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墓考古令人唏嘘,证伪一段民谣、造就一桩悬案、留下许多遗憾

瑞知道史 2024-08-03 00:52:20

在山东东阿,流传着一首民谣:“破开曹子建,富了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人们相信,曹植墓中装满金银珠宝。但考古队开墓的结果却造成了三个结果,民谣被被证伪、疑团更深厚,遗憾无限大。

说起曹子健,人们不禁想起《七步诗》,想起《洛神赋》。才女谢灵运言:“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的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八斗之才,曹植当之无愧。

这样一位才子,又是魏朝的藩王,百姓认为其墓穴金碧辉煌,珍宝满堂也是情有可原。曹植墓的发现,还有一段颇有传奇色彩的传言。

1951年春,原平原省委书记视察黄河路过鱼山,恰巧遇见孩童玩耍古佩剑,上有“曹子建”铭文。就这样,这把剑为发现曹植墓提供了线索。

小子舞剑牵出才子墓,听起来格外传奇。事实上,曹植葬于鱼山,这早在民间传开了。人们还编还成了顺口溜:“破开曹子建,富了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

但在几年后,考古人员真正打开鱼山西麓依山营穴的古墓后,这民谣有一半被证明,一半被证伪。

1951年6月,鱼山古墓的发掘工作启动。

人们发现,墓葬由甬道、前室、后室三部分组成,砖砌墓室,壁面和顶部涂抹一层石灰。墓葬中只清出了132件陪葬品,多为素纹陶器。陶器有陶罐、案、耳杯等日用陶器,其中三件陶罐的肩部戳印“丹药”二字,还有鸡、猪、灶等模型明器。

在出土玉器中有一套组玉佩,一套四件,青玉质,光素无纹,算是曹植稍显体面的陪葬品。

此外,考古学家在曹植墓前室中部发现了一具腐朽的棺木。棺内有3层铺垫,上层有剪成日、月、星形的云母片,中层为豆粒状的朱砂,最下层为厚约3厘米的木炭灰。在云母片上发现了28块骨骸,但是其中没有头盖骨,周边散落王帽金雕(俗称帽花)一枚,坠珠三颗,玛瑙两粒,玉带挂钩一副,金质佩剑锁链一挂。这应该就是墓主人的遗骨。

虽然陪葬简朴,但墓室原形制雄伟,墓壁洁白,青砖厚达一米,这样的形制,墓主人非富即贵。

不过,真正确定墓主人就是曹植,还是因为一块铭文砖的发现。1977年,东阿县文物普查组工作人员在曹植墓壁上发现了一块铭文墓砖,砖三面都有铭文:

“别督郎中王纳主者,司徒从掾位张顺。”

“太和七年三月一日壬戌朔,十五日丙午,兖州刺史侯,昶遣士朱周等二百人作。”

“毕陈王陵各赐休二百日。”

可知,太和七年,陈王迁葬于此,二百多兵士为其营建此陵。《三国志》记载,曹植曾在生前被封为陈王,公元229年,曹植被侄子魏明帝袭封东阿王。可见,铭文砖上的这位陈王,正是曹植。

那曹植堂堂才子,又是王子,他的墓葬,为何如此寒酸呢?

那不如从曹植的境遇与当年的环境找原因。

虽然被誉为“仙才”,但纵观曹植的一生,可谓是好牌打到烂。

曹植字子建,是曹操与妻子卞氏所生的第三子。《三国志·曹植传》记述,曹植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宠爱。不仅如此,曹植少时随父征战边野,在军事方面也显露出了才能。

但人无完人,这样多才的曹植虽然很受曹操的器重,却多次因酒误事。曹操远征孙权时,曹植饮酒作乐,醉驾司马门,引发曹操震怒。崔琰上疏干预“世子”之争后,曹操借故赐死曹植的妻子崔氏。汉中之战,曹操无视曹植首席谋士的身份,将杨修处死,这几手,可谓是将自己的不满表达得淋漓尽致。

219年,关羽北伐襄樊,征讨曹操。在许昌城内,曹操有意重新启用曹植,遂以曹植为南中郎将,领兵支援曹仁。可是,军令抵达曹植府中时,他已喝的酩酊大醉……

数月后,曹操病死。登上帝位的曹丕将曹植、曹彰等人分封各地。名义上是让诸王拱卫江山,实则将曹植圈禁监视。

即便如此,曹丕仍屡次下诏斥责曹植,网罗罪名,构陷打击。灌均污指曹植“醉酒悖慢”后,曹丕第一时间就将曹植“押赴”洛阳,严加看管。他还暗中指使群臣上疏奏请诛杀曹植,欲置他于死地。

