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你入“圈”了吗?不入“圈”,怎知职场深浅!

礼有思维谦君子 2024-09-03 02:07:43

有个文友曾私信聊起,他最近因为工作不顺心,一气之下就走出了原来的公司,打算自己创业,想听听我的建议。

但是,在和他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离开公司的时候做了一件蠢事。也许他对这家公司失望透顶,所以他离开的时候,就不想再和这个公司有任何瓜葛了,于是就退出了了公司大大小小的微信群,还把公司同事和领导的微信也删了。

文友这种武断的举动过于意气用事,这样做就等于亲手毁掉了自己多年在职场上积累的人脉关系,一夜之间又回到原点,这样做十分不明智。

文友听了我的说法,十分后悔,但是也聊到职场上各种关系的维护实在无从下手,只能是听之任之,需要帮助的时候才会想起来某个具体的人。

不过,这个文友的困惑也是很多职场人面临的问题。职场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拥有一些资源关系,但常常是粗放式经营和维护,零敲碎打,想到了就去补一补,忘了也就让它们自生自灭。按照这样的处事方式,时间久了,长期积累的关系也会渐渐疏远流失。

其实,职场关系的维护就是一个布局和优化的过程,它不是局部的修修补补,而是一个整体优化的过程,需要一个底层的结构设计,这样可以大幅度提升关系维护的效能。这里我们就需要引进“圈层”这一概念。

一、“圈层”不是“圈子”,更不是“小圈子”

提起“圈层”或者“圈子”,很多人会联想到权谋、权术这样的东西,进而深恶痛绝,造成很多误读。

其实,“圈子”是职场上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它是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聚集在一起的群体。“圈子”容易被人污名化,这是因为职场上“小圈子”的存在,这是两个内涵完全不同的职场现象。

如果说“圈子”更多体现的是一个相互认可、抱团取暖的开放群体,那么“小圈子”则是一个排斥异己、抱团站队的封闭群体,表现的是圈子的封闭性、一致性和排外性,带有攻击性和破坏性。

所以,我们反对的是搞“小圈子”,而不是正常的人际交往圈子。

“圈层”与“圈子”也有所不同。“圈子”的门槛不会很高,只要兴趣相投、价值观相近的一群人,就可以形成一个圈子;而“圈层”虽然以“圈子”为基础,但是它还是有门槛的,圈层更多强调的是平台的对等性。

二、职场关系是基于“圈层”来运作的

通过以上几个与“圈子”有关的概念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职场关系的布局和优化是基于“圈层”来运作的,它强调的是双方平台的对等性,否则难以实现关系中价值的交换。当然,这里的平台既可以是物质层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还可以是思想层面的,等等。

所以说,职场关系中最为内核和隐秘的东西就是圈层。职场圈层,基于职场关系亲疏,可以划分为价值圈层、能力圈层、社交圈层和信息圈层。 这四个圈层互有重叠,体量是一圈大过一圈,但是黏性却是逐层递减。

这四个圈层经过时间的沉淀,逐步内化为职场关系的底层结构。我们对于职场关系的布局和优化,指的就是四个圈层作为一个整体的底层结构,同步维护和升级。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这四个圈层的内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它们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三、优化职场关系就是平衡好四个圈层的关系

四个圈层中,价值圈层处于圈层最内核的位置,这个圈层的关系资源与我们追求的职场核心价值有着最直接的联系,粘性最大,对于个人职场生存和发展起着最直接的影响,提供强大的助力。

价值圈层以“拟亲缘关系”为基础,不仅包括基于血缘和姻缘的家族关系,还包括上下级、同事、同学、老乡等的关系。圈内互动是基于“拟亲缘化”的信任、支持和面子等价值的交换,其运作规则视圈内、圈外有别,存在一种超越正式制度的非正式规则。

能力圈层没有价值圈那样紧密,主要是为我们的职场能力提供支持和背书。这个圈层的关系资源可以来自你的同事、领导、专家,还可以来自外单位的合作伙伴,以及老师、同学等。

我们知道,职场上讲究能力和业绩,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职场上我们更需要有人了解和信任我们的能力和才干,愿意争取机会或者提供支持,帮助我们发挥好自己的能力。能力圈的关系往往会在关键时刻助推我们的职场能力,达成我们的职场目标。

社交圈层与职场有交集,是以职场人的身份参与的社交活动,体现的是一个职场人的社会存在感。这个圈层的关系资源来源比较广泛,大量的是一些与你保持中立态度的同事、领导,其次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其他关系,还有一些可能是你以前的同学、老乡等,这些关系可能是你通过各种渠道结识的,比如参加行业内部的社交活动,参加新朋友的聚会,或者是参加体育、读书、慈善公益活动等等。

信息圈层处于职场的边缘甚至外围,有时与你的职场发展没有直接的关联和影响,但是可以为我们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和认知。这里的关系资源大多数是朋友圈以及其他平台互相点赞、关注以及相互私信的朋友。信息圈虽然远离我们的职场圈子,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这个圈层更好地展示自己,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打造自己的IP品牌。

人际关系中有一个“强关系和弱关系”的理论,强关系基于情感,同质性较强,信息趋同,但关系很铁;而弱关系基于信息,异质性较强,信息是多元的,但关系大多是泛泛之交。

按照这个理论,职场关系中的“价值圈层”应当属于强关系,“信息圈层”属于弱关系,而“能力圈层”偏于强关系,“社交圈层”偏于弱关系。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个人情社会,这是一个依靠强关系链接的关系网络,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我国正在向信息社会转型,弱关系效应日益明显,它为我们提供的渠道、认知、资源,很多方面都是强关系难以比拟的,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对弱关系的维护和升级。

0 阅读:6

礼有思维谦君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