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时,号称无敌的杨家将去哪了?为何没有一人出来救国?

今史独唱本人 2023-02-26 08:47:34

我们国家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掌权者几乎能完全决定他所统治下的国民的生死荣辱,尤其是一些站在统治者们身边的人。

再细分一下,如果你是朝廷官员,那你以及你整个家族的未来走向大部分都要看皇室甚至皇帝的喜好来定。

每个皇室或者皇帝的喜好必然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个一心牵挂黎民百姓的明君,那他或许理智的处理自己的偏好,尽量照顾到他治下的各方势力,好让国家能在他的平衡下安稳长久的走下去。

如果身在这样的朝代,有能力的朝臣们就有发挥的余地。

或者好战的皇帝会下意识的扶持武将家族,为国家的战力做储备。

也有耽于享乐的皇帝会潜意识排斥粗鲁的武官,重用能出口成章的文官。

这样的皇朝,被忽略的朝臣们过的日子就不太好,家族往后的发展也会不太乐观。

就如名气很大的杨家将们,虽然他们在宋朝开国时为皇室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因为后面的皇帝实在太过于讨厌武官,作为武将世家的杨家就这样消声匿迹了,就连北宋灭亡时都没有出现。

这么忠君无敌的杨家将到底去了哪里呢?为什么没出来拯救皇室?

无敌将军杨继业

杨家将的老祖宗是杨继业,出生在五国时期的北汉。

因为深受当时身为节度使的刘崇喜爱,遂将很多重要的军务都交给杨继业。

他也没有辜负刘崇的信任,每次参与的战争都取得了胜利。

因为实在勇猛,当时的民间专门给了杨继业“无敌将军”的称号。

公元960年,北汉和契丹国联手,入侵后周。

当时后周的皇帝尚且年幼,国家政事军队都由赵匡胤掌握。

本来就打算谋朝篡位的赵匡胤借助了这次战争的契机,发动陈桥驿兵变,成功集结众多部下反了周王,自立为帝,建立了北宋。

作为一个初初建立的国家,北宋一开始并不太平,因为它只是取代了后周,还有很多政权并不臣服于它。

赵匡胤只得带兵一家一家的打,直到他用铁拳将蜀汉唐越等国纷纷灭亡后,北宋基本统一了,顺便也收服了骁勇的杨继业。

做北宋的将军时,杨继业已经是一个拥有几十年战争经验的老将,因为跟了新皇,磨拳霍霍想要大展一番身手。

此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离奇死亡,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成了北宋第二位皇帝,赵光义对杨继业的态度是很纠结奇怪的。

