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古称上谷、保州、保府,因城池似靴,又名靴城,位于河北省中心地带、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保定之名取自“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与北京相伴而生,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历来为“京畿重地”和“首都南大门”。
保定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丰富,是“冀菜”发源地,保定历代文物中的谷物工具、熟食陶器,还有商代的爵、中山国当时的羊羹等,都印证了保定饮食的历史。
保定人讲究吃,也会吃,以极具民间特色小吃闻名于冀中平原,传统小吃和菜肴有驴肉火烧、白运章包子、牛肉罩饼、大慈阁香油、高碑店豆腐丝、卤煮鸡、茶纹松花蛋等。保定美食众多,价格低廉,令人流连忘返。
驴肉火烧
驴肉火烧通常被简称为“驴火”,几乎成了保定的城市名片。
保定驴肉火烧的发祥地为保定市徐水区漕河镇。相传宋代时漕河码头有漕帮和盐帮两个帮会。漕帮以运粮为业,盐帮以运盐为业。双方为称霸码头,时常大动干戈,最终以漕帮大胜收局。漕帮俘获盐帮驮货的毛驴无法处理,便宰杀炖煮,设庆功宴;再将肉夹在当地打制的火烧内吃。漕河驴肉兴起,一代名吃由此诞生。
驴肉火烧的发展普及还有不少故事,据说燕王朱棣发兵与朱元璋立的继承人明惠帝朱允炆开战,朱允炆派大将李景隆与朱棣鏖战在白沟河一带,李景隆兵败退到徐水漕河镇。军中粮食匮乏,李景隆无奈命军士杀军马充饥。自此烹马为食也成徐水漕河镇的习俗,制做出的马肉味道益美。到了清代,康熙重农桑,禁屠戮牛马,漕河一带士人便改食马肉习俗,仅以驴肉食用;又因为驴比马价格贱,人们专养驴食用。再有当地烙制的火烧外焦里嫩,刚出炉的火烧夹上烹制的驴肉,成为遐迩闻名的当地名吃。
正宗保定驴肉火烧一定要选漕河毛驴,肉质最好,将其用独特秘方配制的各种香料卤制而成,口味奇香。刚打出来的火烧在三米开外能闻到滚滚的麦香,拿在手里表皮微微有点裂开但是不掉,里面的颜色金黄柔嫩,而且肉眼无法分辨出有多少层,将驴肉切碎,从旁边一直小火煨着的锅里,盛出一勺驴肉汤,浇在肉上,然后划开火烧的一边,把驴肉放进火烧中,一个香喷喷的驴肉火烧便大功告成了。一口咬下去牙齿碰到火烧的时候先是脆的可以听到声音的表皮,然后是嫩到绵软而劲道的内瓤,再后是可以流出油的驴肉香味,令人垂涎欲滴。
除了保定驴肉火烧,河北省还有另一派驴肉火烧很有名,那就是河间驴肉火烧,因为原料相近,经常有人会把二者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也极容易区分,首先从外形来讲,保定的驴肉火烧是圆形的,河间驴肉火烧是长方形的。外形的差异是缘于做法不同,保定的火烧是面上抹油后揉成小圆球像小馒头一样,用一圆木一压再烙,所以火烧是圆的;河间的火烧是面上抹油后抻成长方形片儿,然后左右向中间折两次,用面杖擀薄再烙,所以是方的。
再者,驴肉的选择是这两种食品最大的区别,也是最本质的区别。保定的驴肉火烧选用的是太行驴,卤制;而河间的驴肉火烧选用的是渤海驴,酱制。这一点决定了两种食品口味上的巨大差异,保定的卤制驴肉是热腾腾的,带有老汤卤汁的淳厚味道;而河间的驴肉因为是酱制,所以在加进火烧的时候是凉的,通过刚出炉火烧的热气,加热酱驴肉。
白运章包子
白运章包子可以说是与天津的“狗不理”包子齐名,创建于1919年,是保定的传统美食小吃。
