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田单干在我国延续了千年,集体化农业才是出路,不接受反驳

诺阿平 2024-05-07 17:01:57

自古以来,在中国大地上诞生了一群勤劳的农民,他们通过双手劳动来获取粮食,懒惰只能被活活饿死。在解放以前的分田单干主要存在于封建社会时期,特别是在清朝末年以及民国时期。在这个阶段,土地主要由地主、富农等少数人掌握,农民只能租种土地,支付高额的地租。分田单干意味着农民可以分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由于土地分散、经营规模小,难以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所以家里人口多的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

分田单干

而解放以后我国在1956年实行了土地改革,为了改变旧中国农业生产落后、农民生活贫困的状况而推行的。集体化农业将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中起来,由集体统一经营和管理。在集体化时代,土地公有制有利于对土地的统一管理与利用,为农业现代化加速提供基础条件。同时,统一经营有利于统一调配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劳力,提高劳动效率。集体化还有利于统一调配劳力,发挥群众的合力,集中力量进行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然而,集体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经营管理不善、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分配机制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规模化集体化农业模式

集体化农业优势既然这么明显,千万记住不能走生产对的老路子。生产队模式的具体存在时间为1958年至1984年。在这一模式下,田是生产队的,每块田甚至每条沟、每条溪、每座山、每座水库都有其对应的功能,每个集体成员都必须按照自己的分工承担其对应的责任。生产队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归生产队集体所有,并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有权根据本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编制生产计划,制定增产措施,指定经营管理方法;有权分配自己的产品和现金;在完成向国家交售任务的条件下,有权按国家的政策规定,处理和出售多余的农副产品。

同时它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支配与分配仍有很大的权限制约,不利于生产队经营积极性的提高,生产效率较低。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进步,生产队模式可能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对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需求。

综上所述,个人觉得农业集体化好,走集体道路势在必行,但必须实施现代化管理模式。千亩良田六七人种植足以;集体化一是克服自私自利的小农思想,二是土地集中便于管理,有利于全面推动机械化,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三是不会出现土地撂荒,对粮食安全有保障,四是树立农民集体主义思想,集中劳动力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实行旱涝保收。#头条创作挑战赛#

0 阅读:0

诺阿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