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进入残酷的下半场,车企的竞争已不是简单的规模之争,更多是在绿色低碳、产品安全、科技创新、客户服务、合规治理等综合能力之争。直接表现为ESG竞争。
从2023年ESG评级结果看,蔚来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及认可度“落后”于小鹏、理想,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相关风险暴漏程度也高于小理。
事实真的如此吗?
01
“脱碳”有雄心目前,国内(不含港澳台)有31家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商承诺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其中整车制造商有3家,蔚来是其一。(另外2家为吉利汽车、宇通客车)
2023年,蔚来正式承诺加入SBTi,是国内首家加入该倡议的新能源车企。根据承诺,蔚来将于2025年提交符合全球控温1.5℃的降碳雄心目标以及降碳路径图。
同年,蔚来回应碳信息披露项目(CDP)调查问卷,成为首个回应CDP的中国车企。
虽然CDP评级仅有B-,相对大众(A-)、丰田(A-)等国际巨头,属于“差生”。但蔚来战略意识强,敢于迈出第一步,领先比亚迪、小鹏、理想等同行半个身位。
但蔚来在产品碳足迹竞争方面优势却不明显。在MSCI ESG评级体系中,产品碳足迹权重15.7%,是汽车行业环境领域的首要议题。
相对于同行,蔚来在产品碳足迹认证上起步晚且认证产品少。从其公开资料看,仅对ET5车型进行了产品碳足迹认证。
而从碳排放总量看,蔚来2023年碳排放量为14万吨CO2e,经营规模扩大导致排放上涨18.6%。
整体看,蔚来脱碳有亮点,但短板也很突出。
02
社会:产品是“软肋”,劳工管理存“争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以来,新势力车企超过35%的负面争议来自于“产品质量与安全”。
在蔚来的负面舆论中,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争议最多,占43%。2023年,蔚来因“高压线束设计问题”召回997辆ET5汽车。
这并不是孤例。2019年,因“电池包电压采样线束走向不当”,蔚来召回了4800余辆ES8。小鹏、理想这几年也有多起产品召回事件。
强大的产品力才是生存的根本,护城河一定是产品质量与安全。车企们还需要多花点时间耐心打磨产品。
标普全球的ESG评分中,蔚来在“吸引与留住人才”议题上的得分为43分,略高于小鹏(37分)、理想(39分)。
在MSCI ESG评价结果中,对比71家同行,蔚来有2个领先议题,“劳工管理”属于其中之一,领先理想。
抛开具体的劳工管理政策、制度体系等不谈,仅从2个细微的数据可以看出蔚小理在劳工管理的“差距”。
在员工整体流失率上,蔚来仅8.1%,远低于小鹏、理想,且近2年持续下降。
在公平对待员工、关爱弱势群上,以公司残疾员工为例,蔚来有344名残疾人员工,占全职人员的1.05%,要远高于理想。
值得欣慰的是,3家车企残疾人员工数持续上涨,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
蔚来看似领先,实则也难逃劳工管理的负面争议。MSCI指出,蔚来在歧视与劳动力多元化、员工健康和安全、供应链劳工标准等方面存在争议行为。
2023年,蔚来深陷员工保障风波,被爆出“实习员工遭性侵后辞退”、“裁员事件”等引起轩然大波。
其实不止蔚来,这两年小鹏、理想等新能源车企在劳工管理上引发各种争议,如近期理想的“错误式裁员”至今余波未平。
蔚小理们要出海,在更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拼杀,“劳工管理”议题面临更多风险,需要足够重视。
03
治理:合规管理风险大
蔚来将ESG治理绩效与公司高管、核心团队的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挂钩。
此外,蔚来于报告期内制定《回补政策》,明确了若公司被要求对财务报表进行重述时,对于在回溯期内错误授予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实施没收和/或追回与偿还的规定,加强公司对于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约束,预防公司高管的不当行为。
虽然未披露更具实质性的信息,但相对于小鹏、理想的避而不谈,蔚来显然已经有意识尝试,以此来正向促进ESG实践,实现ESG治理的闭环。
将ESG因素纳入薪酬管理体系中已是重要趋势,新势力们也需要深入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