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每年俸禄18000贯,算完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吓一跳

泪水渲染眼眶 2024-10-29 14:24:12

民间传说中常常将包拯描绘得极为神圣

身边有一群“金手指”,甚至还能到冥界去断案。

尽管包拯以清官闻名,但他并非无所不能,毕竟他也是个凡人。

在影视剧中,他身为开封府尹,掌控着巨大的权力,不仅能够惩治贪官污吏,甚至连驸马也敢于对其出手。

然而,包拯在历史上似乎从未任职于该官职,但他曾担任权知开封府,权力也相当 considerable。

他仍然是开封府真正的权力中心。

包拯的年薪竟然高达18000贯,这无疑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额。

众所周知,他是一位清白的官员,始终保持清廉,不可能去侵吞不正之财。

在我们心目中,好的官员通常生活得很艰苦,因为他们不与他人同流合污,只能依靠微薄的薪水维持生计。

那么,他的收入为何能够达到如此高的水平呢?

01 18000贯意味着什么

1贯钱等于1000文,即一两白银。

北宋的一文钱相当于现代的0.2元,1000文则是两百元,而18000贯则相当于三百六十万元。

在北宋时期,一两银子的重量大约为37克。如果按照现代银价计算,一两银子大约值两百多元,接近三百元。

18000两银子大约相当于四五百万,听起来确实不少。

如果根据当时银子的购买力来估算,一两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八百元。

18000贯的薪水换算到现在大约是超过一千万人民币,因此包拯的工资水平确实相当可观。

无论如何,肯定有几百万。

在宋代,普通百姓一天的收入大约为100文,即使全年无休,他们最多也只能赚到36贯的钱。

这些资金用于支持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开支,包括吃、穿和其他必需品,是一家人在一年内的常规消费。

相较而言,包拯的薪水确实算得上丰厚。

不过我们并不确定这是否仅仅是他个人的薪水。

可能其中蕴含着开封府所有成员的薪资。

毕竟他是开封府的领导,下属的薪水很可能是由他来发放的。

或许他们的薪水正是来源于这18000贯。

在将所有工资发放完后,这18000贯的数额会大幅缩水,包拯实际到手的金额绝不会是这个数。

宋朝注重文治而轻视武力,尽管太祖赵匡胤出身于武将,但他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削弱了武将的权力,并将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随后,宋朝的皇帝们也普遍依赖文官而忽视武将,导致军事力量逐渐衰退,最终无法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

武力不足,但在朝堂之上,文人的战斗力却异常强大。

包拯同样是位文官,深受皇帝的器重。

虽然宋朝在军事上略显不足,但其经济却异常繁荣和发达。

所以他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薪水也就不足为奇了。

包拯的官职确实不低。在二十多年的仕途中,他频繁晋升,几乎每年都更换一次工作,这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

02 忠诚正直

包拯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曾担任虞部的员外郎。

包拯在28岁时考取了进士,随后被任命为江西的知县。

他希望能在离家更近的地方工作,以便更好地照顾年迈的父母。

朝廷展现了极大的仁慈,特意安排他在安徽的另一个地区担任职务。

包拯的父母仍然不舍得自己的儿子,认为那个地方距离合肥有些遥远,于是包拯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年迈的父母。

几年后,二老相继去世,孝顺的包拯便在他们的墓旁守护,搭起了一座茅草屋,整整住了好几年。

守孝期已经结束,但仍然不想离开。

然而,家族中的人们仍然希望他能尽早走出失去父母的悲痛,反复劝说他回家。

十年后,包拯终于正式上任,开启了他的政治生涯,此时距离他考中进士已经过去了十年。

他被派往安徽担任知县,四年后,又被调任至端州担任知府。

古代学者所需的四大文具,即笔、墨、纸、砚。

端州出产的端砚乃四大名砚之一,极为珍贵,自古以来便被视为贡品上交给朝廷。

知府作为地方的官员,负责管理进贡端砚的事务,从其中获取一些利益似乎也很正常。

用“孝敬”的名义来迎合京城的权贵,以贿赂的方式来损害自己的上级。

皇帝对端砚的具体数量并不明了,收到多少就是多少。

在包拯担任知府期间,供奉的端砚数量比往年增加,而各位权贵均无法得到,连他自己使用的也是普通砚台。

因此,包拯的清白声誉得以广为传播。

当时的皇帝是宋仁宗,他被认为是北宋一位非常务实的统治者。

他善于识人和用人,广泛吸引优秀人才,在他的统治期间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官员。

当年与包拯同行的人,经过十年的积累,都达到了高官的职位。

因此,尽管他始终没有担任朝廷职务,但他的人脉资源依然存在。

有这些老友的推荐,加上宋仁宗重视人才,难道还担心不能崭露头角吗?

03 直接劝谏升迁

爱护人才的皇帝往往具备一个共同特点,即能够接受臣子的意见和建议。

包拯一向坦诚不苟,勇于向皇帝表达己见,并对那些有问题的大臣进行弹劾。

他在地方任职时,管理非常严格。

在朝廷任职时,他勇敢地向皇帝进言,指出了问题所在。

谁做错事就会被他指出来,而那些被他弹劾的大臣往往也会遭到皇帝的惩处,基本上这个方法有效无误。

而那些被贬的原大臣们离职后,他们的职位便出现了空缺。

如果短时间内找不到人来替代,那就直接请包拯上场吧。

有一次,他连续罢免了两位三司使,导致皇帝无可任用,最终只能让包拯暂时出任。

欧阳修对此举表示了一些不满,怀疑他是为了实现自己当官的目的而去诋毁他人。

包拯心中感到一些不安,担心会被人误解其用心,因此不愿意接受这一官职。

后来在宋仁宗的强烈要求下,他才勉强接受了任命。

当时张贵妃受到宋仁宗的宠信,希望为她的大伯争取一个优良的官职,皇帝也同意了她的请求。

然而在朝堂之上,包拯却当众驳斥了他,毫不留情地批评,认为不应轻易授予如此重要的职位。

宋仁宗最终也取消了这个决定,没有实现爱妃的愿望。

包拯的官职并不算十分显赫,顶多也就是副宰相的程度,不过他的仕途相对顺利。

并且还遇到了一位明君,愿意倾听他的建议,这可以说是他的幸运。

他为人正直,聪明且清白,虽然没有民间传说中那么神奇,但确实为人民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情。

因此,人人都对他心存感激与崇敬,将他视为公正的化身,希望朝廷的官员也能够效仿他的品德。

这是一种源自人民的精神信仰,类似于如今大家将做好事不求回报称为雷锋。

他们成为了众人的偶像,其崇高的精神品质受到大家的学习和仿效,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风气。

总结

时代呼唤包拯,而包拯恰好遇上了这个合适的时代。

他身处于宋朝宽松的政治文化氛围中,因此他的故事得以被后人牢记并广泛传播。

0 阅读:0

泪水渲染眼眶

简介: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