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神庙壁画
阴阳合顺交感系统试探
从水神庙明应王殿东西两壁的主要画面祈雨图、行雨图来说,一个是因,一个是果。是神庙向社会、向官民彰显的一种逻辑。也就是你们只有敬神、供神,神才能愉悦而乐意帮助你们解决降雨难题。
这种供奉才能遂愿的逻辑关系,也可能形象地体现在《尚食图》与《司宝图》中。神灵所享用的食物,岂不就是人间的香花供养?神灵的赏玩宝货,岂不也就是人间的礼敬孝敬?
当然,在这里,也存在着阴阳平衡的关系,因为明应王既然尊为王者,自然是阳之顶级,所以他不仅在冠前额有王字题记,而且双目圆睁,精光四射,两颊生火,红彤彤的,一副阳刚威猛精壮的阳气,而后庭梳妆图中,其实只有一个主妇王后主角,其他都是随从丫鬟,都是伺候女主人的。
所以,我们从《祈雨图》《行雨图》《梳妆图》《尚食图》《司宝图》的组合中,可以体会到阴阳的平衡生态:
1、祈雨图中,整体画面是以明应王为中轴对称布局,男人们在求雨行雨的公事的处置,与妇人们在庭院、后宫中私事的处置,是一阴一阳,犹如紫禁城外庭朝廷与内府的阴阳分别一样。古人观念中“天地,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系辞下》);天类男性,地类女性,所谓“乾为天,为圆,为父……坤为地,为方,为母”(《易说卦》)。所以,阴阳和合,天地合和,就是男女合和。传统社会祈雨风俗中也有祭祀城隍的,仪式中,就有城隍老爷与城隍奶奶并列祭祀的。
祈雨图梳妆图尚食图上图《尚食图》中的荷花盖罐上,有一个坎卦图形,坎本表示水,所以,这里也是在体现阴阳合顺而产生云雨,从而最终得水的逻辑。柳宗元《雷塘祈雨文》中就曾经叙述说:“惟神之居,为坎为雷。专此二象,宅于岩隈。”
司宝图上图《司宝图》中桌上的三足插花香炉上,有一个乾卦图形,乾为天,乾健也,表示阳,也对应明阳王,以及龙王,左侧大罐上也有行龙纹饰,所以,就算在本空间中,也具备一群女性的阴柔,阴顺与阳刚、行健之间的对应关系。
古代传统社会,为了祈雨,也会有将后宫妇女释放的行为,就是为了在人间平衡阴阳,减少久旷宫女与民间怨男之间无法达成的阴阳平衡,为了用人间的阴阳平衡的改善去交感上天不雨的阴阳失序。
2、明应王的王尊之阳,性别之阳与精悍之阳,与后庭夫人的柔美之阴,性别之阴,以夫为纲之阴,是一阳一阴。
这种阴阳对称的观念在实际的祈雨活动中也有体现,山阴县祈雨活动中,求雨队伍出发前要在龙王面前“许戏”祈祷,一般许七场或九场。祈雨结束后,第二天开始唱戏,剧团多为山阴县周边名震一方的,剧种选择耍孩、道情、晋剧、秧歌等民间小戏中的一种,剧目多为龙王爷喜欢的慈孝类。如雁北耍孩儿《三孝牌》《杨府送印》,右玉道情《四劝》 《庄周传》。看戏观众的站位要求以“男左女右”的顺序严格执行,以表达对龙王的虔诚。
在延庆一带的祈雨出马队伍中,十二童男对十二童女,十二寡妇(下营是八个寡妇)外加数量不定的成年男人,是最常见的对应组合。河北武清县也大致相同。出马途中如遇大坑,十二寡妇就会一起在坑底边扫边一起喊道:“十二男,十二女,十二寡妇扫坑底。扫的扫,拥的拥,过不了三天下满坑”。
《祈雨图》中的明应王《梳妆图》中的王后同时,假设按照上次我们的推测,《捶丸图》中的初成年的红衣贵人是年轻的明应王世子的话,那么,明应王夫妇的阴阳和顺,就有了一个直接的表征与成果,这也就是阴阳和顺的第二层含义。参见:洪洞水神庙中的明应王是大郎神还是二郎神:老赵闲聊水神庙壁画1
