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跟几个房地产和金融圈子的朋友在太平路夜市吃饭喝酒,边喝边聊,聊了下最近的业务情况,大家都很惨,最后聊到了太平路夜市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今年才开业,怎么就这么火呢。
那天的环境是这样的:
1、周五晚上,人巨多
2、基本上全是年轻人,感觉刚毕业那种
3、地方太窄了,太挤了,动作根本伸展不开,起来一起碰个杯都会把后面桌的人挤到,体验感很差
4、基本都是露营的椅子,是年轻人喜欢的元素
5、很吵很吵,周边其他位置也很吵,到深夜时就有住户出来骂街了,让声音小点,而且还往楼下扔东西,表示对深夜喧嚣的强烈抗议。
6、夜市旁边就是个幼儿园,很神奇。
我朋友说:这种夜店,就算不要转让费,免费转给我,我都不得收。
▲贵阳太平路夜市@图源网络
我朋友一个富二代说道:贵阳的有钱人非常多,我们圈子里的有钱人很多,有人是持有多套房的拆迁户、做生意有所成的老板,还有做茅台、习酒产业链的,靠着「黄金液体」发家致富;还有朋友在六盘水做矿业、在铜仁做能源,搞钱的路子太多了。
这些富二代来贵阳之后,就基本不干以前的行业了,现在都是搞更赚钱的,比如直播、电商、民宿、艺术、咖啡等新兴行业,有好几个都在太平路这边搞了好多门面,表面上看着不显富,实际上数钱数到手抽筋。
确实,贵阳过去的商业一直给人的印象都是太接地气了,想找个稍微有精致感的商场都没得,再要么就是要跑很远,也没有什么高端商场,连海豚广场也被老佛爷百货鸽了。
太平路所谓的「精致感」,给了那些年轻人和想装X的人一个很好的空间,小众消费、爱自由、爱自我,这就够了。
太平路本来是社区商业,之前有很多老店,但后来都搬走了。关于社区商业,学术界普遍认为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锋者进入阶段,有一些有点闲钱的中产阶级人群,以及艺术家和文艺范的雅皮士,他们看上了城市老旧街区的一些租金便宜的店铺,并自己花钱对老旧店铺进行了改造,改成超有文艺范的咖啡店、精酿店,生活非常惬意。
▲贵阳太平路夜市@图源官微
第二阶段是连锁品牌阶段,他们这些先锋者又吸引了更多人的参与,形成了很多类似的装修一新的店铺,吸引了一些资金稍微雄厚的人介入,于是就出现了连锁品牌店铺,又进一步赶走了原本的低收入住户和原本租户。
中国的连锁企业,比如瑞幸咖啡、好利来等等知名连锁企业,也会多多少少带来整体街区的租金上涨,房东也纷纷水涨船高。
所以很多大品牌进场,都是没有租金的,别人就指着这些连锁品牌把场子给弄热呢。
▲贵阳太平路夜市@图源官微
第三阶段是资本阶段,由于这里地价持续飞涨,居民的结构完全变了,真正意义上的高收入人群也看见这里这么好,也开始进去了,于是资本又赶走了那些早期进来的中产阶级人士和文艺范儿店主,所以最终过去最开始的原租户和早期有情怀的那些中产阶级的新租户都被赶走了,街道居民生活的本质性也消失了,生活的成本压力增大了,而原本以为的文艺街区的多元性最终也会被商业性整合。
当你周边住区突然出现网红店时,你就要警惕了:你过去的老邻居、你喜欢的那些超高性价比的本地店铺都将离开,你的生活成本也要上涨了。
你觉得太平路夜市现在在哪个阶段?
前几天看到一则消息,成都盈石资产与贵阳云岩贵中公司达成合作,将负责云岩区太平路街区的招商运营工作。
▲盈石与太平路确认合作@图源贵州省公资源交易中心
我来简单介绍下太平路夜市:
贵阳太平路街区是从2024年1月26日开街,目前已入驻商户200家,其中原有商户170家,招商引进商户近30家。新招商引进品牌26个,其中首进品牌15个。
据悉,刚开业1个月时间,客流量就达到了110万人次,165家商户加起来营业额超2000万,这可能跟春节有很大关系。
整个春节期间,太平路街区累计客流超过31万人次。以大家平时都在喝的「去茶山」为例,这是贵州本土茶饮品牌头部,单天就卖出了1500杯奶茶,销量比平时翻了2.5倍。
我查了下资料,成都盈石隶属于盈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是从2003年就创立了的,是中国最早的商业地产顾问品牌,2008年美国大型私募基金黑石成为战略投资人成立盈石中国。
▲盈石股权穿透图@天眼查
可以说,太平路夜市,已经得到了资本的青睐。
你觉得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社区商业的那3个发展阶段,过程就叫做城市缙绅化。
美国调查记者彼得莫斯科维茨,曾出版了一本书,叫做「杀死一座城市」,就是在说明城市不断上涨的房价租金与城市缙绅化相关。
城市终究会成为一部赚钱机器,经济增长才是它的首要目标,只追求土地增值的欲望,穷人和中产阶级的需求被漠视掉。
城市缙绅化,是一个重视资本需求胜过人民需求的系统。
▲城市类相关书籍@当当网
多伦多大学规划与地理学教授杰森哈华克斯曾说,城市缙绅化不只是住宅和商业区表面环境的改善,它代表的是将凯恩斯主义下的被公共政策保护的内存置换掉,并逐渐由具有排他性的新自由主义空间取而代之。
城市更新听起来很好,对吧?
它带来了全新的居住环境,但它其实也摧毁了这个城市的活力,赶走了城市原住民,抹杀了多样性,城市因此难以孕育出独特的、大胆的文化。
人们冲着太平路夜市去,是被这儿的原居住气息所吸引,但现在商业发展起来之后,原住民负担不起这儿的生活成本,他们被赶走了。
那人们在这儿消费啥?
自家楼下随便找个地方不也差不多吗,为什么非要大老远跑到这儿来?
中国的城市更新,本质上是一场资本和权力的合谋,针对中低产阶级的一场合谋,根本就不是为了提高老旧街区居民的福祉。
先把土地腾出来,可以赚溢价
再把商业开发出来,卖给商家,赚第二道钱
商家成本高了,会带动周边地价和租金上涨,最后所有的成本都是由消费者来买单。
这是一场新型的城市空间殖民化。
如果太平路夜市已经被资本吸引了,即将进入到第三阶段了,那它还能火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