创始人白运章,清光绪十二年出生在保定一贫困的回民家庭,自小拜武术名家平敬一为师习武。早年曾去天津靠打把式卖艺维持生活,并收留吴幼林为徒。后白运章带吴幼林回到保定,师徒二人在马号商场西侧的两益街打把式卖大力丸。距两益街不远的街上有一小饭店倒闭,手里有了些积蓄的白运章便将小饭店买下,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开了白运章包子铺。
曾几何时,制作包子的流程是保定的一景,包子铺的窗外经常围着大人孩子,伸着脖儿垫着脚,挤着看师傅们擀皮、挤包子,人们闲暇时经常说:“到白运章看包包子去!”著名作家王一之在他的《故国今昔》一文中曾写道:“白运章临街有南北两门,两门之间是玻璃窗,制作包子的巨大面案置于窗下,隔窗即见十多个身穿白衣,头戴白色清真帽的工人围案操作,只见一手持馅尺,一手取皮,馅到皮上,一挤一个速度之快,难以想象,另有工人边擀皮边用手杖‘敲点儿’”。
白运章包子用料讲究,牛羊肉必须是鲜嫩的,专挑脊背肥瘦相宜的花羔肉,拌以多种调料、佐料、切碎挤干的菜料,定点购用小磨香油,做法也独具特色,包子皮选用优质面粉烫面制成,皮薄、边窄、馅大、油多,形状像铃铛,隔皮能看到馅,把包子拿起来一晃,成肉丸的包子馅能在里边晃动,咬一口,沁人肺腑,吃起来可口不塞牙,流到碗里的馅液很快就定了一层油。味美适口,肥而不腻,吃后余香久存不散。
据传说,当年临时大总统曹锟回到保定府邸乐寿园隐居,就曾到过白运章包子铺品尝包子,他大加赞扬,无形中给包子铺做了宣传,尤其新开业后,很多军政界要人、社会名人、著名艺人纷纷光临,相传当年京剧大师梅兰芳也曾“三顾白运章”。
牛肉罩饼
保定传统的清真牛肉罩饼始于清朝,相传嘉庆皇帝南巡路过保定,闻异香而振神,问左右:“何物发此香。”左右答:“牛肉罩饼。”知府即将牛肉罩饼献上,嘉庆甚喜,吃后称赞:“色、香、味三绝。”从此,牛肉罩饼即成了历任知府招待各路宾客的美食。
牛肉罩饼,乍一听会以为是一种饼子里夹着牛肉的美食。其实,牛肉罩饼是带着汤汁的,并且一份牛肉罩饼好不好吃的关键也在于它的汤底。罩饼的“罩”字,是覆盖的意思。牛肉罩饼简单理解,就是把牛肉盖在荷叶饼上面,然后浇上汤汁洒上葱丝,就可以享用了。
罩饼融合了牛肉汤、北方的油盐大饼和香葱的味道,牛肉酥嫩爽口,汤汁浓香四溢,饼入味还劲道,每每想起,都让人垂涎欲滴。
传统的牛肉罩饼点餐时并不是按份来点,而是通过分别报出牛肉和饼的重量来点餐。服务员会问你要“几罩几”,就是“几两肉罩几两饼”,先说肉,后说饼。爱吃肉的可以多要肉,少要饼;爱吃饼的,也可以多要饼少要肉。
咋暖还寒的春日里,一碗牛肉罩饼暖胃驱寒,平日也可以解馋管饱,肉质肥嫩、香气扑鼻,好不惬意。
白洋淀松花蛋
皮蛋是一种中国特有的食品,皮蛋剥壳后,蛋白为茶色的胶冻状,常有松针状的结晶或花纹,故又名松花蛋,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皮蛋,味辛、涩、甘、咸,能泻热、醒酒、去大肠火,治泻痢,能散能敛。”
松花蛋是白洋淀的特产之一,已有一百多年的生产历史。据传在清朝时期,当地就开设了很多作坊,加工松花、青果(咸鸭蛋),畅销京、津、保一带。
白洋淀松花蛋是以本地产的鲜鸭蛋,经独特工艺加工制成的。白洋淀水域辽阔,气候温湿宜人,碧水荡漾、波光粼粼的淀湖中,到处是芦苇婆娑,荷花争艳,鱼儿漫游,百鸟争翔,水生物繁多,是淀鸭优良的天然饲养场,当地群众有传统的养鸭习惯。片片鸭群生活在浅淀中,主食鱼、虾、虫、螺蚌和水藻等新鲜食物,不仅产蛋多,个头大,而且营养丰富,为加工松花蛋提供了高质量的原料。
白洋淀松花蛋以个大、风味独特和营养丰富而著称。剥去蛋壳,蛋体晶莹,呈茶褐色半透明状,形似琥珀而富有弹性,表面有美丽的松枝花纹。切开蛋体,蛋黄为深绿色或五彩色,粘度适宜,浓而不滴,清香扑鼻,味美适口,食之不腻,容易消化,最适宜佐酒,故当地有“没有松花不成席”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