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庸武侠小说《白马啸西风》(主角)的评论

世界国强 2024-02-20 16:57:32

一、《白马啸西风》的基本情况:

1.《白马啸西风》,作者金庸,女主李文秀,属于女主·演义·情义·武侠·中短篇小说,7.8万字。

2.《白马啸西风》,1961年10月—11月连载于香港《明报》。

3.《白马啸西风》诞生在金庸高产时期的1961年,金庸有五部小说在1961年左右产出,正值作者小说水平能力成长期,作品成熟期。

二、《白马啸西风》的内容简介:

吕梁三杰为了抢夺一幅埋藏宝物的高昌迷宫图,带人与李文秀的父母交手,父母战死在大漠,李文秀跑入哈萨克居住区生活,也对少年时邂逅的哈萨克男子苏普产生了感情。但苏普并不喜欢她,李文秀把仇人带入迷宫那里,杀死了仇人,但杀死了仇人后,她又能去哪里呢,只能一个人牵着白马去往江南。

三、我评《白马啸西风》:

《白马啸西风》有三条线,一是金钱,二是民族,三是爱情,但着力写“情”。

1.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金钱观“:金庸小说中,我最后读的是《白马啸西风》,发现金庸把人性的贪性化为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大部小说中都用“宝藏”来吸引人,来引起思考,如:《连城诀》里的梁元帝大宝藏告诉我们黄金有毒,人心更毒;《鹿鼎记》里的关外宝藏告诉我们要给别人留活路;《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里的闯王宝藏告诉我们一切都是钱闹的;《白马啸西风》里的古西昌国宝藏告诉我们“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2.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民族观“:读《白马啸西风》时,我感觉金庸小说早期有大汉民族思想倾向,自《白马啸西风》小说开始,有民族平等,人人平等的理念,晚期小说跳脱出民族自恋的牢笼,成为一代大师。

3.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爱情观“:读《白马啸西风》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白马啸西风》的结尾,李文秀说“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通过说不喜老家江南,反映出她深爱着苏普,即使人人都说“江南好“。

四、众人评说《白马啸西风》:

1.网友“要得到些什么”评论:一人一马,七八岁的李文秀带着父母被杀害的忧伤从有杨树、桃花、有燕子、金鱼的美丽的江南来到沙漠,又在成年后独自一人一马,黯然地向“那都是很好很好”的江南去,李文秀真正喜欢的,没有得到;那些再好的人和事物,不喜欢,终究难以喜欢,有什么法子呢?敢爱敢恨、潇洒,我想这才是李文秀的武侠精神。

2.网友“Lucifer”评论:小说的立意之本应该是“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早达笑弹冠”一句,这是一个埋到最后部分才完全揭示出来的观点。以华辉的遭遇来写世情的险恶,意图很明显,但受限于短篇的题材,显得不是很饱满。真正使得这部短篇惹人唏嘘的,还是围绕着李文秀的情感。

3 阅读:846
评论列表
  • 2024-02-25 11:42

    金书唯一舔狗主角[doge]

  • 2024-02-25 14:20

    看了好几遍,很有内涵的一部短篇小说,其他人写不出来的。[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2-25 19:27

    这篇小说文笔很唯美,有点像散文

  • 2024-02-26 11:14

    她不喜欢江南,大漠也不喜欢她。而江南得到了她,她失去了大漠

世界国强

简介:侃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