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董学术,山东淄博人,1969年3月入伍,铁道 兵十一师五十五团,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1971年3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退伍,文化程度:大专,受营、连嘉奖七次。
回地方后在龙泉煤矿机修厂电力车间,淄博汽车制造厂动力科工作,先后任职工、汽车音响服务部经理。2008年退休。
董学术戎装照
“背上了行装扛起了枪,满怀豪情斗志昂扬。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打通昆仑千重山,又战东海万顷浪。林海雪原铺新路,金沙江畔摆战场。精心设计,精心施工,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精心设计,精心施工,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当我听到《铁道部之歌》那雄壮激荡的旋律时,就想起了我在铁道兵部队四年的军旅经历,想起了襄渝铁路烈士陵园的174名铁道兵英烈。
铁道兵是一支历史悠久,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前身是1945年8月由四野在东北组建的一支武装护路队伍,后改为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铁道兵组建后,在解放战争时期,跟随大军护路、修路,运送物资支援前线,为战争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抗美援朝中,创造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抗美援越战争中,为抢修、抢建铁路、保障钢铁运输线畅通无阻,立下了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在国家铁路建设中,光荣的铁道兵先后修建了成昆铁路、贵昆铁路、襄渝铁路、东北林区铁路、新疆南疆铁路、青藏铁路和北京地铁等重大铁路建设。最多时总兵力达40余万人。
我是1969年3月入伍,先在铁道兵十师47团,后编入十一师55团,在部队期间,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受到了领导和战友们的好评,参加了修建成昆、襄渝两条铁路,祖国的铁道线上洒下了我的汗水,也付出了我战友陈官奎的宝贵生命。
1971年,我师在襄渝铁路施工,当时我是55团6连3班班长,陈官奎同志任付班长。
陈官奎,湖北省潜江县沙市人,1,75米瘦高个,他是家中第五个儿子。1969年12月应征入伍,在湖北省黄陂县军训后,分配到铁道兵11师55团2营6连任战士。1971年5月由于工作出色提为副班长。
当年我团负责襄渝铁路陕西省安康县官庙区石梯公社刘家湾的滚滩一号隧道的下道坑掘进。71年9月6日夜,我们11点起床吃完饭,准备12点接班,铁道兵施工连,每昼夜四班倒,每班六小时工作制。我们班是上7号0—6点的班。
陈官奎已经感冒好几天了,一直发烧,上班前我叫他休息一个班,去拿点药,等病好些了再上班,他坚决不同意,带病坚持工作。我只好依他了。我班全体人员换上工作服接班进入隧道掌子面。
由于前几个班的打眼放炮,出碴工作面己往里推进了5米之多,支撑顶部木料跟不上,出現了空顶,就是隧道顶部没有任何支撑的东西。对应的地面上此位置正好穿过一条山沟,沟里流淌着泉水。隧道里面就像下雨一样。
在那个大干快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年代里,一切为了掘进进度,安全生产不是首选。排领导为抢进度安排我班四人继续打眼放炮,我与简吉书(四川简阳人,71年兵)一台风枪在隧道右侧打顶炮,陈官奎与杨永生(四川珙县人,71年兵)一台风枪在隧道左侧打左右两面往中间赶。由于他们的风枪出了点故障一直不顺利,我这一面很顺利完成,这时他说:“班长,你来这边先把顶炮打下来,我移到你那边修风枪”
我们换了位置后,我一个炮眼还没打好,大概7号一点半,就突然“轰”一声什么也看不见了,一震烟尘过后,右侧空荡,那俩人哪里去了。忽听到“哎呀、哎呀”的叫声,我定神一看,原来是塌下的土石把杨永生埋到了胸部。塌方前他站着,冲击波将他推后了一段。我和简吉书拼命的往外扒人,将杨永生扒出后叫简吉书把他背出,我立刻扒副班长,我一边拼命的扒,一边使劲呼喊“陈官奎,陈官奎!”坑道里只有水滴答声,他没有任何回声。顺着风枪支架扒到他腰部一看,头部和脚部已压到一块了,我用力把所有压在他身上土石搬开。双手抱着硬拖出来。也不知哪来的大力气,一百五十斤的人,我一下就抱起来往隧道外面奔。隧道400米长,半路上才碰其他人来救援。
直到現在我也不明白,哪里来的大力量把他用双手抱着走了那么远的路。到隧道口时,营卫生所的申军医和救护车也已赶来。军医用听诊器听了听心脏部位摇了摇头说:“这个同志牺性了”。我一听心都炸了,一个大活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啦!我一下子瘫在地上,两行眼泪“唰”涌了出来,顺着脸颊往下流。这时才觉得我的手火辣辣的疼,一看,两手全是血糊糊的,有的指甲也被掀了起来。
先送出来战友杨永生,脚踝粉碎性骨折。我退伍时他还在师部医院住院,后来退伍后安排到县烈士陵园工作。享受公务员待遇。评为二等伤残军人。
亲密战友陈官奎牺牲后,我一直心中怀念,很想去看望,但是为生活而奔波,直到我退休后的2010年7月8号,才有机会到陕西安康县的烈士陵园给战友扫墓。想到老战友静静的躺在冰冷的地下,看到为修建襄渝铁路牺牲的战友们密密麻麻的墓碑,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1984年1月,这支世人皆知的雄师劲旅,这支国防中的动脉和血液,这支为祖国建立过卓越功勋的特殊部队,遵照军委命令,集体转业。各师番号由原铁一师至铁十七师分别改制为铁十一局至铁十七局。集体转业后,继续发扬铁道兵光荣传统,成为祖国铁道建设大动脉的中坚力量。京九铁路、南昆铁路、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国家重大铁路建筑工程,都深深刻印下了中国铁建的雄伟足迹。
作者董学术携夫人看望牺牲的战友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虽然已经退出了解放军序列,但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栉风沐雨、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流血牺牲、气壮山河,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做出的不朽贡献。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铁道兵的丰功伟绩将彪炳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