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讲,小病不注意,不及时治疗,时间一长,就有可能恶化成致命的重疾,地缘危机同样是这么个道理。本轮巴以冲突表面看是突发事件,本质则是巴以矛盾日久年深,未能有效化解,不断积累暴雷的结果。
经过10天时间的发酵,此轮巴以冲突已经开始向周边国家外溢,大有升级为第六次中东战争的迹象。
看到巴以冲突的惨剧,一些存在领土争端的国家,明显受到了刺激,慌了神,印度便是其中之一。
莫迪
就在以色列和“哈马斯”激战之际,中印两国日前举行了第二十轮军长级会晤,这也是今年以来举行的第三次军长级会晤,议题也没什么大的变动,还是商议解决两国边界存在的问题。
和之前强硬的态度相比,莫迪这次似乎学乖了,印度这边一软和,会晤自然出成果了。
通过此次会晤,双方一致同意两国驻守在边界的军队,在今年冬季期间,要杜绝一切单方面挑衅行动,并将驻守在某些摩擦点的两国士兵规模,削减到双方同意的最低数量。这其中有一部分兵力,将会后撤一定的距离,还有一部分兵力则是完成撤离,为双方全面脱离接触打基础。
中印军长会晤
那么之前“头铁”的莫迪政府,为何突然想通了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短期内的原因。本次会晤取得的成果中,有一项值得关注,就是“双方不在冬季采取任何挑衅行动”。这大概率是印方提出来的,虽然向边界地区的驻军提供后勤保障,对中印两国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中方明显要好于印方。
从三年前加勒万河谷事件爆发以来,驻守在此的印军,一直面临着后勤物资供应不够、不及时的大难题。尤其是事件发生的第一年,由于没有足够的御寒装备,印军遭了老大罪。
印军
过去这三年,印军的后勤保障虽然有了一定的改观,但也好不到哪里去。本身生存都成问题了,莫迪还让印军在冬季保持积极的战备状态,乃至在边界地区搞事情,那不是要了印军的老命吗?
在边界地区已经入冬的情况下,短期内存在的严峻的后勤保障问题,应该是莫迪此次妥协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长远的原因看,莫迪执政的重心还是怎么发展印度,怎么让印度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强国,所以他也不想在边界问题上与中国耗下去。
印度经济
边界这问题,可不是小事,解决起来很复杂、很困难,所以这一问题的解决急不得,也不能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这件事上,否则其他的事情就荒废了。不管是现阶段还是可预见的未来,印度的综合国力不如中国,这是事实。
与一个比自己强大的国家斗争、消耗,吃亏的一方总是相对弱势的一方。莫迪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通过会晤,让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取得一些进展,让印度专注于发展,是符合印度自身利益的。
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外部原因。过去三年,中印两国的会晤,之所以难以取得进展,就是美国等外部势力从中干扰。美国承诺向印度提供经济和军事支援,拉拢印度加入美国的抗华小阵营,一起去对付中国。而印度则想以美国为靠山,增加在边界问题会晤时,向中国施压的筹码。
美印会晤
但是去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美国主导西方国家援助乌克兰、打压俄罗斯。现在巴以冲突暴雷,美国又要去援助以色列。
虽然美国没有直接出兵,但是以其他方式介入这两场大的军事冲突,毫无疑问,美国眼下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战略资源,投入到印太地区。印度能从美国手里得到的支援,不会太多。
从目前的局势看,不管是俄乌冲突,还是巴以冲突,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所以美国也不大可能把焦点放在印度身上。得不到美国许诺的好处,印度也就没有必要帮助美国,与中国硬刚。这几点原因,或许就是促成本轮中印军长级会晤取得进展的原因。
老妖莫迪看到霉国都是为了利用自己想通了[呲牙笑][呲牙笑]
冬季一过,又来惹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