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正在激烈地进行中。
每次追比赛的时候,我都紧张得连大气儿都不敢出。
看到咱们的运动员在赛场上拼尽全力的场面,真的忍不住想哭。
他们也用优异的成绩,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实力。
黄雨婷和盛李豪为中国拿下奥运首金。
莎头混双也再创佳绩。
潘展乐获得男子100米自由泳金牌。
这是中国游泳运动员首次登上该项目奥运最高领奖台。
全红婵和陈芋汐的10米台双人跳水,更是让国外网友纷纷膜拜。
这动作从侧面看起来就跟一个人似的。
女子竞走运动员杨家玉,在本届奥运会为中国田径队夺下首金。
中国羽毛球女双,更是继雅典奥运会后,再次包揽金银。
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
33届奥运会举办以来,全世界女运动员们的实力都在飞速提高。
其中,在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有一位名叫特鲁迪·埃德尔的女运动员。
她在百年前的一次壮举,对女子运动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她曾耗时14小时31分钟,成功泳渡英吉利海峡。
以近两小时之差,打破先前男性泳将的纪录。
获得了纽约市历史上,为运动员举办过的最盛大的游行。
耳朵曾被感染的特鲁迪·埃德尔,也因这次壮举丧失听力。
而她的传奇故事则被改编成了传记电影《泳者之心》。
影片五月末刚在影院上映,评分就扶摇直上。
但它排片量却不到0.1%。
可有人宁愿驱车三小时,也要去电影院看它。
它讲的是一个女性靠游泳,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故事。
实际上它并不是一部常规励志电影。
关于影片的主题,可以用网友为它取的译名来解释——《老娘与海》。
特鲁迪小时候得了麻疹,好不容易死里逃生。
由于耳朵被病菌感染,去学游泳很有可能失聪,没有训练馆愿意接收她。
于是父亲只能给特鲁迪绑上绳子,扔到海里自学。
多年后,母亲看到特鲁迪和姐姐的潜力。
把她们送进了培养运动员的女子游泳队。
可特鲁迪天资不够,为了留在游泳队,只能兼职烧锅炉。
转机很快到来。
澳大利亚女子游泳冠军,来举办友谊赛。
谁也没想到,无人看好的特鲁迪竟然得了第一。
这次过后,特鲁迪开始包揽美国游泳比赛的冠军。
她的成绩影响了人们对女子游泳的看法。
特鲁迪也被全美的小女孩儿们当成了偶像。
1924年,她获得了参加奥运的机会。
为了防止女运动员参赛途中和男运动员接触。
带队男教练禁止她们出房间。
女运动员们赛前没有任何训练的机会。
实力最强的特鲁迪也只获得了铜牌。(现实中,1924年的巴黎夏奥会上,女主原型拿下一金两铜。)
特鲁迪在巴黎奥运会失利后,女子游泳队被解散。
然而,特鲁迪不愿按照时代给女性规定的轨迹走完一生。
于是决定泳渡英吉利海峡。
英吉利海峡两岸距离21英里,大约是33700多米。
如果途中遇上强海流还要绕路。
算下来运动员很可能要游50英里的距离。
海水温度很低,还可能会遇到战争遗留的地雷。
在特鲁迪之前,只有几位男运动员成功过。
但还有无数运动员为了挑战海峡,最终命丧大海。
所有人都认为特鲁迪不可能成功。
更糟糕的是,负责指导特鲁迪的人,正是那位奥运会带队的男教练。
这位教练也曾尝试渡过英吉利海峡。
结果,尝试了21次都失败了。
他也不想让特鲁迪成功。
于是故意给特鲁迪的茶中,加了安眠药。
导致她游了不到七英里,就已经没了力气。
没想到,特鲁迪第一次失败后,却决定再次挑战。
在最后五英里时,特鲁迪失去了导向船,迷失在了茫茫大海中。
正在她绝望之际,一回身却看到了指引前路的火光。
原来是被特鲁迪感染的群众,在悬崖上燃起了火堆。
这是特鲁迪的希望之火。
也是女性运动员的希望之火。
在特鲁迪上岸的那一刻,她成了这个时代的英雄。
影片之所以评分这么高,不仅仅是因为观众被特鲁迪的精神感染。
也在于它通过各种细节展现了时代困境。
电影中特鲁迪和姐姐学游泳的契机,源于一次轮船着火事件。
这场火灾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它发生在1904年的“斯洛克姆将军号”上。
当时有一千多人遇难。
是20世纪初最严重的海上灾难之一。
轮船上大部分人都是妇女和儿童。
他们都不会游泳,即便跳到水里也是淹死。
而那时候连裙子露出大腿,可能都会被警察以有伤风化罪带走。
