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业技术突破路在何方?
7月20日,上汽集团“智咖汇”,中国汽车行业的三位重量级技术“大咖”——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院长祖似杰,以及上汽创新研发总院常务副院长芦勇,零束科技CEO李君,与数十家媒体面对面,分享了上汽在电动智能网联技术领域的最新动态及落地前景,并就中国汽车行业几个技术突破的战略方向,进行了深入交流。
新能源技术决定未来发展,这是这场大咖级的技术沟通会给与会媒体的最直观感受。
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院长祖似杰认为,架构还不能解释电动汽车,因为电动汽车的模块化能力更强,扩展性更大,平台的延展性更大,这样的平台,被上汽叫星云系列化平台,这个平台是很多个架构或者平台的复杂程度。星云系列化平台,集电池、电驱、底盘三大模块于一体,涵盖了多个架构和平台的复杂程度。
共同开发+深度自研
去年,上汽成立总院,提出技术底座,把底座技术作为新赛道的核心技术打深打透,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祖似杰介绍,任何技术的开发一定找到底层逻辑,底层技术是什么,而不是看上面,在这个层面上面,我们讲开发的范式模式在发生变化,零束是负责智能化的分院,我们从总院、零束,形成各个品牌的底层技术。
上汽在研发方面有着两个核心观念,即自主开发和合作共同开发。祖似杰强调,作为整车厂,上汽将对整车负起完全的责任,对用户的体验承担责任。因而在技术开发领域,上汽高度重视自主研发,要求作为整车厂的自己,以及内部工程师,能够把握一款车型的整体构架,包括硬件和软件。
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副院长、零束科技CEO李君则表示,我们要思考底层逻辑,要有阶段性的认知。上汽通过深度自研,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逻辑,明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要求。
在自研的层面上,上汽致力于打造独特的创新点,全栈并不意味着将所有事情都自己做,在专业化和成熟领域,则会采取合作开发的模式,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或是建立联合实验室,或是会倚重专业供应商,他们在这些领域更专业、更擅长,并且在成本控制方面也更有优势。社会分工不会改变,自主研发的核心在于摸透整个框架的逻辑和链接,而为了达到整车的最优化,在每个部件的选择上,仍然会交给优秀的供应商。
另外,李君还说:“我们要清楚地知道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并将其作为一项普惠技术,以让用户能够享受到便捷、负担得起的体验。围绕这个核心,我们将进行阶段性的发布和思考。”
强化核心:三电都要强
星云架构集成了智能银河全栈方案、VMC车身运动控制、800V碳化硅系统、固态电池等核心技术,上汽集团在各方面都给出技术实力和应用时间表。
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常务副院长芦勇说,上汽应该是率先准备量产固态电池的,成本是跟我们刚刚讲的能量密度有关,如果能量密度做的更高,成本会要高一点,如果把能量密度做的相当,成本会低一点。能量密度和三元和磷酸比,续航在同样的PACK重量里面,我续航提高10%,成本相应的可以降低10-30%。
800V碳化硅系统是一套非常先进的电机驱动系统,电机扭矩能够到500牛米,整车百公里加速度有望突破3秒。芦勇介绍,动力更加的强劲,同时效率也更加的高,这是800V碳化硅的最大优势。如果充电环境好的话,当然800V同时还可以缩短很多充电的等待的时间,至少可以减少一倍。我们在智己、飞凡都有规划,C车是今年的第三季度,明年还有D车也会推出800V。
对于智能银河全栈3.0方案,李君表示,我们全栈3.0投入非常大,技术底座包括全栈3.0有很大的带宽,针对不同的品牌,同一个品牌不同的车型,有非常大的带宽,形成比较大的技术底座。
“全栈3.0是为了覆盖不同的品牌或者同一个品牌不同的车型带宽。一切围绕的还是软件的重用以及硬件的重用,所以才设计出了有梯度的适配。我自己的判断,15万以上的我们是一个带宽,然后8-15万是一个带宽,从10TOPS左右,基本上满足ADAS相关各方面的要求,现在最大的就是为了未来大模型导入的500TOPS以上,做边缘人工智能的工作。这是目前规划的过程,最终还没有定型”李君如是说。
平台化、梯度化、模块化
祖似杰提到:“我们从总院、零束,形成各个品牌的底层技术。在底层技术的基础上,我们有中间的很多的合作模式。”
上汽成立总院,提出技术底座,把底座技术作为新赛道的核心技术,而且打深打透,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样后劲才足。任何技术的开发一定找到底层逻辑,技术底座的形成为各项技术开发提供了扎实的逻辑基础。
无论品牌产品设计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技术底座仍然是共性的存在,产品在此基础上,开始各自的演变,满足细分市场的需求。由此,技术底座可以说是技术的集成,但又富含极大的包容性和迭代性,能够实现梯度化生产,满足高中低档不同的市场需求。
祖似杰提到,品牌里面有不同的车型,有的车型偏女性客户一些,有的偏家庭多一些,对品牌来说,我们是希望瞄准不同的用户,更好满足他的需求。技术不断迭代,有梯度化,才能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用上汽集团自己说法,原来传统的生产流程是48个月,现在开发周期已经可以缩短一半,一是取决于数字化的技术,二是取决于底座的技术,特别是软件方面。时间成倍地缩短,显而易见是效率的成倍增长,这与底座技术、电动化技术和软件迭代技术密切相关。
过去是从局部看全局,现在是全局看局部。深刻理解技术底座的存在意义,局部成本可能多一点,但是总成本在下降。包括软件同样如此,未来可能将迎来一场革命,即分布式、嵌入式软件将逐步集成。通过软件不断迭代,硬件越来越简单,或者硬件趋向标准化,在此前提下,实际上整体成本下降,而且迭代的速度会更快。
前期技术开发固然消耗资金,然而规模量产后,将会达到技术驱动成本下降的效果,同时迎来客户的体验感上升,整体性价比实现增长。
上汽集团在星云平台、银河全栈3.0方案上的布局,都显示了对未来新能源发展道路的思考,将消费者的感官体验作为追求,期待最强“脑、身、心”计划投入市场后能够获得新赛道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