幸好,他们的母亲卞夫人不惜干预朝政,出面力保曹植。曹植也是很识时务,在谢恩表中放低姿态“臣自知罪深责重,受恩无量,精魄飞散,忘躯陨命。”他将曹操生前赏赐的宝马、盔甲尽数上交,对曹丕的功绩大肆吹捧,这才让曹丕暂时放下了对曹植的芥蒂。

逃过一劫的曹植虽然刚过而立,但卑微的处境、憋屈的经历以及常年来的酗酒恶习掏空了曹植的身体。

226年6月,曹丕因服用五石散过多,中年殒命。曹丕死后不久,曹植就上表称赞曹丕,将他捧为再世明君,并先后三次上奏,恳求立功报国。

但好不容易向小侄子恳求立功机会的曹植最终也没有等到雄起的那一刻。曹叡谨遵曹丕定下的“疏宗族,亲异姓”的用人策略,表面上封曹植为东阿王,但实际上,又让曹植过上了困顿一地,亲信失散的生活。太和六年(232年)二月,曹植再度迁徙陈地为王。在精神压力和生理疾病的双重夹击下,41岁的曹植病重难愈,溘然长逝。

那既变换了封地,曹植为何既没“葬入祖坟”,又没在陈地入土为安呢?

让我们再看看这小小的鱼山。

鱼山是东阿县城南19公里处的一座小山,海拔只有 82.1米,其形似甲鱼所以有了鱼山的称呼。但这座不起眼的小山,却让曹植倾心不已。

原来,这座山虽并不险峻,但登上山顶却能看到泰山余脉之苍苍,黄河激流之茫茫,两侧还有千里沃野莽莽,令人心旷神怡。

曹植虽然困顿,但风景秀丽的鱼山给了他些许安慰。一次到鱼山游玩时,曹植“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乃摹其声节,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式。”(唐·道世《法苑林珠》卷三十四)。所谓“梵呗”,是佛教徒以短偈形式赞唱佛菩萨的颂歌,如今鱼山梵呗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东阿的三年,是曹植“汲汲无欢”的年华里少有的轻松,当时因为已有“反胃病”在身,所以槽子看着这秀丽的鱼山,喟然有了“终焉之心。”

曹植墓随葬寒酸的原因,人们也找到了。曹操在丧葬上大胆改革,一反汉朝和汉以前那些达官贵族无限制的厚葬习俗,提倡薄葬。魏文帝曹丕在丧葬问题上继承父志,带头实行薄葬。像父亲曹操一样,曹植遗嘱“薄葬”。其《遗令》中提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只是,曹植生前飘零,死后仍旧不得安眠。据记载,曹植葬身鱼山后,因远离祖坟,墓葬荒凉,到了隋代,墓葬已坍塌。他十一世孙曹永洛发现后,奏请北齐孝昭皇帝恩准,,对曹植墓进行了维修。

元代时,曹植曾被误认为小神城隍。后来虽得纠正,但他的祠堂却设在了东阿县城里,他真正的墓葬却无人问津…… 但也因祸得福,在荒凉与凄清中,墓葬却安安稳稳保留了下来。

可惜的是,曹植墓中出土的文物,全部由平原省文管会的人员带走。随后,又移交给中国历史博物馆,1952年曾在故宫午门展出过。1984年,这批文物中的大部分又归还给了东阿县,然而其中最有价值的曹植遗骨却不知去向。

2009年曹操墓的发现被炒得火热又真伪难辨时,有学者提出用曹植的骨殖进行DNA鉴定,这才使寻找曹植遗骨一事重新提上议程,但查访良久,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曹植遗骨至今杳无音讯,成了一大悬案,也让曹植的悲剧的一生在千年后仍旧有了悲剧结尾。

“破开曹子建,富了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的传说被证明是假的,不过,另一句传说,却越传越邪乎。《曹植墓考古发掘报告》记载,当年考古队挖掘曹植墓时,刚刚打开墓门,天就开始下雨,一连下了15天,考古队只能暂时终止工作。而且挖完之后,曹植墓立刻被封锁,几十年不对外开放,如今仍然是墓门紧闭,是什么原因至今不得而知。所以,如今,当地流传着“扒了曹子建坟,要淹方圆百里”的说法。

八斗仙才,生于荒凉,卒于荒凉,可悲可叹。不过,令人少许欣慰的是,曹植墓有几具可爱的陶狗佣,有这些小动物的陪伴,曹植也会少许愉悦吧。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0

瑞知道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