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源专栏:《契丹小字“永寿永吉”符牌——契丹文钱币杂项考之一》

乐艺会 2024-09-26 06:31:03

契丹小字“永寿永吉”符牌

——契丹文钱币杂项考之一刘源

这是一枚目前首见的辽代契丹小字符牌,其正面文字可以确定是契丹小字,经笔者释读为:永寿永吉。契丹文是契丹民族参照汉字创制的官方文字,分为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据《辽史》记载,契丹大字创于辽太祖神册五年(920年),随后创造了契丹小字。契丹文颁布后,即在辽国境内使用。但辽代多使用汉字,契丹文使用范围有限,多用于官方文书、墓志铭、碑刻、官印等,少部分见于钱币、符牌、私印等。金灭辽后,契丹文字继续被金朝沿用,至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诏罢契丹字。但在遥远的中亚,西辽继续使用契丹文字,近年在西辽都城故地发现了契丹大字钱币。大约至元末明初,契丹字便成为了死文字。直至1922年比利时神父凯尔温发现契丹文帝后哀册,契丹文字才重新被世人所认识。历经百年,契丹文字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没有完全被释读,契丹小字的研究比大字相对充分,契丹大字的研究之路还很漫长。

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藏耶律敌烈墓志 乐艺会资料

据专家考证:契丹大字有表意和表音的成分,表音多于表意;契丹小字基本上是音节拼音文字,由约500个以上的原字构成,原字相当于拼音符号,两个以上的原字可拼读成单字或词语。笔者理解契丹文总体上属于汉字的附属文字或衍生文字,主要是用来拼读汉字的,并没有汉字在世界文字史上那么高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契丹文字的释读工作,因为辽代是中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辽宋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期,契丹文的释读对研究契丹民族的历史与民俗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藏耶律敌烈墓志 乐艺会资料

辽人喜爱佩戴道教符牌,这种符牌不同于辽代官方建立的符牌制度,官方符牌主要用途是验明身份、传达军令、政令等。而这类道教题材的符牌是辽人随身佩带、用于煞鬼驱邪保平安的护身符,具有浓郁的民俗属性。目前所见的辽代符牌文字大多以汉字或汉字组成的道教符文为主,有明确契丹文字的符牌品种稀少,均为符牌中的高档品种。这枚符牌一面是四个契丹小字,一面是汉字组成的符文:山尸奉煞鬼。辽代道教符牌中常见奉敕煞鬼的词语,山尸也经常组合或单独出现。本人理解:山尸是奉敕煞鬼的主语,山有压鬼之意,尸代表何意尚待研究。下面来释读四个契丹小字:四个契丹小字中,第一、三字相同,均为一个原字,拟音为ur(音:呦),与“永”的读音相近,释读为汉字“永”没有争议:

第二字可拆分成两个原字,组和拟音为sen(音:色恩) ,与“寿”的读音相近,释读为汉字“寿”也没有争议。:

在国家博物馆藏的契丹小字民俗钱币中,以及内蒙古博物院藏的契丹小字铜镜中,前三个字均出现过,相关内容另文探讨。须知中古汉字读音与现代读音不完全相同,有的略有差异,笔者对汉字中古读音没有研究,在此仅作说明。重点是第四个契丹小字的释读比较棘手,笔者把第四个字拆分成三个原字:

三个原字组和拟音为jalor(读家奥),与“吉”的读音相近。在宋代的民俗钱币中有天寿永吉的吉语,因此笔者推测第四个契丹小字应释读为汉字“吉”,四个契丹小字释读为汉语就是:永寿永吉。这个推断也符合道教符牌作为护身符的语境。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考证仅为个人推测,契丹文字的释读是一项极为严谨、复杂的工作,还需经过契丹文专家深入考证研究才能下结论,此说仅作引玉之砖。参考资料来源:“古今文字集成”APP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感谢玄商拍卖资料支持

欢迎转发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