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隶书啊,有的人就说了,它老好学了,比那楷书、草书快多了,跟玩儿似的。你要是从笔法上琢磨琢磨,这话还真有那么点道理。隶书吧,字形上没那么多框框条条,你掌握住几个关键笔法,上手就挺快的。但咱得说,真正到了创作那块儿,隶书可就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了,尤其是现在这些书法展览,你想整个单一书体就往里冲,难啊,难上加难!
瞅瞅这图,十二届全国书法展里头的一幅隶书作品,那叫一个带劲儿!整个作品透着一股子汉隶的骨气和韵味,笔法多变,字形、布局,那都是精心设计的,看着就舒服,用墨也是自然而然,流畅得很。这作品啊,它把各种汉隶的风格都糅合到一块儿了,个性十足,绝对是幅好作品。那为啥它能入选全国展呢?我给您分析分析啊。
第一点,这作品有根儿,作者不是瞎写,他是把学的那些个东西都给揉一块儿,还揉出了自己的风格。你看这儿,有《好大王》的影子,有《张迁碑》的味儿,还带点现代人的感觉。他可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把这些风格都给巧妙地融一块儿了,这点儿可真不简单,作品看着就自然,又有特色。
再来说说这冯印强的隶书作品,那也是一绝。第二点,用笔简练,还特会改造前人的笔法。你临摹过《好大王》没?那碑上的字,秀气得很,点画深沉,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有人说字形的变化全靠用笔,这话在理儿。但这幅作品呢,它没完全照搬《好大王》那套沉雄的笔法,而是该提就提,该按就按,中侧锋并用,这样一来,作品就显得有轻有重,看着就和谐。
第三点,章法得当,那疏密安排得,艺术性十足。尤其是这种大尺幅的作品,空间处理特别关键。你要么就整个大字,让人一眼就瞅见,要么就用空间说话,吸引评委的眼球。评委看作品啊,不一定盯着某个字不放,他们更看重的是整体的艺术性。你想啊,要是满篇都是密密麻麻的,看着就累;但要是密中有疏,那感觉就不一样了,评委一看就知道你懂空间美学。这幅作品正文看着紧凑,但落款那块儿空间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看着就舒服。
第四点,用墨那也是一门学问。现在评书法啊,用墨好坏可是个重要标准。你字写得再好,墨用不对,那也是白搭。有的人写一笔蘸一下墨,那习惯不好不说,关键是不会用墨。用墨得自然,得像是从心里流出来的那种感觉。这作品用墨就高明了,它不是写一笔蘸一次,而是随着墨的干湿变化来用,看着就自然,看着就巧妙。
十二届全国书法展之后啊,有些专家就说了,这届隶书展的作品差点意思。我猜啊,他们可能是发现现在隶书创作的问题了。啥问题呢?就是光注重字形了,忽略了用笔。隶书啊,那可是个老书体了,笔法丰富得很。尤其是那绞转笔法啊,那可是隶书的精髓啊。但现在呢?很多人写隶书啊,就光顾着外形像不像了,根本不管笔法对不对路数。
说回来啊,有人就觉得隶书好学是因为它字形上没那么多讲究。你写歪了写斜了都没啥大不了的。但我要说啊这隶书啊其实并不简单。你想啊隶书可是后来那些书体的老祖宗啊它的笔法要是没掌握好那后面的书体还咋学啊?所以说啊隶书并不是那么容易学的你得用心去体会去琢磨它的笔法才行。
我赞同这一观点。学书法啊不能光看表面得深入进去得琢磨它的笔法、它的韵味这样才能真正学到东西。所以啊大家在学习隶书的时候啊一定要重视笔法的学习啊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外在的相似之处,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精神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