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1712年,皇上龙颜大怒,下令杀了噶礼。
这噶礼是何许人也?值得康熙钦命!说起来,此人来头不小,他是康熙帝奶妈的亲儿子,也就是说,此人是康熙的“奶哥哥”。
众所周知,康熙和他的奶妈极亲厚。俗话说,“爱屋及乌”,更何况,康熙帝以孝治天下,怎会轻易就杀了奶妈的儿子?
噶礼被杀,牵连了多人,和一场科考舞弊案有关。
01
康熙五十年的江南科考,高居榜首者竟然是“学渣”吴泌、程光奎。
二人都是盐商之子,出了名的纨绔子弟。他们平时斗鸡走狗、赏花阅柳,斗大的字都识不得一箩筐,是名副其实的“目不识丁”。
然而,就是这两“活宝”,竟然在科考中拔了头筹。
江南学子们大为不满。发榜的日子,更是群情激愤,纷纷嚷着要“彻查黑幕”。几天后,1000多名考生乌泱泱涌上街头。
他们拆下财神像,抬到夫子庙,和孔子像并排摆在一起,以此来讽刺见钱眼开的贪官。
之后,这些人浩浩荡荡走向府衙,聚集的人越来越多,眼看着就要发生民变。人群聚集在府衙前,久久不散,吓坏了当官的。
当地的长官、江苏巡抚张伯行是有名的清官。他认为,学子闹事不是空穴来风,主张马上奏请朝廷、彻查此事,还考生以公道。
张伯行的做法,遭到了一个人的强烈反对。
持反对意见的人叫噶礼,他是张伯行的顶头上司,官职是两江总督,这可是清朝的封疆大吏呀!整个康熙朝才有9个。
噶礼可不只官职高,他还是康熙的“亲戚”。
他的老母亲,是康熙的奶娘,这可是康熙最亲近的人。要知道,大清朝的皇子自小就和生母分离,只跟着奶娘。康熙也不例外。
这奶娘生得端庄,品格也好,是康熙实际的“教引嬷嬷!”
有感于奶娘的恩情。康熙亲政后,一力提拔他的儿子噶礼,不仅没让他参加过科考,官职还升得比谁都快,一路升到封疆大吏。
说起这噶礼,脑子够用,情商在线,办事也漂亮,经常让康熙眉开眼笑的。可他有个人人皆知的毛病,就是“贪”!
大贪官噶礼遇到了清官张伯行,这一局,谁会胜出呢?
02
要说这噶礼,真是够狼性的。
他仗着康熙的庇护,也没把张伯行放在眼里。张伯行主张彻查,而他,竟把带头闹事的学子都抓起来、下了大狱。
这二人都看对方不顺眼。有一天,闹出了笑话。
朝堂上,他俩动起手来。张伯行一个利索的“无影脚”正踢中了噶礼,而狡猾的噶礼,为了显示自己弱,在地上滚了两滚。
张伯行参噶礼的奏折,也被噶礼暂时拦了下来。
噶礼先发自己的奏折。他罗列了张伯行的几大罪状,其中,要命的一条是说,张伯行和判了死刑的罪犯有牵连。
此时,康熙收到了曹寅的密报。
曹寅是曹雪芹的爷爷,也是李煦的姐夫。曹寅、李煦都是康熙爷的嫡系,二人的密报抵京后,康熙对于江南科考舞弊案,已了然于胸。
康熙把噶礼、张伯行都撤了职,派了一个“大清官”来江南审案。
这个人人皆知的“大清官”就是张鹏翮(he),他因清廉受到康熙爷的嘉奖。这个人名声在外,可以说,康熙爷对此人是寄予厚望的。
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三堂会审”中,张鹏翮是主位,明确的是,副主考赵晋收了大量贿赂,而他的背后,直指噶礼。而正主考左必蕃是个官场老油条,谁都不得罪。
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噶礼,但没有直接的证据。而张鹏翮一顿骚操作之后,被捉住的小喽啰纷纷翻供,主要证人也上吊而亡。
“大清官”张鹏翮对案件的处置惊呆了众人。
张伯行被革职,噶礼却降一级留用。其余涉案人员,死刑者有之,流放者也有之。
这明明就是偏袒噶礼呀!
03
噶礼有个外号,名叫“不倒的大树”。
此人为官以来,劣迹斑斑。但是,每有言官弹劾他,结局都是言官获罪流放,而他,依然屹立不倒,风采依然。
对此,有各种说法。
其中,有一种说辞广为流传。传说中,当年康熙爷亲征噶尔丹,战中粮草短缺,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眼见就要饿肚子了,康熙爷急得直跳脚。
然而,预想中的几路粮草都没来。正一筹莫展之际,噶礼却押着粮车队出现了,比预想中提前了好久!解了康熙爷的燃眉之急。
由此,噶礼立了大功。
这个传说是否属实有待于考证。然而,这些年,康熙爷对噶礼的偏向却是有目共睹的。噶礼本是聪明人,会来事,有康熙的偏爱,越发骄纵了。
朝中大臣,多是见风使舵之辈,见状都向噶礼趋附而来。久而久之,噶礼树大根深,成了谁都不敢动的人。
因此,此次科考舞弊案,“大清官”张鹏翮的做法,无非是揣摩圣意而为之。
那么,康熙爷对他的“揣摩圣意”还满意吗?
