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三学霸林嘉文,距高考百天时跳楼,遗言:一生已看透两件事

粤城时刻 2024-07-21 08:46:55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西安的一所普通高中,林嘉文以学霸的身份被人熟知,他不仅在历史学科中表现出色,更是各种学术竞赛的常胜将军。

然而,在高考前百天的清晨,学校的安静被一声巨响打破——林嘉文从教学楼的顶层跳了下来,留下了一封详尽的遗书。

是什么使得这位天才学生做出了如此极端的决定呢?

书香门第

林嘉文,1998年出生于陕西西安的一个书香门第。家中的长辈们都是当地知名的文化人,这自然影响了家庭的学术氛围和教育方式。

在这种环境中,林嘉文自小就表现出了对书籍的浓厚兴趣。

西安,作为中国古都,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林家的书房里自然不缺古今中外的各种经典。

林嘉文的家庭生活充斥着书籍的影子。客厅的一角专门设有一个大书架,书架上从《论语》、《孟子》到《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外文学作品一应俱全。

特别是家中的长辈,经常会在饭后拿出一两本喜欢的书籍,读上几页,这样的场景几乎是每日必见。

此外,林家的餐桌谈话往往也围绕着书本上的知识点展开,讨论古人的诗词或是历史事件。

为了鼓励林嘉文的阅读兴趣,他的父母不仅限于家中已有的藏书,还会根据儿子的兴趣定期购买新书。

这其中不乏一些林嘉文特别感兴趣的历史书籍,比如《史记》和《资治通鉴》。

这些厚重的史书放在他的书桌上,是他日常阅读的重点。

通过这些书籍的研读,林嘉文在历史知识上日益增长,形成了对历史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在林嘉文的房间里,除了书桌上摆满了书籍,墙壁上也挂有几幅描绘古代历史场景的画作,如唐朝的宫廷生活、宋代的市井民生等。

崭露头角

有了一定的历史学基础后,林嘉文开始在网络平台上崭露头角,他的文章深入浅出,能够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简洁明了地呈现给公众。

特别是在一些历史论坛和社交媒体上,他对汉代文景之治的分析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逐渐积累起自己的读者群体。

这些初步的尝试和成功,让他萌生了写作自己历史学专著的想法。

初中时,林嘉文开始动笔创作自己的第一部历史学著作《当道家统治中国》。

这本书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他对汉初文景之治的深刻思考。

他详细梳理了道家思想如何影响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理念及其治国策略,分析了文化与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和阅读大量历史文献,林嘉文利用课余时间,坚持了近一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作品。

全书30多万字,不仅篇幅庞大,而且论点鲜明,充满了对历史细节的深刻洞察。

《当道家统治中国》一经出版,便在学术圈内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许多读者惊叹于作者年纪轻轻便有此深度与成熟度,书中对道家思想与汉朝政治的关联分析,被众多历史学者和爱好者所认可。

鼓舞于第一本书的成就,林嘉文在高中时期开始筹划并着手创作第二本书《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这本书聚焦于北宋范仲淹的政治生涯及其推行的庆历新政,探讨了范仲淹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实施改革,以及这些改革给宋朝带来的深远影响。

在写作过程中,林嘉文通过查阅大量原始史料和前人研究,力求还原历史真实,提供新的视角和分析。

当《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出版时,林嘉文已经是一名备受瞩目的高中生。

“史学天才”林嘉文的心理挑战

“史学天才”也是有烦恼的。对历史了解越透彻,林嘉文就更容易接触到历史的阴暗面,感受到人性在历史的巨轮下的脆弱和无助。

这一切,对于一个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心理冲击。

林嘉文的历史研究初衷是希望通过了解过去,能够洞察未来,甚至帮助改善现实。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他逐渐发现历史记录中充斥着权力的争斗、背叛与欺骗,以及普通人在这一过程中的痛苦与无奈。

例如,他在写作《当道家统治中国》一书时,虽然揭示了道家思想对汉朝政治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无法避免地接触到了皇权政治下的残酷斗争和无数无辜者的牺牲。

这种深入骨髓的历史真相,让林嘉文感到巨大的心灵压力。他开始反思历史的意义,以及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林嘉文的心态也因此发生了变化,他变得郁郁寡欢,对周围的世界和人际关系感到疏离。

尽管家人和朋友试图安慰和支持他,但他的内心逐渐被历史的残酷现实所笼罩。

随着情绪的持续低落,林嘉文甚至开始出现抑郁症的症状。

他感到自己被历史的阴影所困扰,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前进的动力。

林嘉文的遗书与告别

在林嘉文准备跳楼自杀的那一天,他的心情异常沉重。

在这一生命关头之前,他做了一些仔细的准备,留下了给父母的遗书,并且给自己的老师发了一封邮件,这封邮件算是他对自己人生观的最后解释和告别。

在那封给父母的遗书中,林嘉文试图解释自己为何会走到这一步。

他写道:“我的一生已看透两件事……”这两件事,一是关于他对未来的看法,二是关于他对自身的认识。

在这份遗书中,他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绝望:“我很清楚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未来对我而言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

他感觉到自己的人生道路似乎已经被预设好,无法为自己带来任何新鲜感或成就感。

林嘉文还在遗书中表达了对自我的失望:“我已看透自己只拘泥于一门学问所散发的庸俗。”

他的内心深处,对自己一直以来的学术追求和成就感到了空虚。

这份对知识的追求,虽然让他在学术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同时也让他感到人生的局限性和单一性,仿佛他的整个存在只被定义在这一领域内。

在做出跳楼的决定之前,林嘉文曾多次尝试寻找其他出路,包括咨询心理医生和与朋友交流。

但不幸的是,这些努力并没有改变他对生活的感受。他的内心世界已经被深深的绝望所填满,最终推动了他走向这一不归路。

参考资料:[1]18岁“史学奇才”因抑郁症跳楼[J].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6,0(5):42-42

0 阅读:1

粤城时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