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弗忌他们“三父”的扶持下,秦武公总算是当上国君了。这时候的秦武公可低调多了,他心里明白,自己要干的事儿还多着呢。秦国呀,经过秦襄公、秦文公好几代国君的努力,确实有了不小的发展。可秦国作为一个刚冒头的政权,有好多制度都得改进改进。再说了,秦文公虽说征讨西戎打赢了,但是西戎这个隐患可没彻底除掉。所以啊,秦武公还是得面对社会发展和领土扩张这俩老问题,而且他还多了权臣带来的威胁。其实这三个问题说到底就是一个事儿,巩固政权。
秦宪公死的时候,按道理该秦武公继位的。可弗忌出来捣乱,结果是秦武公才五岁的弟弟秦出子当上了国君。秦出子呢,就当了六年的傀儡,最后还是被弗忌那帮人给害死了。然后他们又把秦武公扶上了位。这么一来,对秦武公来说,弗忌为首的那三个权臣就是最大的威胁了。秦武公就打算先拿他们开刀,在他刚继位的那几年,满脑子想的都是咋把弗忌这三个人给除掉。
秦武公刚即位那年头一年呢,就找了个讨伐彭戏氏的由头,跑到华山脚下去了。他瞅见那华山,巍峨得很,山头上全让青葱翠绿的树给盖满了,山间还云雾缭绕的,看着又庄严又神圣。秦武公心里猛地一颤悠,一下子就相中这地儿了,就跟大臣们说,本王打算在这儿度个假。
秦武公刚登上国君之位,就跑到华山脚下的华阳宫悠闲自在地过日子,这可让秦国人都斜着眼睛看他了,心说这家伙咋这么昏庸呢,把国家交给他能行吗?其实啊,秦武公是在等一个机会呢。在机会还没成熟的时候,秦武公就想尽可能低调点儿,他打算把三父给除掉,把权力全都夺回来。
三父呢,是让秦武公又登上了王位没错。可这仨人啊,哪肯把权力再交还给秦武公呢?他们把秦出子给杀了之后,就没借口说主君年纪小,然后自己摄政了。这下好了,他们也不藏着掖着对权力的贪心了。这可把好多大臣给惹毛了,但是三父势力大呀,就连秦武公都得对他们客客气气的,大臣们没办法,只能咬着牙忍着,偷偷地配合秦武公做事。
秦武公从王宫去到了华阳宫,这可是计划里的一部分呢。得先让秦武公脱离三父的监视,这样计划才好更顺利地推进。秦武公就在华阳宫积攒力量,这一积攒就是三年整。再加上秦出子当傀儡那六年,秦武公为了夺权,前前后后可是准备了九年之久啊。
公元前695年的时候,秦武公和三父正面刚的机会到喽,他不想再忍了,一下子就把三父全族都给灭了,为啥呢?就因为“你们害死了我年幼的弟弟”。在历史上啊,像三父这种把君王给废了的事儿可没少发生。霍光废掉昌邑王,王莽把汉朝给篡了,曹丕也把汉献帝给罢黜了。
这些都是成功篡权的例子,这些事儿能成,是有实际原因的。要么君主荒淫无道,要么国家不安定。可秦武公那时候的秦国,老百姓对嬴姓赵氏的统治没多少怨言,三父的权力也没大到一手遮天的地步。秦武公韬光养晦的耐力,还有铲除权臣的果敢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秦武公能顺利夺回权力,把权臣的问题解决掉,那是受到好多因素的影响。这下好了,他终于能把心思都用在稳定发展和开疆拓土上了。嘿,他的表现可一点不比他的父辈们差呢。
秦武公把内部政权巩固好以后,马上就开始搞征服的事儿了。他先后把绵诸、那戎、义渠戎、翟和貘这些戎族都给征服了,让这些少数民族初步被秦国统治起来。在秦武公当政的时候,秦国的势力能延伸到关中渭水流域呢。戎人老是反复无常,不过秦武公的征讨也让秦国初步有了权威,他被叫做“武公”就是这个原因。
秦武公老是出兵去征讨西戎,可他不是那种只知道莽撞行事的人。在治理国家这方面,武公最早搞出了县制,这县制后来就成了秦国地方管理制度的最初模样,给秦国以后管更大的地盘打下了根基呢。从秦国往后发展的情况来说,秦武公真的是特别了不起的一代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