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流刑是怎样的刑罚,为何囚犯畏之如虎,官吏们又抢着押送?

又琴聊历史 2023-06-10 18:33:06

文 ▎天奕观史

编辑 ▎天奕观史

在我国古代,女囚犯们对于流放畏之如虎,但衙役们却是一个个为了押送女囚抢破了头。

押送犯人明明是桩苦差事,为何衙役要上赶着去受罪?女囚又比男囚好在哪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历史上的“流刑”

首先,我们来看流放这个刑罚。这个刑罚在我国自古就有,但是在早期没有一个固定的执行形式,直到秦朝才正式被纳入朝廷法规,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刑罚手段。

宁古塔旧照

流放这一刑罚的官方叫法是“流刑”,在许多影视作品当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某某某流放边关,永不可返京”之类的,还有清朝时期一般都是流放“宁古塔”,都是流放的一种。

而流刑确立的初衷是惩罚手段,在其中也包含了一种对犯人的宽容,毕竟相对于死刑而言,流刑算得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宽容之刑。

在唐朝时期的流刑,就真的是远远地流放,将犯人押送到千里之外,然后让他们在那里和当地的百姓一样生活,等到刑期满了再重新返回家乡。

如果是官员服刑,在刑期满了以后,不仅能返回故地还能官复原职,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二、流刑的具体操作

看到这里,有的观众老爷可能觉得,这不就是被迫去旅游吗,也没什么,但世上哪会有这么便宜的好事呢?

尽管唐朝时的流刑主要在于“流”而不在于“刑”,但也绝对不会像旅游那么舒服。

李斯处刑剧照

首先,流刑可是和死刑并列古代五大刑的刑罚,古代五大刑分别是笞、杖、徒、流、死。

因为从汉朝改制开始、隋朝建立、一直到清末都是沿用的新五刑,延续时间比较长也是人们较为熟知的,所以这里讲的主要是新五刑。其次“流刑”按距离分为三等:两千里、两千五百里和三千里。

越是远离京都繁华之地越是凄凉,被流放的地点都是蛮荒之地,或严寒、或酷热,要么黄沙漫天要么遍布瘴气毒蛇猛兽出没,自然环境的恶劣令人难以生存。

再说这么远的距离,古代交通设施也不发达,犯人就只能靠双腿,一天也就徒步走个几十里左右吧。(补充一句,古时一里地相当于今天的500米左右。)

在这期间,背着几十斤重的枷锁与脚镣的犯人还要翻山越岭,并且克服地域气候差异,很多身体不好的囚犯如果水土不服或者生病,下场注定就是死了。

再有一点就是古代人的乡土观念很重,对于他们来说,到千里之外的陌生地方服役,是丢掉了家、丢掉了家人也丢掉了自己的根。

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会在“每逢佳节”时感触更深,罪犯们不仅会受到肉体上的折磨,他们的精神状态也可能被路程上的各种困难与思念压垮。

最后,在流放的路上,不管你曾经是多大的官、有多大的权力,只要成了流放犯那就只配受到阶下囚的待遇,被衙役压迫羞辱。

如果犯人在流放前就已经受过刑,或是有什么仇家使绊子,基本上流放的犯人往往还没到流放地就已经死在路上了。

如《水浒传》中的豹子头林冲被流放,就不是单纯地流放,而是在“流三千里”的基础上还要“脊杖二十”,可不要小瞧了这二十杖,因为囚犯很可能因为杖刑留下的伤,而死在流放的路上。

再加上高俅使了手段,要不是被鲁智深及时救下,林冲的“流刑”就变成了“死刑”。而就算犯人运气好或者活着到达流放地,在服役期间可没人管饭。

如果家里是富户或者有些权势还好,可以生活得好一些;如果是穷人家的囚犯,基本上就是比奴隶好不到哪去。

我们也提到,流放之刑动不动就是两千里,路途艰辛不说还要风吹日晒,这可是实打实的苦差事,可为什么衙役们还要上赶着去,女囚犯又为何畏之如虎呢?