很少会有人将游泳这项运动,和女性挂钩。
因此这些女性最后都被困在船上活活烧死。
影片中,特鲁迪的母亲提起让孩子们去学游泳。
父亲第一反应也是让儿子去,两个女儿被他自动忽略。
斯洛克姆将军号的火灾,是防范意识的不足,也是时代影响下的悲剧。
百年前的时代也充满了对女性价值的轻蔑。
特鲁迪战胜澳大利亚游泳冠军时,现场的人都震惊不已。
但当天新闻头版却是澳大利亚女队员们的泳衣。
特鲁迪的荣誉被压缩成巴掌大小,和死人的新闻放在一起。
女性拼命实现的自我价值,总是被刻意忽略。
最先被注意到的,永远是她们的身体价值与性吸引力。
就算特鲁迪狂揽冠军奖杯,也无法打破这层偏见。
记者们不在乎她保持了几项世界纪录。
只想知道她有没有男朋友;
有没有考虑过去参加舞蹈马拉松。
总之,他们眼中的女性必然会伴随柔弱、易碎的标签。
甚至用“鸟儿”来指代女游泳运动员。
男教练不考虑特鲁迪自身优势,再三要求她选择蛙泳。
因为蛙泳是最不费体力的一种泳姿。
他潜意识中认为女性力量比不过男性。
也绝不允许他指导的运动员,有挑战他威权的机会。
于是他禁止参加奥运的女运动员在船上训练、阻挠特鲁迪泳渡海峡。
虽然影片的主角是特鲁迪。
但她的荣誉,属于影片中的所有女性。
母亲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
父亲认为女孩穿着泳衣去学游泳不成体统。
可母亲却坚持己见,她不想让女儿像那些在船上等死的女人一样。
母亲想把女儿们送进女子游泳队,却遭到嘲笑。
她根本不在乎,第二天直接带女儿去报名。
父亲宁愿花钱买暂时用不到的电话,也不愿意给女儿交游泳队的学费。
于是母亲自己做饰品,赚钱给女儿交学费。
而当她把特鲁迪的奖章,甩在丈夫面前的时候,一切坚持都得到了证明。
(*帅炸了!)
特鲁迪从母亲这里耳濡目染,把“我想要”变成了“我要”。
她要泳渡海峡的消息,让全家震惊不已。
面对父亲的反对,特鲁迪只有一句话:
“这不是在和你商量,而是在通知你”。
面对母亲的担忧,特鲁迪却说:
“是从你身上得到的勇气。”
母亲是特鲁迪成功之路的精神引领。
而姐姐梅格的陪伴则给了特鲁迪续航的动力。
特鲁迪因为麻疹留下后遗症。
父亲怕以后没人陪伴她,于是给她安排相亲。
梅格强烈反对,并决定这辈子会永远陪伴妹妹。
梅格甚至比特鲁迪更了解她自己。
她会在特鲁迪犹豫的时候,告诉妹妹:
“你他妈的绝对可以”
她会在特鲁迪被海流冲击得筋疲力尽时,跳海同游。
从特鲁迪小时候抗击病魔,到长大后征服海峡。
梅格始终陪伴在她身边。
女子训练队的女教练艾比,也是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她赌上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为特鲁迪争取到了泳渡海峡的机会。
所以,特鲁迪的荣誉属于她自己,也属于妈妈、姐姐和艾比。
虽然影片的重点围绕着几个女性。
但影片中的男性,也不是完全刻板化的角色。
特鲁迪的父亲,是个非常传统的男人。
他的思想受到时代的影响,显得守旧、落后。
可当特鲁迪强烈要求学游泳时,他会想办法帮女儿实现。
当特鲁迪第一次泳渡海峡失败时,他会马上赶到女儿身边。
当特鲁迪即将失去导向船时,他也像所有疼爱女儿的父亲一样担忧不已。
影片开始将父亲塑造为集齐时代特性的角色。
又在他身上呈现了时代的变化过程。
从反对女儿游泳,到支持女儿再次泳渡海峡。
特鲁迪精神对时代产生的影响,完美映射在了父亲身上。
另外,影片对种族和阶级问题的呈现同样尖锐。
梅格明明和纽约大家族的少爷相恋。
可最终却嫁给了父亲安排的学徒。
因为美国的大家族,不会同意后代娶一个德国肉贩的女儿。
奥运协会的负责人可以花重金给母亲在海边过生日。
却不愿意赞助特鲁迪泳渡英吉利海峡。
一方面他和男教练一样,坚持为国争光的首选是男运动员。
另一方面,他把资源当成上层人的特权。
特鲁迪一路冲破重重阻碍,是在冲破女性的桎梏。
也是在冲破阶级的偏见。
而她征服海峡的过程,也是人类与自然的抗争。
她代表的是人类的力量,不止是女性。
还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用的是《加勒比海盗》同款制作团队。
主角泳渡英吉利海峡的戏份,氛围感塑造非常到位。
画面时代感也很强,很容易沉浸其中,强烈推荐大家看看。
最后,借此影片,也向世界上所有尊重体育精神的运动员们致敬。
今天就说到这里,我们明天再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