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7月12日凌晨2时30分,越军各部队以无线电条码的形式向其上级发出“开饭完毕”电报,这也预示着越军已经开始向我防御前沿运动。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名越南老兵却“惭愧”的提出了一个请求,越军政委听后含泪同意。
一、松毛岭大战前夕
1984年5月,越军总参谋部以及第二军区开始秘密部署,企图向老山方向发起一次大规模反攻,然后一举夺回老山诸阵地。
接下来的时间里,越军侦察小队一边深入战场探索,一边继续袭扰解放军占据的老山高地。以此来迷惑中国军队。
1984年6月12日,越北二军区又以2个步兵团兵力,在炮火掩护下,向我松毛岭防御阵地发动大规模攻击,企图从老山防御东线打开口子,然后沿松毛岭国境线向老山主峰发起进攻。
此次越军进攻失败,然而,他们却并不在意,因为这次进攻的目的就是为了打探我军兵力虚实。
得知在772高地周围附近,我军部署了一个团兵力,在其后方有一个炮兵营和一个雷达系统支持后,越军立即决定从境内增派6支王牌师团,并定于7月12日,向我老山地区发起大规模全线进攻,主要目标为松毛岭。
彼时,越军313师2个团、316师1个团、312师1个团、345师1个团,另1个特工团共18000余正规军已经集结完毕,陆续向老山方向赶来。
大战前夕,越军发出密令:
“禁止向解放军发出一切挑衅,所有无线电静默!”
越军的反常自然引起解放军指挥部的注意,在分析下得出结论,越军这次如此沉得住气,很可能是为了向我们发起一次大规模的反扑。于是,昆明军区指挥部立即下令:
“各部队5天内必须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完成打大仗、恶仗的准备。”
彼时,中越老山方向都在全力以赴,为接下来的战争做准备。为了应对越军即将发动的反扑,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部署12个炮兵连和4个坦克连,其中仅一个119炮群就囤积了2.5个基数的弹药。
而越南方面自然也是倾巢而动,虽然在战备物资方面,越军炮弹数量明显短缺,但是为了能够在这次大反攻中获得胜利,共动用了约5个团的炮兵群,显然是志在必得。
7月11日晚上23时50分,我电子侦听部队破译越军电报:
“各部速报准备情况。”
我军指挥机关经分析研究,越军很可能于7月12日向我军阵地发起全面进攻。
此时越军内部却是一片嘈杂,一些老兵们曾经历过与解放军作战,深知中国军队炮火的威力,他们谁也不敢保证这次反攻一定能赢。
毕竟在79年的中越作战中,几个师的兵力都围困不住解放军,特别是解放军炮火威力实在是太大了,至今令他们记忆犹新。
一名年轻的越南新兵忍不住咨询越南老兵:
“这一仗能打几天啊,解放军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厉害不厉害很快你就知道了,战前还是多吃点饭,这样也能做个饱死鬼。”
越南老兵好心的提醒。
越是寂静,越南士兵越紧张。他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够活着见到明天的太阳,因为上级下下令“任何士兵不准后退,否则将视为叛徒”。
大战开始的前夕,一名越南老兵忍不住向政委提出了一个请求:
“能不能吃完最丰盛的晚餐,再上战场,这样我们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越军政委内心却十分的难受,他不忍战士们带着遗憾上战场,于是同意了这一请求。可是,这顿最丰盛的晚餐,也只不过是干米伴盐巴,没有一点荤腥,还是五六个人分一份吃。
“大家放心,等到冲锋成功了,我们就可以缴获中国军队的罐头吃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众士兵却没有一丝欣喜,或许他们也明白,这次想要冲锋成功,有多难。毕竟对方的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一打一个准。
二、伤亡惨重
7月12日凌晨,解放军指挥部先后在前沿500米以及300米处进行了2次齐射,然而,却并没有发现任何动静。于是,要求我军其余部队暂时休息,一线部队继续保持警惕。
凌晨5点,越军偷偷摸摸的爬了上来,一瞬间枪炮声响起,双方也陷入了激战。越军死亡突袭,我军所有一线阵地几乎全部丢失,仅剩下最高点142高地苦苦支撑。
为了阻击越军火力,将后续梯队阻拦在前沿线以外,我军炮火在阵前设置了三道防火墙,瞬时间密密麻麻的炮火,就将进攻的越军消亡掉一大片。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10000多发炮弹全部打完。
为了保证炮弹后续补给,我军发动政府征集民用车辆,共同将炮弹源源不断的运到炮兵阵地,仅仅1个小时的时间,我军大炮再次发出雄威。
然而,让越军惊讶的是,不论他们如何开炮射击,我军的炮火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反击,而且炮弹射击比平时使用的两倍还要多,一时之间,他们以为错估了具体情报。
实际上,我军的军火库距离前沿阵地不远处,而且一听到前线炮弹告急,那些民用车辆司机当即将自己的货物卸下,不顾一切的将炮弹运往我军指定地点。
整整14个小时的激战,越军3800余具尸体覆盖山坡。越军反扑计划不仅落空,而且损失惨重。
据一名越军老兵回忆:
“解放军如此猛烈的炮火,估计谁来了也无法取胜。”
越军此次大反扑,之所以失败,除了在调兵遣将方面仍然有所缺陷之外,最关键的是在兵力和火力方面存在劣势。
毕竟已经没有什么家底的越南,如何能够与我军对抗?之后的作战中越南底气越来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