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诗?曹雪芹教你入门!曹雪芹最推崇的三位大诗人!

国学传播 2024-06-13 06:54:31

引文

作为极具文艺向的顶级长篇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一直是文艺爱好者们所推崇的作品。

《红楼梦》颇有些百科全书的味道,其中甚至还有林黛玉教导香菱如何诗歌入门的情节,这其中自然有曹雪芹对于诗歌创作的个人见解,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并认真揣摩其中的意味!

曹雪芹对好诗的定调

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看过这段原文,想来大家也应该了解了曹公对诗歌创作的态度!

曹雪芹并不是那种执着于诗歌形式的人,而是更看重诗歌的实质内容。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诗要避俗,更要避熟。”

所以,想要创作出一首好诗,首先就要避开陈词滥调,而要推陈出新,也就是立意一定要新。这也是曹雪芹借黛玉之口表达出的“第一立意要紧”。

诗词有了足够的新意,也就是“意趣真了”,好诗的基调也就有了,剩下的就是如何锦上添花这些细枝末节了。

因为黛玉是教导香菱这种新手,她的侧重点在于先把诗的立意框架立住,而不是如何提升“炼字”功力,所以才说“连词句不用修饰,都是好的”。事实上,即使立意很好,词句该修饰也还是要修饰的,二流和一流之间可能就只有这一步“锦上添花”的差距!

好诗的格局!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

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陆游在宋代诗人中也算佼佼者了,但却入不了曹公的眼,联系下文,我们可以看出来曹雪芹是正统的“唐诗”拥趸!

宋代诗人常常不自觉地在有限的诗歌内文中阐述一些“稚童能解”的微末道理,并以此为傲,岂不知这已经背离了诗歌的本意!

诗歌的核心功能在于抒怀咏志。范围上,大则家国,小则个人,但无论如何,初学者最宜从大格局着手,先让心胸开阔起来才能让路越走越远。反之,一旦陷入到斤斤计较的小格局中,之后就很难再有大的进境了。

诗歌创作如何入门?曹雪芹的推荐教程!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在这里,曹公通过林黛玉之口阐述了他对诗歌创作入门的一点看法,作为顶级小说家,虽然不是一流诗人,但曹雪芹的见解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曹雪芹向广大读者们推荐了三位诗人,代表了初学者在不同时期需要关注的对象。

首先,诗歌最重意境,而王维是非常擅长营造意境的大诗人,他的诗歌禅味浓郁,尤其是他最擅长的五律作品。

在教导香菱搭建了立意的框架和高度的格局后,下一个重点就是为诗歌搭配相应的氛围,也就是意境。这一步不可以有丝毫含糊,毕竟优秀的诗歌都是自带氛围感,好比喊口号时搭配一个符合氛围的背景音乐才更容易与大众共情。

其次,内容是为表达服务的,具体的字词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为了更合理地运用字词,就必须学习“炼字”。

论“炼字”功底,诗人之中首推杜甫。所以,在王维之后,林黛玉向香菱推荐的是杜甫最擅长成就最高的七律。

其实,如果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个阶段,就已经足以成为一个合格的诗人了。但是,作诗还有更高的“浑然天成”的境界。而中国文学史上,最接近“浑然天成”的诗人就是李白。

最后,通过林黛玉对香菱的讲解,曹雪芹向广大读者隆重推荐了李白的七绝,表达了他对李白的敬意。

结语

仔细想想,林黛玉教导香菱写诗这一段仅仅数百字,曹雪芹却发表了一大段高质量的诗评内容,不仅教导了诗歌创作如何入门,还推荐了三位最适合初学者学习的大诗人,想来曹公也是不吐不快。

0 阅读:0

国学传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