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聊斋——陆判

心静古典分享 2023-08-16 11:19:10

大明末年,安徽太平县有一个秀才叫朱尔旦,表字小明。这个人性格豪爽,天不怕地不怕,唯一的缺点就是脑子转得比较慢。所以,即使他学习很用心,文章也写得不好,在秀才中平平庸庸,不甚出色。

有一天,秀才们在文社完成当天的学业后,有有人提议摆酒设宴,欢乐一番。大家当然乐意。于是,买来酒菜,共同聚聚饮,猜拳行令,不觉到了深夜。

酒席间,有一个秀才和小明开玩笑说:“人人人都说你胆大,你要是敢在今夜到十王殿把东廊的判官神像背到这里来来,我们大家就凑钱摆酒请你。”

小明不以为然地笑着说:“这有何难佳!”说罢,就离开座位,出门走了。

原来,在太平县城内有一座神庙叫十王殿,也就是传说中的阎王殿。庙中的神鬼像都是用木料雕刻成的。由于民间工匠的高超技术,做出来的神鬼像栩栩如生:一眼望去,好像在走动;手拿铁索的,好好像要捉你;高举刑棍的,好像要打你。在庙中的东廊下,雕塑着一位站立着的判官,碧碧绿的脸色,朱红的长胡子,龇牙咧嘴,相貌丑恶,比其他神像更是吓人。再加上有人传说,毎到夜间,就听到庙中传出审问和拷打鬼魂的凄惨声响,所以很少有人敢去庙庙内。即使有几个胆大的聚众到庙内游览,一见到那凶恶的神鬼相貌,也吓得得毛骨悚然。

小明离去以后,秀才们一边饮酒一边议论,都说他不敢去,用不了多久就空手回来。正说着话,忽听门外大声喊道:“我把长胡子老师请来了,你们快来迎接!”

众人听了,都惊得离座而起。还没站稳,小小明已背着判官走进门来。他将判官安放在桌子上,恭恭敬敬地斟了三杯酒酒,奉在判官神像面前。众人不敢正视现,斜眼望去,都吓得浑身打战,坐立不安,于是便更不约而同地央求小明仍将神像背走。

小明又斟酒举杯,将酒泼在地上,向判官神像致敬说:“学生我生得憨直粗暴,还望老师体谅,不要见怪。我家离此不远,如果老师有兴趣,请常来我家饮酒,莫分彼此!”说罢,仍背着判官神像送送回十王殿。

次日,众秀才没有失信,果然凑了些钱,备备办了酒席,宴请小明。黄昏时分,方才散席,小明吃得半酔而归。因为酒兴未足足,就又点起灯来自斟自饮。小明正饮得高兴,忽然听到有人打开门帘走进来。扭头一看,原来是十王殿的判官,他吓得连忙站起来。

“啊呀!我恐怕该死了!”小明望着判官说,““昨夜我冒犯了您,您今夜是来要我的命吗?”

“不是,不是。昨夜你不是说,要我有空就来来你家吃酒吗?今夜,我可巧没事,就来赴你的约会来了。”判官用手掀起起浓密的红胡子微笑着说。

小明听了大喜,赶忙走上前去,邀请判官人座坐。又亲手洗净酒器,倒满好酒,点起火来去温酒。

判官见他忙忙碌碌,就很客气地说:"不必温酒了,天气很暖和,我们就喝冷酒吧!'

小明听了判官的话,就将酒壶放在桌子上,急忙跑到后院,告诉自己的妻子,要她赶快炒几个菜,以便下酒。妻子一听来客是十王殿的判官,非常害怕,不让小明再回去。小明不听,逼着妻子做好菜肴,亲手端出来摆在桌上,然后和判官推杯换盏,欢饮起来。饮了一阵,小明才问判官:"您老贵姓?"

"我姓陆,没有名字,你称我陆判官好了。"判官回答说。

酒席间,小明三句不离本行,就和判官谈起作文里如何运用典故来。判官回答问题非常敏捷、准确,小明很是惊服。接着又问判官:"您知道八股文的作法吗?"

