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上面强调:“要更加有力扩大内需,以提振消费为重点。”
如何做呢?
“根据不同群体需求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作用”、“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撬动更广泛的社会投资”。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是什么?
实际GDP同比增长5%。
继“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简称两新)之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出台了。
“提高报废标准,加大中央比例”。
资金出资平均比例为9:1(央地),从超长期特别国债里出资。
同时,人民海外版发布了“大规模设备更新成效显现”。
1—7月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0%,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3.4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确实,重赏之下,必有更新。
特别是在机器换人的潮流下,通过设备更新补贴能更好实现产能换代。
不纠结于细节,且看“两新”是什么时候出台的?
2024年7月24日!
为什么要出台?
7月15日,统哥公布的第二季度实际GDP只增长了4.7%。
如果第三季度按此惯性,实现全年目标将变得十分困难。
而上周五公布的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只增长了5.1%(约占GDP的39%),甚至不及第二季度的各个月份。
所以,扭转不利局面的相关措施,还得继续发力。
总的来看是,数据向下,政策向上。
什么数据?唯GDP马首是瞻。
GDP是什么?国民生产总值。
之所以把GDP放在重要位置,是因为通常人们认为“GDP向好,经济就向好”。
前提是,生产出来的东西都有人要。
反向逻辑是,如果没人要,你生产出来干嘛?
有没有可能:
1、为了某种大力意愿,强行上马的。
2、为了挤干最后水分,执行卷文化。
结果是什么?
物价下行,全社会形成负螺旋效应。
截至7月,负通胀已经在水底下呆了1年半了。
最近,我们也看到了有走出负通胀的可能。
如果让GDP大干快上,同质化严重,必然导致企业降价销售,继而压低本已微弱的利润。
这与高质量发展,背道而驰。
再来看,在经济中举足轻重的房地产。
第三产业约占GDP54%,建筑业属于第三产业,房地产属于建筑业。
7月在第三产业与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仅靠工业来支撑经济,有点强人所难了。
那么,现在是不是到了房子造出来,没人要的地步?
绝对不是,关键是价格。
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房地产商还愿不愿意拿地?
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已经告诉我们结果了。
1-7月,中西部房地产投资增速分别为-10.9%,-13.1%。
跌幅似有收窄,但不明显。
房地产商为何不愿意拿地?
在价格下行的螺旋周期中,他们在等待更合适的价格。
这跟股市很像,在股价下跌时,大家都会被悲观情绪笼罩。
而关于高手死在抄底上的传说,更加深了投资者观望的情绪。
“先立后破”变成“一破再破”,超出预期,却也合乎情理。
如果站在股民的角度,GDP增速与晴雨表并不划等号。
一些发达国家的晴雨表连创新高,而GDP增速只有可怜的2.5%(对岸)、1.7%(小岛)。
他们的货币也好,财政也好,并不围绕着GDP转,而是围绕着什么呢?
以上纯属个人情感展现,聊博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