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危机逼近?延迟退休再近一步

沛凝评商业 2024-09-11 15:06:08

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正悄然逼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危机。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草案,标志着这项备受关注的改革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在“十四五”规划中,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被写入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章节。

老龄化浪潮来袭,养老体系承压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3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这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中度老龄化阶段。官方预测显示,到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届时中国将正式跨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在这种人口结构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养老金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延迟退休政策的提出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基于当前严峻的人口形势做出的必然选择。

不过,延迟退休并非解决养老危机的万能良药。

目前6万亿元的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在静态支出的情况下也仅能支撑不到20个月。现实情况是,从2022年开始,每年新增至少2000万退休人口,而缴纳社保的人数却在不断下降。

这种"剪刀差"效应正在加速养老金收支的失衡。

双轨制的历史包袱:公平与效率的两难

这里,不得不提及中国特有的养老金双轨制。这一制度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包办"模式,虽然经过多年改革,但体制内外的养老金待遇差距仍然显著。

以北京市为例,2022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为6800元左右,而企业退休人员仅为4300元左右。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数字上,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车伟表示:"养老金双轨制加剧了社会不公平,特别是在收入分配方面更为明显。这不仅影响了社会和谐,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人才流动和就业选择。"

事实上,双轨制问题不仅仅是公平与否的问题,更是关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高额的体制内养老金支出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而体制外人员的低养老金水平则抑制了消费增长,影响了内需驱动的经济发展战略。

延迟退休:权宜之计还是长久之策?

面对日益严峻的养老危机,延迟退休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选项。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曾湘泉指出:"延迟退休虽然可以在短期内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但也可能挤压年轻人的就业空间,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形势已经较为严峻的情况下。"

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细节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平衡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如何设计一个既能缓解养老压力又不至于引起社会动荡的渐进方案,都需要决策者审慎考虑。

再者,延迟退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延迟退休更像是一种缓兵之计。要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还需要从提高生育率、优化养老金投资、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入手。"

未来之路:多管齐下,系统改革

面对复杂的养老困境,需要采取更加系统、全面的改革措施。

除了基本养老保险外,还需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形成"三支柱"并行的养老保障格局。近期推出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就是朝这个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其次,提高养老金的投资收益率,不仅可以增加养老金积累,也能为资本市场注入长期稳定的资金。

再者,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服务需求将大幅增长。培育壮大养老服务市场,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也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最后,还需要从源头上提高生育率。近期推出的三孩政策及配套措施就是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体现。但还需要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推出更加有力的支持政策。

在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后遗症等多重压力下。延迟退休只是养老改革的一个方面,这不仅关乎亿万国民的切身利益,更是关乎未来发展,需要我们共同应对这一时代挑战。

0 阅读:0

沛凝评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