判官回答说:"八股文的好坏,我也粗略能辨别出来。在阴司诵读的文章,也和阳世差不多。"

判官酒量很大,一次就喝十大杯。喝了好大一阵,还看不到他有醉意。而小明因为喝了一整天酒,这时已经酩酊大醉,迷迷糊糊地倒在桌子上。等他醒来,只见蜡烛已快燃尽,烛光昏黄不亮。再看桌子对面,不知在什么时候,判官已经走了。

从此,判官三两天就来一次。来往多了,二人的感情也就一天更比一天融洽。有时,判官住下不走,二人就同盖一床被子,抵足而眠。有时,小明把他的文章底稿拿出来,请判官批阅。判官看了后,就毫不客气地用红笔大删大改,说是小明所作文章都不好。

一天夜里,判官又来饮酒。小明醉了,先上床安寝。判官一人在桌旁独酌。小明在醉梦中,忽然感到肚子疼。睁眼一看,只见判官坐在床前,将自己的肚子用刀破开,把五脏六腑都掏出来了,正在用手整理。小明大惊道:"咱俩素无仇怨,您为什么要杀死我?

判官笑着说:"请你不要害怕!我并不是加害你,我是想替你换一个聪明的心脏,让你能作出好文章啊!"

判官将肠胃五脏整理好后,从从容容地仍按顺序把它们放入肚子里,再把破开的肚子缝好。最后,用一条长条布,将小明的腰裹紧。手术完毕后,小明爬起来低头一看,只见床上干干净净,并无一点血迹,只觉得得肚子稍微有点麻。抬头一看,又见判官把一块肉放在桌上。小明奇怪地问::“那是什么?”

判官说:“这个就是你的心脏啊!你作文文不好,主要是你心脏的毛窍被堵住。刚才,我在阴间从成千上万个心脏中,拣了一个最最好的,为你调换了一下。留下你的笨心,好补足阴间的数。”说罢,就拿起那个个心脏,出了屋门,并返身替小明把门关好。

等到天亮后,小明解开腰间裹着的布条仔仔细一看,只见肚子上的伤口已经愈合,只是肚子上留下一道红线似的痕迹。打从从这天起,小明的思想豁然开朗,读书是过目不忘,作文则条理分明。他拿出最近的文章底稿请判官批改,判官看后对小明说:“文章作得很可以了。但是你生来福薄,不可能得到大富大贵。最多不不过考中举人罢了。”

小明问道:“我在什么时候可以考中?”

“今年一定能考中。”判官很有把握地说。

果然小明在当年预试中,列第一名。在全省的举人考试中,列第五名,成了全省的出名人物。过去秀才们因他作不出好好文章,本来都很轻视他,见他竟考中举人,而且名列前茅,都很惊奇。当看到他他的文稿后,见他的文章主题突出、层次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和他以前作的文文章大不一样,众人更是惊奇。众人问他为什么一下子作文能变得这么好?听他他说了判官为他破肚换心的经过,オ知知道是判官的功劳。因此,纷纷求小明向判官介绍一下,说大家都愿和判官交交朋友。

小明向判官说明众人的诚意,判官也很慷慷慨地答应了众人的要求。众人就准备了丰盛的酒食来招待判官。到了夜晚,判官官来赴席。众人见他的浓密的红胡子左右飘动,铜铃般的大眼睛光亮如电,一个个个吓得脸色煞白,牙齿打架,谁也不敢坐下下来和判官一同饮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渐渐地都轻手轻脚地偷偷离去。

小明见那些胆小鬼都偷跑了,就邀请判官官到他家去饮酒。酒到半酣,小明带着酒意向判官说:“承蒙您的大恩,为我洗去肠子上的污垢,除了胃脏内的病毒;特别是给我换了一颗聪慧的心,使我能够一举举成名。您对我的帮助真是太大了,我真是感恩不尽。但是我还有一件不称心的事,想麻烦您一下,不知是否可 以?”

判官说:“可以,可以。我们交情深厚,情同兄弟,只要我能办到,一定帮你解决。你快说,是什么事?”