同理,在毗卢寺壁画中,龙王与龙婆也呈阴阳并列之势。下图为“顺济龙王——安济夫人”图。
明应王主持的祈雨方阵,与后宫女性群体也存在一种隔离的状态,也就是说,这其中也须存在女性不直接参与祈雨仪式的含义。长篇小说《花旦》描写宁夏西海固红城子为中心的风土民情。 整部作品以西北地区民间秦腔艺人当家花旦齐翠花的坎坷经历为线索,在描写祈雨仪式中也有对女人的回避。由小说中红富贵对妻子齐翠花去向的揣测中可以看出祈雨是绝不容许女人看的。文中红富贵道出了这样的担心:“也许她对求雨感到好奇,等着看人家祈雨哩。唉!糟了。祈雨是坚决不让毛头女人看的。女人一看,神功就白费了。她不懂规矩,是要闯麻达的。”祈雨时对女人的回避是毫不含糊的,祈雨路上,由戏班子装扮起来的王、赵、马、温四大灵官神手持金鞭金砖(还有两位手握柳耙条的后生)驱赶一路行人,特别不让女人冲撞祈雨队伍的马头。
晋北地区存在恶祈雨的风俗。在抬龙王的队伍一般由30多人组成,其中头报的角色负责开路,用柳条鞭打路边前来观看的妇女,以防“冲神”。
万历四十八年山西洪洞县霍山《水神庙祭典文碑》中,也曾经明确规定,三月十八日祭神的时候,“其乐妇只供装扮,不得夤夜入庙亵神”。
宋代龙虎镂空钱 已故花钱收藏家木鱼旧藏
3、在祈雨图中,文武之对,是一阳一阴,君臣之对,是一阳一阴,主仆之对,是一阳一阴,左侧代表非人类的龙族与右侧贵胄王子王孙之王族,是一阳一阴。代表天神的龙族水神王族与匍匐在地祈祷下雨的凡间人类,是一阳一阴。
君臣的阴阳失衡也曾经被视为久旱不雨的原因,韩愈曾经上过《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韩愈还撰有《论今年权停举选状》,力谏勿因天旱而罢停吏部选拔与礼部贡举: “今者陛下圣明在上,虽尧舜无以加之,而群臣之贤,不及于古,又不尽心于国,与陛下同心,助陛下为理:有君无臣,是以久旱。以臣之愚,以为宜求纯信之士,骨鲠之臣,忧国如家、忘身奉上者,超其爵位,置在左右: 如殷高宗之用傅说,周文王之举太公,齐桓公之拔宁戚,汉武帝之取公孙弘。清闲之馀,时赐召问,必能辅宣王化,销殄旱灾。”韩愈认为无雨久旱的根由在于“有君无臣”,即天时久旱,实因朝中无贤臣。因此选拔贤臣是削除旱灾的有力举措之一。可见君臣的阴阳也须平衡,以免导致天旱。
同时,作为总理百官,燮理阴阳的宰执,就是人间阴阳平衡的总执行人。假设人间阴阳失序,宰执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历十二年六月癸巳,”时小旱,上斋居祈祷,圣体不康,是日不视朝。”至入冬,旱情未减。常衮因久旱而自咎其责,上表辞让相位,以答“天谴”:“臣荷承正刑之后,擢在台衡,不能有所建明,坐致灾旱。燮理之任,亏紊固多,邦畿之间,愆亢特甚。……伏以东汉之制存乎旧史,或阴阳失节,水旱不时,必策免三公,励精百揆。盖以其阳倡而不和,力薄而位崇,所以答天谴也。今上元赫赫如此,旧史昭昭如彼,臣尚以愚劣偷安庙堂,负乘不惭,靦冒难处。伏乞解臣所职,更择良才,省致旱之由,求作霖之辅,则万姓咸赖百谷用成,上宽圣忧,下塞人望。”
