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兵临楚国时管仲提出的“包茅”理由表现出对伐楚的底气不足

史海撷英 2024-08-19 16:05:29

包茅是楚国的地方土特产,自从楚武王自立为王后,楚国实际上与周王国平起并坐,并没有责任与义务进贡包茅。但是齐桓公与管仲在伐楚时,却以楚国未向周王室进贡包茅作为入侵的理由,这是为什么呢?

就来说说“包茅事件”的前因后果。

齐桓公想奇袭楚国

自从齐桓王称霸中原后,与楚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单凭武力来说,齐国尚未不如楚国,但是齐国的优势是拥有众多的附属国。为了打败楚国,齐桓公想出一个伎俩,以讨伐蔡国为名义,纠集八国联军,其真实的目的是让楚国放松警惕,发动一场对楚国的奇袭战。

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齐桓公纠集一支包括齐、宋、鲁、陈、卫、郑、许、曹八国在内的联军,进攻蔡国。其实蔡国只是个小国,杀鸡焉有牛刀呢?很快,蔡国就战败投降了。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齐桓公使的是障眼法,表面上是伐蔡,实则为了袭楚。要对付楚国,只能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才能有胜算。

攻取蔡国后,联军没有进行休整,马不停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楚国。

楚国特使突然来访

齐桓公的伎俩虽然高明,却没能瞒得过楚国。

八国联军刚跨过楚国边境,楚成王的特使马上抵达联军营地。显然,楚国对齐国不合常理的军事行动是有所防备的,光打一下蔡国,何须动用八国联军呢?楚成王判断,八国联军在伐蔡之后,必定攻楚。

楚成王

楚成王派特使传话给齐桓公:“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对于楚国特使的质责,齐桓公一时语塞。这时管仲灵机一动,便答复说:“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包茅事件”暴露齐国底气不足

管仲的回答十分圆滑,同时也显示出联军对抗楚国的底气略显不足。

如果要堂而皇之地说一个讨伐楚国的理由,并不难。首先楚武王以来,楚君僭用王号,公然与周王朝分庭抗礼,这就是一大罪状,何况楚国在最近三年里,接连不断地向北进攻中原的郑国。以这些理由对楚国宣战,可谓师出有名,可是管仲却故意避重就轻,小题大做,责备楚国没有进贡包茅这种微不足道的事情,显然是为了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这也暴露了齐国虽然虎视中原,实际上对楚国心怀畏惧。

至于管仲说的周昭王南征途中落水而死一事,这事都过去几百年了,跟现在的楚国有什么关系呢?

楚国特使心里有数,也顺着管仲的话回答道:“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楚国同样不愿与齐国交锋

楚国特使的回答很高明,你管仲充傻装嫩,我也佯装不知。既然你以没进贡包茅为由入侵楚国,那么我就承诺以后进贡,让你没有出兵的理由。包茅只是一种野生植物,能值多少钱呢?

齐桓公

从楚使的回答可以看出,楚国同样不愿意与齐国开战。楚国军事力量虽然强大,但齐国有那么多小喽啰,人多势众,若要真的开战,鹿死谁手还不好说。同样,齐桓公也十惮忌楚军的战斗力。自从楚武王、楚文王以来,直到楚成王,楚国开疆拓土,对外战争无往而不胜,武力值堪称天下第一。

既然楚人早有防备,齐桓公也就失去了奇袭的机会,这仗就打不下去了。本来齐国率八国联军入侵楚国,是极其严重的政治事件。管仲故意避重就轻,挑了一个极不起眼、简直可笑的理由,责备楚国未进贡包茅。楚国也借题发挥,让齐国有一个下台阶的借口,便承诺进贡包茅。于是,毫不起眼的包茅,就这样化解了一场严重的军事冲突。

0 阅读:18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