小明嗫哺着说;“我是这样想,心肠既然可以以更换,人的面目想必也能更改。我的妻子,身材还长得不错,就是面貌不大好好看。我想麻烦您也想法儿给她换一下,不知道行不行?”

判官很同情地笑着回答:“能,但是不能着急,让我上我瞅机会给你想个办法。”

过了几天,判官忽然半夜来叫门。小明急忙起起床开门,把判官请进来。二人走到灯下,见判官用衣襟包着一个圆不溜丢的东西西,便开口问道:“您这衣襟里,包着的是什么?”

判官说:"前几天你托我办的事,我一直挂在心里。经过多方寻觅,今天才找到一颗美人头。"

小明走近判官身前,拨开判官的衣襟一看,只见美人头脖子上的血还是温的。判官顾不得啰嗦,急催小明快领他到他妻子的卧房,并嘱咐他不要惊动四邻。小明本来担心深更半夜的,妻子正在熟睡,卧室的门也必定关着,开口叫门,会惊动四邻。不料判官走到门边,只用一只手推了一下门扇,那扇门就自己开了。引着判官走到妻子的床前,见妻子侧身而卧,睡得正香。判官把美人头交给小明抱着,低头从靴简中取出一把明亮的小刀子。判官左手按着小明妻子的脖子,右手拿刀,像切豆腐一样,轻轻一按,小明妻子的头就跌落在枕边。然后急从小明怀中取过美人头,合在小明妻子的脖子上。安放端正后,就用手去按接合的地方。最后,把枕头移到头下,并让小明把切下来的头埋到僻静的地方,收拾停当就告别而去。

小明妻子天明醒来,觉得脖子周围微微发麻,脸上的肌肉发皱,很不自然,下意识地用手去搓。这一搓不打紧,竟搓下很多凝固的血片来。想来想去,不知怎么回事,心中非常害怕,急喊婢女拿水来洗。婢女听得女主人呼喊,就急忙送来洗脸水。只见女主人的脸上、脖子上满是血污,吓得腿都软了。等女主人洗过后,只见满盆的水都成了红色。抬头再看女主人,竟然变了样子,不是本来面目,不由得惊叫起来。

小明妻赶忙拿镜自照,发现镜中人竟不是自己。正在惊慌纳闷,正好小明进来。小明走到妻子身边,仔细端详,只见她弯弯的两道眉毛,水汪汪的杏眼,雪白透红的脸蛋上,嵌着两个看不厌的酒窝,真是美丽极了,简直比画工画的美女还美。解开妻子领扣一看,只见脖子上留着一圈红线似的痕迹,而红线上下的肉色却不相同。小明就把判官换头的经过,告诉给妻子,这才解开了大家的疑惧。

这个美人头,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本地有个姓吴的人,曾在京城做御史官。他有一个女儿,长得很美丽。但是和未婚夫订婚后,还没等到结婚,未婚夫就死了。后来又和另一个人订了婚,那个人不到结婚也死了,所以已经十九岁了,还没有对象。春节期间,她随大家去逛灯市。有一个无赖,看见她生得美丽,探明她家住址后,就在夜间偷入女家,挖了个墙洞,钻进她的闺房。无赖先把她的丫头杀死在床下,又上床去强奸她。她用力挣扎并且大声喊救,无赖怕被人逮住,就把她也杀了。吴夫人在睡梦中听到女儿房中有响声,就派使女去看。使女见床上、床下躺着两具被杀的尸体,非常惊惶,急忙告诉吴夫人并喊醒全家人。一家人都起床去看,见此惨状,都大哭起来。一面哭着,一面整理尸体——把吴小姐的尸体停在厅堂上,把被砍下的头放在脖子边。全家人都守着尸体痛哭,整夜没有断过人。谁知第二天早晨,掀开覆盖尸体的被子一看,只见尸体,不见了人头。吴夫人既死了女儿,又丢了女儿的头,悲伤加上恼怒,就拿使女们出气。她对使女们审问拷打,说她们没有尽心看守好,让狗将头叼去偷吃了。天亮后,吴御史到知府衙门报了案,命令知府迅速破案。知府哪里敢怠慢,即刻打鼓升堂,严令刑房的捕快班头限期捉拿罪犯。但是,三个月过去了,还没有捕到凶手。