首先,他深知自己的皇位得来得不太光彩,所以政权并不稳定,需要一些绝对忠心的支持者。

而杨继业是武将,花花肠子少,是最好的人选之一。

且当时外患严重,国家是非常需要像杨继业一样的武将来守卫边境以及保护臣民的。

但宋太宗又不太喜欢杨继业,毕竟他是前朝有名的“杨无敌”,重用前朝的人对宋王朝来说会有些丢人,显得他们北宋好像缺乏能人。

就在这样纠结的情况下,宋太宗给了杨继业信任和权力,但却在史书上对杨继业的功绩故意忽略不计。

杨家将的兴起没落

宋太宗在史书上的小心思并没有影响到当时的杨继业。

因为他的勇猛,以及他一个比一个强悍的儿子,“杨家将”的名号就这样逐渐被百姓叫得越来越响亮了。

很多人甚至觉得只要有杨家将在,那当时对他们虎视眈眈的辽国就没有能力打过来。

百姓有这样的自信是有依据的,因为宋太宗也有扩充领土的野心。

自己的边境还没搞明白,他就急匆匆的命杨继业(此时已改名为杨业)作为副将辅佐主将潘美带着杨家军去攻打辽国。

杨业父子也没让他失望,起初征讨时,几乎是所向披靡。

有勇有谋的杨业父子连续攻占了辽国的几座城池,这也让潘美逐渐膨胀起来。

认为辽国军队就是纸老虎,没什么好怕的。

哪怕辽国集结了一支数量多达12万之巨的军队来反攻,潘美也并不打算采用迂回之策,而是命杨业正面迎敌。

兵力悬殊,哪怕是被称赞无敌的杨业也只有输掉战争被俘的份。

被俘虏后,辽国将军想要劝降杨业,但什么方法都用尽,杨业就是不开口答应,最后为了表示忠心,他绝食而亡。

而这场战争失败后,带走的不光是杨业,还有他其中一个儿子杨延玉。

父子双亡,杨家将的使命就来到了杨业的六子杨延昭身上。

他也是一个好将军,不光在战场上勇猛无敌令辽国闻风丧胆,还很愿意和部下打成一片,做到了真正的“我有,你有,大家有”。

这令杨家将的威名越发显赫,拥戴杨家的百姓也越来越多。

直到第三代,当时北宋政权稍微稳定,皇室对杨家的倚重已经逐渐减小。

杨家最出色的杨文广虽然也想要进入军营靠挣军功为家族再次带来荣耀,但当时军营里腐败已经很严重了。

且他又早早过世,杨家再没有子孙进军营或者做官,就这样渐渐被人遗忘了。

北宋灭亡,杨家将未出现

北宋朝廷除了有像杨家将和岳飞这样忠心耿耿的武将之外,也有诸如范仲淹以及王安石一样的文治能臣。

他们曾想要通过变化改变当时的积弊现状,给百姓打开一丝希望的光,让北宋变得清明起来,他们的变法也一度得到过皇帝的支持。

支持变法,或许是皇帝还有想要为民做事的心。

但保守派数量巨大且权力网枝繁叶茂,北宋的几任皇帝都没有能力撼动他们的地位,所以变法也都是昙花一现而已。

国内变法屡屡失败,国外与辽国和金国的战争又水深火热,北宋还没真正发达起来就岌岌可危了。

直到宋朝联合金国灭辽后,金国开始将全部精力用来攻打北宋。

本来当时有抗金名将岳飞拼死抵抗,却不知朝廷内早就腐烂不堪。

以秦侩为首的各路大臣只知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设计在风波亭将岳飞害死,并私通金国,将本就羸弱不堪的北宋卖给敌国。

有了秦侩里应外合,金国想到了尽量不废兵卒吞并北宋的方法,那就是打着议和的名义不断勒索北宋皇室。

当时的皇帝宋钦宗软弱无能,不顾百姓死活,一味的应承金兵提出的过分要求,使得很多想要保家卫国的将士们不得不眼睁睁看着金兵占领开封。

随后有名的靖康之变发生,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任皇帝被金兵直接杀到皇宫并掳走,北宋正式以这样耻辱的方式覆灭。

当时的康王赵构临危受命开始了他对内安抚对外抗争的道路。

其他将领也都一一对他进行支援。

但在金国对北宋皇室大肆侮辱,对百姓疯狂搜刮,所有将领都同仇敌忾时,一向被百姓视为保护神的无敌杨家将却仿若销声匿迹一般一直没有出现表明态度。

也没有一个人出来做出任何要拯救两位皇帝和国家的举动。

杨家将没有救国的原因

一直自诩忠心的杨家将,却在国家倾覆时视而不见,未有一人出来保卫国家和百姓,听起来好像是杨家的错。

事实却是杨家或许非常想要未拯救北宋王朝出一份力,但他们家族却早就不是杨业或者杨延昭在的时候了,他们早就没有了杨家将!

从整个宋朝的走向可以看出,北宋王朝其实也就是在宋太祖以及宋太宗时期稍微重视武将一些。

因为他们的江山是靠绝对的武力赢回来的,也正是如此,杨业才有发挥的空间。

他的儿子们也才都能得到实战经验,个个勇猛,获得了杨家将的称号。

但随后的几任皇帝,对武将却不再重视,甚至有些讨厌武将的粗鲁无礼。

他们更喜欢文官,喜欢自己的国家到处充满诗词歌赋,喜欢自己所见到的人都是文人雅士。

因为皇帝有这样的喜好,朝臣们甚或民间的学子们,也都以读书人为傲。

全民重文轻武,宋朝时期的文化发展速度非常快,也催生了很多或实力超群或沽名钓誉的名士。

当时的文化繁荣是后世很多朝代都比不上的。

这一点,从当时宋朝流传下来了大量传唱度极高的诗词歌赋就可以窥见一二,这也是宋朝为后世留下的难得的瑰宝。

这样的氛围,虽然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温床,但对于杨家这种以武起家的家族却是大患。

这代表他们必须挤压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留给其他文官家族。

代表他们只能先关注自身的生存,不再有更多的空间培养出如杨业和杨延昭一般出色的武将。

没有了武学方面的人才,杨家就只能接受没落的命运。

曾经盛极一时的杨家将的后代们,成为了普通民众,他们只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维持生计以及抚养家人这些事上。

皇帝有没有被俘,国家有没有倾覆,于他们来说,无能为力之余又有何干呢?

结语

其实北宋灭亡本身就是注定的。

当时的北宋朝廷积弊已深,大家都沉浸在赏花享乐和喝酒作诗的氛围里无法自拔,

完全没意识到一个国家想要保持安宁是需要大量常年驻守边疆的将士。

他们一直生活在只需要“文化”就能治国的美好幻想里。

恰恰这时,金国却普遍武力发达。

尤其激进派金兀术,是个有勇有谋的大将,一直以来都是他在带兵攻打北宋。

北宋失了岳飞后,不再有能力卓绝的将领能带兵抵抗,双方实力过于悬殊。

从燕云十六州的矛盾开始,金国对北宋一直都是势在必得的态度。

尤其是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北宋朝廷还有很多人是主和派。

他们不想舍弃自己优渥的生活,只一味的劝阻皇帝派兵抵抗,让皇室带着大量可以让步的条件去和金国议和。

这样主和派和主战派的双方拉扯,很轻易的就影响了前方战事的走向。

种种原因叠加起来,北宋不灭亡都说不过去。

这种情况下,哪怕杨家将还有以前的威风 ,哪怕他们及时出来拯救国家,也并不会对大局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更何况他们根本没有以往的军事能力呢,你觉得这个分析对吗?

0 阅读:324
评论列表
  • 2023-02-27 01:28

    北宋灭亡时候,杨家将后代杨志已经死了,杨再兴尚未成年,而且还没有什么官职,怎么出来救国?

今史独唱本人

简介:分享不一样的的历史试件、人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