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湿寒别搞混!两种常用祛湿中成药这样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曹洪安康 2024-05-23 16:28:32
小满过后,炎夏还在“发货”路上,全国大部分地区就已经先进入了强降雨的潮湿天气。过段时间,随着夏季到来,高温高湿+冷气冷饮安排,外来寒气和体内湿气buff叠加,很容易产生我们常说的湿热和湿寒。 虽然两者都是“湿”,但成因有所不同,引发的症状、可选择的缓解方法自然也不同。今天就给大家简要分析湿热和湿寒特点,进而重点介绍两种对应的中成药予以缓解。 湿热和湿寒有什么不同? 湿热是由于夏季的暑气和湿气共同夹击人体形成的,会引发头晕无力、恶心呕吐、口渴身热甚至小便不畅、腹泻等症,这时候需要清暑利湿,帮助人体将湿热之邪排出体外。 如果说夏天的湿热大部分是由环境造成的,那么夏天的湿寒可以说大部分是我们自己“作”出来的。当遭遇高温,很多人会用冷气冷饮来降温,这就是寒气的重要来源。当过度贪凉,寒邪就会顺着夏季体表张开的毛孔侵入人体,寒湿自然与你“不期而遇”。 遭遇湿寒的人会表现为腹胀腹痛甚至腹泻、身体发冷、食欲低下、舌苔白腻等。 简单来说,两者都可能表现为湿气重浊、粘腻、疼痛,患病不容易好等,而区别在于湿热有热症,湿寒有寒症;湿热主要表现为发热、小便黄、口臭、痤疮等症,而湿寒会有怕冷、手脚不温等情况。 如何缓解夏季两种湿? 两种常见的中成药,可以对应缓解湿热和湿寒症状: 六一散:适用于缓解湿热症状 别看六一散只有滑石粉和甘草两种原料组成,但其中君药滑石粉有清热利尿的作用,使人体中的湿热排出,同时滑石粉稍偏寒性,可以帮助击退暑热邪气。再搭配甘草的和中清热作用,共凑甘寒生津、清暑利湿之效。 除了内服,当夏季湿热在皮肤上体现出来,如湿疹、皮肤瘙痒、痱子、脚气严重等,六一散还可以当作外用药涂抹患处。外用需要将180g滑石和30g生甘草打粉,使用的时候取适量药粉加到洗澡水中或涂在身上,但注意不要一次性涂抹过厚,阻碍皮肤呼吸透气。 藿香正气散:适用于缓解湿寒症状 藿香正气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组方包含广藿香、白芷、陈皮、茯苓、大腹皮、紫苏叶、厚朴、半夏、桔梗、白术和甘草,用药大多偏温,可以帮助化解体内的寒邪和湿邪。 藿香提升人体正气,还能发汗解表,化解脾胃中的寒湿,同时起到止呕的效果;而紫苏和白芷能发散风寒,还能协助藿香行气止呕,茯苓和半夏驱除湿气;陈皮、厚朴、大腹皮、桔梗能行气化湿;白术和胃健脾,有助于脾胃湿气的运化。诸药合用,起到外散风寒,内化湿滞的作用,协助人体气机通畅,脾胃调和,从而让入侵的寒湿得以消散。 做好这两点,为身体祛湿! 湿热和寒湿都是由于体内湿气遭遇热或寒气而形成的,要祛除人体湿气,日常我们可以做到的有这两点: 1. 运动驱除体内湿气。运动可以在缓解压力的同时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平时多参加跑步、慢走、游泳等,有利于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2. 减少油腻刺激类饮食。进食过多的油腻食物,当脾胃消化不了,就会在体内堆积成湿,而脾胃运化功能的降低,又会阻碍体内湿气的排除,形成恶性循环。高糖、高脂肪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要少吃。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药品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0 阅读:3

曹洪安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