因为案情奇特,顿时传遍全县。而小明妻子换头的奇闻,也渐渐传开了。有人就把这一奇闻在闲谈中告诉给吴御史。吴御史听了,非常怀疑。他想:"我的女儿丢掉了人头,他的妻子换了个头,这其中是不是有联系?我倒要弄个清楚。"因此,就暗中派了个老妈子去朱家窥探。

老妈子到了朱家,见到小明妻子面貌和吴家小姐一模一样,就赶紧返回去,把见到的情况告诉给吴御史。吴御史虽是吃惊,但想道:"我女儿的尸体,现在我家停着;我女儿的头,是被凶手杀下来以后,在半夜失掉的。可人家还活着。女儿的头怎么能长在人家的脖子上?可是,看面貌,又确实是我女儿。这该怎么办?"一时间,吴御史也拿不定主意,转而又想:"传说会邪术的人,无所不能。可能朱小明是用邪术杀了我女儿吧。"因此,就亲自到朱家去质问。

小明告诉他:"我妻子是在睡梦中,梦着换了一个头,我也找不出缘故来。要说是我杀了你的女儿,实在是天大的冤枉。"

吴御史不相信,就到府衙去控告小明。知府当然不敢不听,就将朱小明的全家都逮捕到公堂去审问。逐个审问一遍,口供都和朱小明说的一样。知府找不到朱小明的杀人证据,也不敢轻易决断,只得将朱小明全家释放。

小明被释放回家后,向判官求计,判官说:"这好办,我让他女儿自己说清楚。"

当天夜里,吴御史梦见女儿对他说:"我是被苏溪人名叫杨大年的杀害了,与朱小明没有干系。小明因为嫌他的妻子生得不漂亮,所以请十王殿的陆判官取去我被杨大年杀下的头,给他妻子换上。虽然我的身体死了,但是我的头还活着,父母见了她,也如见了我一样。请父亲不要难为朱小明。"醒来后,吴御史向夫人诉说梦情,夫人说她也梦见女儿说了同样的话。

天明后,吴御史就去见知府,把女儿在梦中的话告诉了知府。知府访问了一下,果然有个名叫杨大年的人,就派人把他捉来。经过审问,杨大年供认了自己的罪行。这个疑案终于弄明白了。凶手逮住了,吴御史的疑惑也解开了。

吴御史就准备了礼物,到朱家去探望。见到小明妻子,分明和自己的女儿一模一样,就与朱小明商量,把她认作女儿。朱小明也叩拜了吴御史,认作岳父,并且将小明妻子的头刨出来,安在吴女的尸体上入土安葬。从此,两家来来往往,处得很好。

由于判官的帮助,朱小明不但有了一颗聪慧的心,而且又有了一位美貌的妻子,最后还认了一位有权有势的丈人。按说该可以了吧!但是他并不满足,还想考中进士,因此在家发愤读书,准备应试。可是连着三次进京报考,三次都因违反考场规则,被取消了考试资格。朱小明碰了这三次钉子,闹得心灰意懒。回忆当年判官说的不能大贵大富的话,也认定命该如此,所以从此不再参加考试,在家中安享清闲。

转眼三十年过去了。在一个夜晚,判官在饮酒时对小明说:"实话告诉你,你的寿命不长了。"

小明惊讶地反问:"还能活几天?"

判官以肯定的口气说:"五天。"

小明恳求道:"您能救救我吗?"

判官严肃而深沉地说:"人的生死,不能逆转。我怎能因私情来救活一个该死的人?况且在明理人看来,生和死都一样。物品用的时间长了必损,人活到一定岁数必死。生者不一定都欢乐、死者不一定都悲伤!"

小明听了,觉得有道理,就让家人赶制寿衣、棺材。寿衣、棺材制成以后,也到了第五天。小明自己穿戴好寿衣,自动躺人棺内,合上眼就断气了。

次日,小明妻子正抚棺痛哭,忽见小明隐隐约约地从外边进来。小明妻子以为是鬼,很是害怕。小明走过来安慰妻子说:"我真的是个鬼,但和活着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留下你们寡母孤儿,我心上也实在难舍啊!"

