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的一生,似乎就是在为朱元璋而来。
公元1369年,常遇春奉命率兵与元军在陕西进行大决战。这一战,常遇春大获全胜,打的元兵溃不成军,一直追了近千里,终于将元兵对北京的威胁解除。
几个月后,常遇春凯旋而归。眼看就要回到京城,却在途中却突然病逝,年仅40岁。
得知这个噩耗,朱元璋当场昏死。随后为常遇春举行隆重葬礼,当着满朝文武放声大哭道:“朕一生从不与人哭泣,得知伯仁去世,实在止不住眼泪。”说完,又嚎啕大哭起来。
不久后,朱元璋便把常遇春安葬在钟山,不仅亲自为他祭拜,还命画师为常遇春绘制身穿龙袍的画像。常遇春在朱元璋眼中的份量,不言而喻。然而,事情仅仅过去几十年,朱元璋就对常遇春的后人大开杀戒。不仅贬了常遇春的长子常茂,还处死二儿子常升。01常遇春的出身和朱元璋很像,同样是安徽人,家里同样贫困,唯一与朱元璋不同的是,常遇春家里还能勉强揭的开锅。少年时期,因为没有钱读书,常遇春就一直跟着别人学习武术。这就让常遇春成年后臂力惊人,骑射功夫一流,许多兵器他都能轻松驾驭。因为生活所迫,常遇春当了一名山匪,但他这个山匪却与其他山匪不同。因为他心中还有一丝善念,每次打家劫舍,常遇春总是心中不忍,因此一直想要寻找机会脱离。在得知朱元璋后,常遇春便乔装成老百姓,目睹了朱元璋的平易近人。此后,常遇春多次暗中调查朱元璋,直到他确认朱元璋是可靠之人,这才选择加入朱元璋的阵营。起初,朱元璋瞧不上常遇春,但这种鄙视,很快就在常遇春第一次出手后化为乌有。几天后,朱元璋与元兵在长江大战。当时所有人都受制于长江的凶险,寸步难行。常遇春则驾驶一条小船,在长江中如入无人之境,为朱元璋渡江作战争取到重要战机。从此以后,朱元璋才发现常遇春非同常人,便把常遇春和徐达放在一起,当做他的左膀右臂。02此时的常遇春,在朱元璋眼中虽然是一员猛将,但始终还没有占据足够的份量。身为臣子,大多数人都想尽办法讨主子欢心,常遇春却丝毫不给朱元璋面子。当时,朱元璋的宠信心怀异心,朱元璋想饶他一命。所有人都碍于朱元璋的身份,疯狂拍朱元璋的马屁,称他心善仁义。常遇春却泼了朱元璋一头冷水,对朱元璋说:“都已经要造反了,还有什么值得留他一命?你不想让他死就直说,反正我与这种人,绝不共存。”就这样,朱元璋不得不处死自己的宠信。常遇春为啥这么勇?因为他懂得身为臣子,最重要的是什么,虽然他并没读过几天书。从这件事后,朱元璋对常遇春刮目相看。二人的关系,以前如果说是上下级,从此之后,二人就成了好兄弟。朱元璋自然希望身边多几个像常遇春这样的大忠臣,常遇春也是没有辜负朱元璋的厚望,之后在与陈友谅大战中,借助刘伯温的计谋,把陈友谅打的如丧家之犬,一举攻入陈友谅的老巢。朱元璋被偷袭时,本在洪都与陈友谅大战的常遇春,又奇迹一般的及时脱身,回去援助朱元璋,成功帮助朱元璋脱险。03即便是在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大决战中,常遇春依旧展现出他超乎常人的作战能力。他力排众议,沿江而上,将陈友谅堵死在鄱阳湖。这一战,可以说是常遇春的巅峰,他在这次战斗中,不仅是元帅,又是先锋,同时还是朱元璋的心腹。此战过后,常遇春又打败张士诚,逼得张士诚自尽。毫不夸张的说,朱元璋能够消灭阻碍他的最大两股势力,常遇春绝对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为这两次大战,为朱元璋建立明朝起了关键性作用。所以后人经常说,朱元璋的江山有一半都是靠常遇春打下来。如此大将,朱元璋自然不敢轻待。朱元璋对他的评价,也是一直在转变。起初,朱元璋评价常遇春“有勇无谋”,还时常教常遇春打仗。而后,常遇春不断成长,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朱元璋则评价他称:“虽古名将,未有过之”。一生为大明征战的常遇春,好不容易熬到功成名就,本该休息一下,结果在与徐达北伐终结蒙古人对中原的统治后,却突然死在回京的路上。当时天气正值酷暑,常遇春因为贪图凉快,直接脱掉盔甲,导致身上的伤口溃烂,最后全身伤口流血不止,直至死亡。04常遇春的一生,似乎就是在为朱元璋而来。所以,常遇春在帮助朱元璋完成大业后,他来人间的使命似乎也彻底完成,因此早早离开了人世,还是以一种非常罕见的方式离开。常遇春死后,朱元璋下旨将他追封为开平王,在明朝的功臣榜中,常遇春仅次于徐达,谥号“忠武”,配享太庙。而常遇春的子孙,却没有继承他的“忠武”,长子常茂骄横,到处惹是生非,次子常升竟牵扯到明朝的蓝玉党大案。最终,朱元璋将常茂逮捕贬谪,常升则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