这名战士什么都没说,颤颤巍巍地将手伸到衣襟里,拿出一封信交给阮文竹,就停止呼吸了。

多年苦寻恩人母亲

原来,救她的这名士兵名叫张鹏,父亲是广州军区一名工程师,出任务时不幸病倒,不久离开人世。

张鹏长大以后继承父亲的衣钵,加入解放军参加对越反击战。

这场战役中,解放军很快取得胜利,却不想在回程中,遭到越南军队的埋伏。

张鹏在内的6名战士与大部队不幸走散,只能暂时潜到密林中,等待时机往边境撤退。

在撤退过程中,张鹏的五位队友相继牺牲,最后只剩下他一人存活。

1979年,伤痕累累的张鹏终于走到谅山,这里离边境很近,就在他很快就能回国与家人团聚时,却因今天救阮文竹母子而永远留在这里。

阮文竹伤心欲绝,但人死不能复生,只能将张鹏的遗体埋在就近的弹坑里。

回到家后,她想起恩人给他的那封信,于是把信交给母亲,让母亲帮忙看看这信中写了什么。

信中有一张照片,照片的背面写着:

“如果我牺牲了,请将这封信交给我的母亲宋桂花。”

这是一名战士给母亲写的遗书。

他在信中提到:

“妈妈,如果我牺牲了,请不要怨恨任何人,这是我应该做的……”

看完这封信,她再也绷不住,嚎啕大哭。

阮文竹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恩人的母亲,将这封信送到她的手中。

每年阮文竹都带着儿子去给张鹏扫墓,告诉他自己这一年遇到的喜事,让儿子给恩人磕头。

1986年,中越关系缓和,边境恢复贸易,不少人都在此处做生意。

这些年,她向不少人打听鄂西在什么地方,由于周围的人都是越南人,根本打探不到有用的消息。

所以听说边境恢复贸易,赶紧拉着丈夫前往,想通过来越南的做生意的中国人,打听张鹏母亲的消息。

每一位来吃饭的客人都会被问道:

“您知道鄂西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吗?”

1999年,距离恩人张鹏去世已经过去20年,阮文竹一家终于找到线索。

和往常一样,儿子阿南问来吃饭的中国人。

阿南面前的人感到很惊讶,“我就是从鄂西来的,鄂西就是中国的湖北,小伙子,你怎么知道哪儿?”

阿南听到这句话,赶紧将母亲喊出来。

这么多年,终于有人知道鄂西的消息,母亲拿出来那封尘封已久的信向这名男子讲述20年前那段感人的故事。

男子听后立即表示:

“我是鄂西电视台的记者吕梁,你放心,等我回去一定帮你们到宋桂花,并将这封信交到她手里。”

终于在2000年,这封信在20年后,终于被交到主人手里。

宋桂花看到这封信时已经泪如雨下,颤抖着将信打开,一字一句读下去。

这么多年儿子杳无音讯,心中早有预感儿子恐怕凶多吉少,但心中不免有一二分的希望,奢望儿子还活着,有时候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吕梁向宋桂花讲述张鹏因为救人而牺牲的事情,听到儿子因为救人而牺牲,她为儿子感到骄傲。

但是她有一个心愿,希望能把儿子的遗骨接回来,葬在家里落叶归根。

吕梁将宋桂花的心愿传达给阮文竹,她听后立即表示,自己可以将恩人的遗骨送回去。

阮文竹先给张鹏上了一炷香,随后将恩人的遗骨挖出,小心翼翼包裹好,直奔鄂西。

第一次来到中国的阮文竹人生地不熟,于是她找到吕梁的办公室,请求带自己去见宋妈妈。

一见到宋桂花的面,阮文竹就跪了下来哭着说:

“妈妈,我找了你20年,终于找到你了。”

在场的人无不感动得泪流满面。

认母替恩人尽孝

阮文竹此次来到中国,除了将张鹏的遗骨带回来,还希望能认宋桂花为义母,替恩人尽孝。

就这样,阮文竹陪着宋妈妈在鄂西待了很久,却收到儿子传来的消息,家里发生变故,要她回来。

这天,阮文竹向母亲告辞,但突如其来的贫血让她住进了医院。

邻居们听说了这件事纷纷表示愿意为阮文竹献血,这时宋桂花对邻居说:

“感谢大家,但是我身体还健康,抽我的血。”

阮文竹醒后得知宋妈妈的血救了自己,饱含热泪拉着宋妈妈的手说:

“妈妈,您和您儿子救了我两次,我真的无以为报。”

2003年,阮文竹将宋妈妈接到越南生活,希望妈妈就此定居越南,方便她的照顾。

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母亲,一个月后,母亲仍提出想回到家乡生活,她对文竹说:

“我一辈子都在那里生活,有熟悉的邻居,儿子也在家里。”

在几次劝说下,文竹选择尊重母亲的决定,她可以随时回国看望母亲。

临行前,她给母亲1万元生活费,宋桂花坚持不收,几番谦让,母亲拿着5000元回国。

这些年,她总是带着儿子回到中国看望宋桂花,每次回来,母亲都十分开心。

在宋桂花80岁大寿的这天,阮文竹带着丈夫和儿子给她祝寿,一家人住在一起热热闹闹,宋桂花又一次感受儿孙满堂的幸福。

这两位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女俩,却比亲生母女更亲。

邻居们每每提到阮文竹,都赞扬比有的亲生女儿做得还好,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在宋桂花弥留之际,惦记着放心不下的仍是阮文竹。

宋桂花去世以后,阮文竹收到消息,立马回到中国,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极为伤心,跪在母亲的坟前,放声大哭。

结语

在张鹏去世的第二年,越南士兵听说中国人葬在谅山,几人来到他的坟前,想掘他的坟墓。

却碰上来纪念恩人的阮文竹,她不顾士兵手里的武器,跑上去大骂:

“你们是不是人,吃着中国人给予的粮食,还不让他安息,谁敢动我就跟他拼命……”

几名士兵被骂得惭愧不已,灰溜溜地逃走了。

阮文竹在他们走后,颤抖着手一抔土一抔土地将被破坏的坟包复原。

其实面对拿着武器的士兵,她也无比害怕,但是破坏救命恩人的坟墓,这件事绝不能忍耐。

战争是残酷的,人心是热血的。

张鹏不顾自身安危,解救身陷险境的“敌军女人”,他的做法是高尚的,他代表的不仅是国家,更是人性的光辉,生命不分国界。

阮文竹坚持感恩与和平,她的事迹激励着人们要常怀感恩,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END-

【文|允乐】

【编辑|长庚】

0 阅读:3

同巍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