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王建安将军是57位开国上将之一,但他并不是在1955年首次授衔仪式上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而是在1956年。这是为什么呢?
王建安之所以在1956年才被授予军衔,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他的健康问题。王建安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病情一度十分危险。二是他当时没有具体的职位。由于缠绵于病榻,为了让他养好身体,中央并没有给他安排工作。三是王建安和党内一些高级将领之间有矛盾。而且他在此前的工作表现中,令毛主席对他的印象和评价不好,毛主席更是评价他“骄傲自满”,建议授予他中将军衔。但根据王建安在党内的资历和贡献,中将军衔显然是不符合的。
种种因素影响下,对王建安的授衔便被搁置了下来。直到1956年,出任沈阳军区副司令的王建安才被单独授予了上将军衔。
王建安很早便参加了革命,土地革命、长征都有他带兵打仗的身影。由于他是行伍出身,又长期待在部队,难免脾气有些大。就连许世友都深有体会。
许世友担任红四军军长期间,红四军政委便是王建安。两个脾气又大又倔的人凑到一起,开会出现不同意见时,他们经常拍桌子骂娘。但两人没有私人恩怨,也不在底下搞小动作。因此,虽然经常发生争吵,但部队在他们的带领下却经常打胜仗。
王建安性格直率,从不藏着掖着,说话做事也不含蓄,这样的性格也让他无意间得罪了不少人。
1977年,徐向前元帅将王建安调来北京,让他去基层部队开展调研工作,摸清楚现在部队的战斗力情况,向中央汇报真实的情况。
很快,王建安便前往不同军种的基层连队进行调研。工作结束后,王建安在给中央军委的报告中,毫不客气地写道:
“现在的部队战斗力下降明显,不能适应现实战争。平时搞这种八路军糊弄八路军的把戏,打仗的时候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
王建安的调查报告受到了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很快,全军各兵种迅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练兵。这次大练兵行动为一年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由于王建安在遇到做错事的领导同志时,经常不留情面、不分场合批评,这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甚至将状告到了叶剑英元帅那里。
叶帅还曾专门提醒过王建安,“有人来向我告你的状呢。”
王建安毫不在意,笑着对叶帅说道:“一定是我曾经批评过的人。”
叶帅点了点头,支持他说:“你批评得对。”
听到叶帅的话,王建安心中感动不已。
王建安虽然遇到看不惯的人或事便会不留情面批评,也让不少领导同志怵他,认为他脾气不好。但王建安却十分关心基层士兵,可谓“爱兵如子”。
1975年,时任福州军区副司令的王建安来到部队视察工作。期间,他发现站岗的哨兵在烈日炎炎之下暴晒,留得满身是汗。王建安当即下指示:“以后凡是站岗,都可以戴草帽。”
虽然是件小事,但却温暖了战士们的心,大家也给他起了一个亲切的称呼——草帽司令。
1978年,王建安在部队检查工作时,正巧赶上了晚上放电影。王建安高高兴兴地来到了看电影的地方。
然而,进入他眼帘的却是正中间摆放着的藤椅、水壶、水杯等,这一幕跟战士们席地而坐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王建安见状,跟广大战士们挤在一起坐了下来,认真地看着大荧幕等待着电影放映。战士们见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对自己,王建安更是严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物资紧缺,一切按照计划供应。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王建安因为不能吃猪油,秘书便想办法买来了10斤花生油。
王建安听说后,严肃批评了秘书,不仅指责他“这样做带坏了党风”,而且还要求他按照议价油的价格补了钱。从此以后,身边再没有人敢这样做。
对待妻子、儿女,王建安也同样严格要求。王建安的夫人牛玉清同志于1955年退出现役,离开了部队。后来,牛玉清先后有几次重回部队的机会,也有领导同志专门找王建安,建议“为牛玉清同志办个手续”,但均被王建安拒绝。就这样,牛玉清长期没有级别,也没有待遇。
王建安的几个子女出生在战争年代,经历了战火纷飞、与父母长期分别的岁月。一家人团聚后,王建安不仅没有溺爱他们,反而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他们,不准他们利用自己的名声和地位搞特殊,经常教育他们要记住那些抚养过自己的老百姓的恩情。
王建安回到北京工作后,他的子女全部都在外地工作。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计划调一两个孩子回到北京,这样方便照顾他。
牛玉清也曾试探性地向丈夫提出过这样的建议:“根据规定,我们可以调个子女回到身边来的。”
王建安却坚决反对:“只要我没死,他们一个都别想调回来。”
见他态度如此坚决,牛玉清和有关部门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
晚年,王建安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太好了,但他仍然不愿去医院。一天,他和夫人在家里看电视时,电视上正好播放着一位国外大人物的葬礼,王建安看着葬礼现场“奢华”的场面,当即转头叮嘱妻子说:“我死后不能开追悼会,也不收花圈。只需要把我的骨灰撒到家乡的土地上就行了。”
1980年7月25日,王建安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72岁。去世时,王建安的孩子们全都在外地,没能赶回来见老父亲最后一面。
王建安去世当天,牛玉清便向组织反映了他生前的遗愿,最终,王建安的后事按照他生前遗愿处理,即:
“不开追悼会;不送花圈;不组织向遗体告别;不通知生前好友;不请负责同志护送遗体火化。”
因此,王建安的很多老战友、老部下几乎是在他死后一个月才零零星星地听说了这一噩耗。听到这一消息后,大家无不震惊,迟迟不肯相信,不约而同地互相追问“建安同志去世了?什么时候走的?怎么没听说呢?”
王建安去世的噩耗证实后,老同志们一致抱怨牛玉清不通知他们一声,也埋怨自己没能上门吊唁。
更令人钦佩的是,王建安生前没有在301医院看过病,死后,他的遗体却被送进了医院,捐献给了我国的医学事业。
当时,301医院的领导向牛玉清提出“希望能够对王老的遗体进行研究”,牛玉清心中虽然万般不舍,但她知道,如果丈夫得知医院的请求后,一定会毫不犹豫同意的。
于是,牛玉清强忍悲痛,同意301医院解剖遗体,彻查病因。
事后,王建安将军的骨灰被撒在了湖北红安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实现了他生前的遗愿。
自参加革命以来,王建安便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从战场指挥、率兵出征,到军事教育、负责纪检工作,王建安的工作内容涵盖广泛,但无论在哪个岗位,干什么工作,他始终都不愧于一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本色。
尽管他面临着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挑战,但他的坚韧和责任感却始终是他最强大的驱动力,驱使着他继续工作,继续为人民服务。
参考资料:祖国2017年2期、今古传奇2023年9期、《报告文学》、做人与处世2016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