元和四年,身为谏官的白居易有《贺雨》诗阐述了天人感应与朝政的关系云: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元年诛刘辟,一举靖巴邛。二年戮李锜,不战安江东。顾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或者天降沴,无乃儆予躬。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时邕。莫如率其身,慈和与俭恭。乃命罢进献,乃命赈饥穷。宥死降五刑,责己宽三农。宫女出宣徽,厩马减飞龙。庶政靡不举,皆出自宸衷。奔腾道路人,伛偻田野翁。欢呼相告报,感泣涕沾胸。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诏下才七日,和气生冲融。凝为油油云,散作习习风。昼夜三日雨,凄凄复蒙蒙。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人变愁为喜,岁易俭为丰。乃知王者心,忧乐与众同。皇天与后土,所感无不通。冠佩何锵锵,将相及王公。蹈舞呼万岁,列贺明庭中。小臣诚愚陋,职忝金銮宫。稽首再三拜,一言献天聪。君以明为圣,臣以直为忠。敢贺有其始,亦愿有其终。
在《贺雨》诗中,有效地阐述了人间执政中的善恶与上天反应的关系。人间善政,则风调雨顺,人间恶政,则天降灾变,其中的罪己诏、罢进献、赈饥穷、宥死、降五刑、责己、宽三农,都是在施行善政,是增善进德之举,而宫女出、减飞龙厩马,则是用人间阴阳的平衡去交感天地阴阳的和顺。所以,人间圣主一旦施行仁政,调理阴阳,上天马上七天就调整了阴阳,大雨也就哗哗地下个不停。
龙凤图文钱 已故花钱收藏家木鱼旧藏
这种人间的善恶、怨顺的平衡与上天的感应是密切相关的。宫女多了,社会上的男女平衡就失去了平衡,怨男旷女直接导致老天的阴阳失序。民间的怨恨还可能来自冤狱。也会导致老天的阴阳失序。窦娥冤杂剧故事中,窦娥既然身怀奇冤,所以连她本人都知道,自己可以凭借这个怨身,去向老天申请到着楚州亢旱三年的阴阳失序报应。同样,《搜神记》之“东海孝妇”记载,周青含冤而死,郡大旱三年,“太守即时身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雨,岁大熟”。你看,有人喊冤,大旱三年,只要朝廷雪冤,老天马上下雨。这种天人感应的对应关系昭然若揭。
北宋神宗年间,为了祈雨,就要重审案件,释放冤情,以便疏导天人阴阳秩序,“熙宁六年九月戊辰,诏祷雨,决狱。”南宋光宗和宁宗朝时因天旱祈雨,也同样令司法衙门重审案件,释放轻罪的囚犯。前者是决冤狱,后者是施仁政。明代洪武二十四年天久不雨,明太祖同样“恐刑狱有冤滥者,命刑部官及监察御史清理天下狱讼”。嘉靖二十九年,边境示警,又逢旱灾。《戒庵老人漫笔》记载云:“春不雨,上问仲文:‘何以久不雨’仲文曰:‘疑有冤狱”’。明世宗遂命“停刑、禁屠,百官修省”。
《祈雨图》中的龙族《祈雨图》中的王族4、在《行雨图》中,除了下图中明应王阵营内部照旧的对称所呈现的一阳一阴,还有发号施令的明阳王阵营与前线操作施雨的龙王阵营的一阳一阴。而且,既然已经下成了雨,就更加显性地说明阴阳和顺已经圆满达成。
廷上为明应王的领导决策阵营,云上为龙王的施雨实施阵营。
上图为明应王决策阵营,下图为龙王部众的施雨阵营:
龙王施雨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