三、为什么女囚犯对于“流刑”畏之如虎

首先,女子的身体素质不允许。因为距离太远,女囚犯很大可能会因为体力不支或者水土不服而死在半路上。

如果事先受过刑再加上戴着沉重的刑具,其实女囚犯能够或者到达目的地的机会真的不大。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到过,女子在流放途中遇到每个月的那几天特殊时期该怎么办?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衙役们可不会好心到会因为这个原因特殊照顾谁,而一个女子只身在外,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迫一般人都无法坚持,所以女囚犯对于“流刑”畏之如虎。

四、衙役为什么抢破头也要押送女囚犯

清朝衙役

可相比于女囚犯来说,押送“流刑”女囚到目的地的差事,却是官吏们争先恐后抢夺的“美差”。

押送“流刑”的女囚徒虽然也难免辛苦,但其中天大的好处却是让官吏们趋之若鹜,而原因也很简单。

第一个原因是衙役在押运过程中有了权力。

在古代衙门中,衙役是官府的最底层,不仅要干很多脏活累活而且可替代性强,好事轮不到不说还要看上级的脸色。

俗话说得好,官大一级压死人,整个衙门百八十号人,谁看你都能踩一脚,也就比普通老百姓好点的衙役们也只是看着体面。

在真正的官老爷面前还是要夹着尾巴做人,相比真正的“铁饭碗”“公务员”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负责押送囚犯的那些人,正是整个衙役中最底层的那一类。

很多都是官老爷自己出钱私自雇佣的“合同工”,到点上班、随叫随到,赚的钱不多也很不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有押送犯人这种美差,而且押送的还是女囚犯,衙役们自然是非常高兴的。

虽然押解犯人又累又担风险,但毕竟山高皇帝远,出差在外领导管不着。每天走多少路程、吃什么东西、谁的环境怎么样都由他们来决定,也没有人监督他们,说是苦差,倒也跟公费旅游差不了多少。

第二个原因,就当然是为了利益。

清代银锭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没有利益的吸引谁愿意受罪不讨好呢?

古时的衙役官差俸禄并不高,那时候可没有高薪养廉的意识,虽说吃的是官家饭,但到手的也没几个钱,有的还不如普通老百姓过得好。但如果出公差,就会有来自各方的补贴。

首先有官府的基本工资和一些微薄补贴,而最主要的就是流放犯人家中给的贿赂。

古代被判罚“流刑”的人普通百姓其实不多,很多都是有钱的大户人家或者是官员,有的甚至是京城官员,就算被判刑,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这种情况下,囚犯的家人自然会拿出钱来贿赂押送的官吏,希望他们能够一路上关照一下,有的犯人甚至只是走个过场,衙役们相当于是跟着老爷出游。

一次押送所收到的贿赂,甚至都有可能是衙役们几年来的收入,他们自然都愿意去抢这个美差。

当然了,若是遇上恶毒的衙役或是有人故意在押送路上使绊子,官吏们就算收了这些钱财也还是会凌辱摧残犯人,甚至有的囚犯在路上就已经失去了性命,而其家人也不会知道这些消息。

还有一个原因,相信就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衙役们会不会因为女囚犯的美色,肯定是有这方面的原因的。

在外风餐露宿、喝风吃土的,看到一张张颜色娇好的脸也是极好的,这就跟你在外面上班累了一天,回家肯定想看到乖巧的女儿,而不是猴了一天浑身泥巴的小子是一样的道理。

要是某些官吏就是喜欢看男的,那就当我没说。

那可能有的观众老爷要问了,都是长途跋涉风吹日晒的女囚犯能好看到哪去,又万一女囚犯长得跟个母夜叉似的呢?

我们前面提到,被判罚“流刑”的人基本都是大户人家或者权贵,这样出身的女子就算不是倾国倾城,也不至于跟母夜叉一样,毕竟他们的男性长辈都喜欢美人,代代相传下来,基因肯定差不到哪去。

再有就是,由于体质、生理等诸多因素,女性进行长途跋涉的能力远弱于男性,女囚犯的家人还会给其准备交通工具,例如马车。

甚至有的大户人家还会派婢女一路跟随,照顾女囚犯的生活起居,官吏们自然也就能跟着享福。不仅能够获得不菲的收益,还能真正地享受一次“旅游”。

至于美色,看看就好,不然“有命动手没命回家”。还不如踏踏实实收着贿赂,乘坐免费车驾,见识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奇闻异事,也好满足在狐朋狗友间的虚荣心。

总的来说,和在衙门上班相比,押送犯人确实称得上是一件美差,而对于女囚犯们来说,最起码大部分情况下是不错的。

对于古代衙役们抢破头的“美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来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36

又琴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