“大清官”张鹏翮的审案结果上报了朝廷。结果,康熙爷并不满意,他又想息事宁人,就让人分别给噶礼、张伯行带去了扇面,让二人以大局为重,要团结。
噶礼的做法堪称“职场典范”。
他忙磕头谢罪,嘴里说:“臣惭愧懊悔之极”。张伯行却表现出:“我没错,我干嘛要道歉?”地倔强,还刚硬地说:“我既参奏,岂有调和之法”。
面对张伯行这个“硬骨头”,康熙爷只得宣布,“大清官”张鹏翮的审案结果作废。
康熙又任命户部尚书穆和伦、工部尚书张廷枢为钦差大臣,重审此案。
04
穆和伦、张廷枢会如何作为呢?
穆和伦是户部尚书,管着大清国的财政、民政。张廷枢是工部尚书,管着大清国的建筑、水利。
尚书一职,就是每个部的最高长官。
康熙爷派了这两员大将,一起去江南审案。由此可见,皇上对科考舞弊案是何等重视!那么,这二人会让康熙爷满意吗?
这俩蠢货,深谙官场的生存法则。
二人看“大清官”张鹏翮审案之后,康熙爷虽然没有采纳他的处置结果,但他也没获罪。也就是说,方向是对的。这皇上,究竟对哪儿不满意呢?
根据多年的为官之道,二人琢磨着,一定是因为噶礼!
往常,弹劾噶礼的官员都被充军流放了!而今还是该维护他才对。二人商议过后,打定了主意,全力维护噶礼。
穆和伦、张廷枢一起,走完了审案的全部流程。他们要经过充分的“揣摩圣意”,才能给出结论。
审议结果是:噶礼免议,张伯行革职。
消息一出,失望、悲愤的情绪在江南蔓延着,百姓们纷纷来给张伯行送别。大家都知道张伯行是清官,他们拿着蔬菜、水果等物品,要送给“张青天”。
此情此景,让人动容。
张伯行不接受。此时,有考生高呼:“公在任,只饮江南一杯水,今将去,却无子民一点心”。张伯行才勉强收下了一块豆腐,一捆蔬菜。
看到没,这俩蠢货的行径,反倒让张伯行成了江南百姓、学子们的英雄!
消息传到康熙耳中,他明白,这样的判决结果是无法服众的。其实,皇上心里早就明白,张伯行是难得的清官。
不久之后,康熙宣布二审结果也作废,把所有一干案犯都押解到京城过堂。
此案可谓是一波三折。
05
康熙是明君。私情、公义之间该如何抉择,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此案,之所以会如此纠结,皇上关心的不是噶礼,而是他的奶娘。
康熙在意奶娘的心情。
一天早朝后,他像往常一样去给太后请安。没想到,正巧遇到了他的奶娘,也就是噶礼的亲妈、太后的近亲。英明的康熙不知该如何开口。
此时,奶娘开口了。她明知自己稍作请求,一定能够保全噶礼,但是她要求康熙秉公办理。
“知儿莫若母!”这个深明大义的老母亲,知道儿子的品行。
之后,康熙召六部九卿合议,众官员,竟然没有一个人为张伯行求情!
康熙感伤之余,公开表明,要保全张伯行。
此案钦命结论为:噶礼革职,张伯行革职留任;副主考赵晋、行贿考生等13人处死;主考左必蕃革职。
几天之后,张伯行官复原职。
至此,历时一年多的江南官场舞弊案,终于告一段落,有了最终的结论。
说起来,康熙是仁义的。他除了帝王之术,也有些许的凡人之情,所以才会千方百计留下了噶礼的性命。
否则,以噶礼的所作所为,他以往的大笔贪腐、卖官鬻爵、结党营私,足够判处死刑了。哎,毕竟是奶兄弟,还是不一样的。
问题是,噶礼并不领情。不领情也就罢了,他还继续作死。
一年后,噶礼偶然得知,江南科场舞弊案中,老母亲不仅没帮自己说好话,还一力主张要严惩自己。他不禁大为惊讶!
这个狂徒,陡然之间有了悖逆人伦的想法。
噶礼想毒杀老母亲,所幸的是,母亲识破了他的伎俩,捡回了一条老命。
“逆子!”康熙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亲自下令诛杀了噶礼。曾经在朝堂上不可一世、呼风唤雨的噶礼,就这样一命呜呼了。
06
江南科场舞弊案,是康熙年间的大案。
皇上派钦差两下江南、三堂会审,最后三部九卿合议才终于结案。大部分官员牵涉其中,是现实版的“官场现形记!”
康熙是有道明君。所谓“康乾盛世”,康熙朝的繁盛有目共睹。然而,身处其中的官员是如此如履薄冰,清官则更甚。
“一流人才在政界!”康熙朝的栋梁之才,竟然活得如此艰难。原来,明君治下的朝堂,
也不过如此。
作者:大树
编辑:赵华
参考资料:《康熙诛杀奶妈亲子之谜》北京卫视 档案揭秘
要是放在现在会怎么样?严重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