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体书法结构28法,没半句废话

茶眼评陕西 2024-07-13 08:48:41

第1法:首点居正

唐太宗论及笔法精髓时指出:“点画须具棱角,避忌圆平之态,贵在变通。”首点应宛如龙睛凤眼,蕴含高山坠石之势,稳稳占据全字之中心,棱角分明,彰显飒爽之姿,此乃点画技法之要义。

第2法:通变顾盼

在字之构造中,点画作用举足轻重。若遇多点布局,则需相互顾盼,形态各异,首尾意连,彼此呼应,避免平直雷同,方显书法之韵味。

第3法:点竖直对

字中若上有点下有竖,需考量其是否直对。直对时,更需精心安排点画位置。点竖直对,或居字中,或偏左右,关键在于重心垂直相对,不可偏移。

第4法:中直对正

字中含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应垂直对正,以稳字身。然一竖需挺拔垂直,另一则可略作曲头,向左微斜,以避免呆板,对正之法,重在把握重心平衡。

第5法:中直偏右

中直之笔,应垂直劲挺,顺势而行,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皆忌弯曲。虽主垂直,但稍偏右以增灵动,楷书行书皆同此理。

第6法:底竖斜位

竖画位于下方时,非必居中。位置应依全局而定,顺应字势选择形态,强求居中则易失平衡。

第7法:横笔等距

横画之间,若无点、撇、捺穿插,则间距应大致相等,以显和谐。

第8法:竖笔等距

竖画亦然,若无其他笔画干扰,间距亦应保持均衡,楷书行书皆遵循此道。然间距宽窄需随字形变化,不可一概而论。

第9法:上收下展

上收以留余地,显避让之态;下展则雄壮丰满,展开张扬之姿。如此阴阳顿挫,妍美遒劲,错落有致,自成奇势。

第10法:上展下收

行笔之时,应先急后缓。上展如飘风,洒脱不羁;下收则稳重如山,端庄典雅。急缓得宜,方显书法之神韵。

第11法:上正下斜

上正以求稳健,下斜以求动势。上下结构之字,斜正相生,重心稳固而不倒。

第12法:上斜下正

上斜以呼下应,下正则安神定气。两者顾盼相应,神气贯连,于飘然飞动中见肃穆,稳重古朴中存风神。

第13法:下方迎就

上部撇捺开张之字,下部应上移迎就,以求紧凑和谐,避免脱节之弊。

第14法:左收右放

左右结构之字,多左收右放之布局。独体字置于左部时,必取收敛之势以和谐整体。

第15法:左斜右正

左斜以取势,右正则安神。两者相互呼应,斜正相生,动静相宜。

第16法:对等平分

左右结构之字,亦有对等平分者。高低相当,宽窄均分,虽各有呼应,却各自独立,以求平实之美。

第17法:左右对称

左撇右捺之字,应平稳对称,顾盼呼应,笔意相连。其高低长短,皆依字形而定。

第18法:主笔脊柱

字中必有一笔为主,余笔为宾。主笔如字之脊梁,需强而韧;宾笔则附之血肉,相辅相成。主宾相顾,四面停匀,方显神韵。

第19法:中宫收紧

中宫乃字之核心所在,收紧中宫则余笔自然外拓。以字中心为核心分领纵展,自成一派神韵。

第20法:收缩纵展

书法常用之法也。收缩与纵展相辅相成,一展一收之间尽显神采飞动;若一味平铺直叙则显缓弱呆板。然亦不可肆意挥洒失却法度。

第21法:牵丝粘连

笔画,作为字的筋骨,支撑着整个字形;而牵丝,则如同血脉,赋予其生命与活力。特别是在行、草书中,使转粘连的技巧尤为关键,它不仅能够防止笔划间的孤立与散漫,更是书法作品神韵与精神的体现。无论是楷书的严谨还是行草的奔放,都应注重牵丝的处理,以笔尖蕴含和平之气,自然流畅地书写。

第22法:斜抱穿插

对于左右结构的合体字而言,斜抱穿插是一种常见而巧妙的布局方式。两部分虽各自倾斜,但通过巧妙的穿插与呼应,使得整体重心稳固,错落有致,展现出一种动态的平衡美。这种布局不仅避免了单调乏味,更增添了字形的生动与活力。

第23法:大小独具

无论是楷书、草书、篆书还是隶书,字的大小往往由笔画的多少决定。笔画多的字自然身形较大,笔画少的字则相对小巧。在书写时,应遵循自然天成的原则,避免人为地牵强改变字的大小比例。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字形的自然与和谐之美。

第24法:联撇参差

当字中出现多个撇画时,应避免排列得如同牙齿般整齐划一,这样的布局会显得呆板无趣。相反,应通过发笔的不同、指向的多样以及轻重缓急的变化来体现撇画的灵动与参差之美。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使字形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展现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第25法:三部呼应

对于由三部分组成的字而言,各部分之间应相互朝揖顾盼、避让相迎,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无论哪一部分都不能孤立存在或随意变形,而应与其他部分紧密配合、相互呼应。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字形的完整性和美感。

第26法:钩趯匕刃

在楷书中,钩身的长度需要精心控制,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最好如同匕首的刃部一样锋利而精致。古人云:“趯峻而势生。”这句话正是对钩画精致与力度的最好诠释。在书写时,应注重钩画的提按转折和力度变化,以展现其独特的韵味和气势。

第27法:围而不堵

在书写大“口”字等包围结构的字时,应避免将内部空间堵塞得过于严实。否则会使字形显得呆板滞闷、缺乏生气。特别是行书等流动性较强的书体更应注意这一点。应通过巧妙的留白和笔画的穿插呼应来营造一种透气感和灵动之美。

第28法:笔画增减

笔画增减是书法创作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其目的在于追求字形的完美与和谐。然而在进行笔画增减时必须遵循适度原则不可随意乱造或类推。应以沿习相传、已有公认者为依据进行适度的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效果。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著名书法家,808年中状元。柳公权幼年好学,善于辞赋,懂韵律。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后柳公权封河东郡公,亦称“柳河东”。

柳公权是颜真卿的后继者,但惟悬瘦笔法,自成一格;后世以“颜柳”并称,成为历代书法楷模。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0 阅读:2

茶眼评陕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