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皮狗谈科技
当我们在2023年汽车出口量超越了日本,首次成为了全球第一的时候。日媒就大力的夸赞过中国的汽车产业,同时也给予了中国电动汽车在领域中贡献的高度评价。能看到外媒这样的评价,属实是罕见。
这话,大家都听得进去吧?别着急,因为很快日媒就说了一句很多人可能听不进去的话,可以说是没有给我们留什么情面。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的信息显示,中国汽车芯片的国产率仅占据了一成左右,当汽车行业正在走向电动化、智能化的时代之下,相比传统的燃油车来说,新能源汽车搭载的芯片数量要多数倍。而在中国汽车芯片大部分依赖进口的环境下,美国出口管制的背景下,芯片已经成为了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一大“软肋”。
换句话说,在高度的依赖外界芯片的现象下,就算我们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有电池等一系列的优势,中国的汽车也始终“跑不快”。
不要觉得这个结论难听,实际上我们国内自己都已经承认了这个短板。据公开消息显示,我方计划加大企业的研发力度,形成国产替代进口态势,构建一个不受美国芯片管制的国内汽车芯片供应链。不难看出,我们也承认了自己在这一方面就是不足,而也下定了决心要在这一方面完成更多的国产替代。
只不过,就笔者看来,短时间内这个供应链难以达成,甚至可能比10年的时间还要久。
首先,汽车的芯片虽说比起手机芯片来说,复杂的程度以及造出来的程度都要低很多。然而整个汽车半导体中供应链太过于复杂了,除了主控和计算类的芯片,还包含了功率半导体、传感器、存储器等等。同时,动力控制系统、辅助驾驶系统、车辆的控制等等,都是在汽车半导体的范围内。
当下,这些主要都掌控在一些国外公司手中,如荷兰恩智浦公司、德国英飞凌公司、意法半导体公司等等。这都还是普遍的芯片,我们都还没有说到未来实现自动驾驶等功能的尖端芯片了。要在10年的时间里,将这么复杂的供应链要达到高数据占比的国产替代相当的不容易。
当然了,如今不少的头部车企和中国的半导体厂商们,都在这一方面有所动作。可是,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可不能忽略如今国内汽车圈存在的“乌烟瘴气”,如果又变成一个手机圈,那么这些巨头真的能凭能力将局势扳回来吗?
其次,目前我们还无法谈对国外供应的替代,在这过程中就给了他们大部分的稳定在中国供应链的地位。等到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格局的时候,如果国产的汽车芯片拿不出更有优势的产品,就难以把他们拖下来。这一点,在手机界中的芯片就已经有鲜活的例子了。总之,这不是一个轻松的事情。也希望专业的事情能够交给国内专业的巨头们来做,如比亚迪、中芯等,不要再重演当初缺芯之下,企业们又一窝蜂进入抢占资源的局面了。
对此,你们认为日媒对中国汽车的评价如何呢?欢迎对此进行留言评论、点赞和分享!
比亚迪和华为已经打通了新能源车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