小明妻子听了,泪如泉涌,衣襟尽湿。小明很温存地抚摸着妻子,说了许多安慰的话。妻子慢慢止住了哭泣,向小明说:"自古有还魂的传说,你既有灵为什么不还魂复活呢?"

小明说:"这是天数谁也不能违抗呀!"

"那么,你在阴司做什么事?"

"陆判官举荐我督办秘书工作,也是有委任的官职,工作还顺利,没有什么苦处,请你不必挂念。"

妻子还想再问什么,只听小明说:"陆判官和我一同来了,现在书房等我。请你赶快准备酒菜,我们想痛饮几杯。"说罢,就离开灵堂,朝书房走去。

小明妻子遵照丈夫的嘱咐,备办上好酒好菜,才准备送上去,小明已亲自来端。只听得屋里爽朗的笑声和杯盘的碰击声清晰可辨,和小明活着的时候一样。妻子半夜到窗前去偷看,看不到一个人,不大会儿,就听不到声音了。

自从这天起,每隔三四天,小明就来家探望。有时就留在家中住宿,也顺便料理家事。所生一子,名叫朱玮,年方五岁。小明来了,就抱着孩子玩耍。儿子长到七八岁,小明就亲自教儿子读书。孩子生得也很聪明,九岁时,就能做文章,十五岁就考中了秀才。因为常能见到父亲,竟不知道自己是个失去父亲的人。

自从儿子朱玮考中秀才后,小明回家的次数明显减少了,只是偶尔来一次。有一夜,小明忽然又来了,带着伤感的语气对妻子说:"今夜是我最后一次回家了,我是来向你们告别的。我们见上这一面,以后就要永远离别了。"

妻子和儿子齐声问道:"您要到哪里去?"

小明说:"上司委派我做太华卿,管理华山一带地方,我马上就要起程去上任。以后我管的事情多,路途又相距很远,所以不能再回来看望你们了。"

母子听了,难以抑制永别之情,都抓着他的手臂,哭了起来。

小明悲怆地对妻子说:"不要这样悲痛。孩子已经成人,能够自立。家中的财产,虽不算太富,但还能维持全家生活。哪有百岁拆不散的夫妻呢?"回头又嘱咐儿子说,"你已能自立,要努力做一个正直有用的好人。不要荒废了学业,也不要败坏了家业。十年后,咱们父子还能见一面哪!"说罢,就径自出门走了。从此再没有回过家。

儿子朱玮在二十五岁时考中进士,在朝中做了官。就在这年,朱玮奉命去祭祀西岳华山。路过华阴县的时候,忽然看见对面有一支仪仗队,簇拥着一辆官车,迎面行来。朱玮仔细辨认,车上乘坐的官员原来竟是他的父亲。朱玮看见父亲,就赶忙下马,跪在路边哭泣。小明命令将车停住,低头对儿子说:"你做官的名声很好,我很高兴。"

朱玮跪在地上不起,还希望能和父亲多说几句话,而父亲竟催促他快走。走了不远,又回头望着儿子,解下身上的佩刀,派一个人拿去赠送给朱玮。在远处大声对朱玮说:"把佩刀带在身边,以后保你能升官!"

朱玮想追上去,和父亲团聚。可是看见父亲的车马人从,飘飘忽忽,像刮风一样,一眨眼就看不见了。朱玮站在路旁,呆呆地望着父亲走的方向,心里很不好受。抽出父亲赠给他的佩刀细看,只见制作得非常精致,刀柄上刻着一行小字:"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朱玮将刀入鞘,佩在身边,命令侍从往华山进发。

朱玮后来一直升官,最后做到了兵部尚书。他的妻子为他生了五个儿子。长子名朱沉,次子名朱潜,三子名朱伽,四子名朱浑,五子名朱深。一天夜里,朱玮梦见父亲对他说:"佩刀应当赠给朱浑。"醒来后,他就遵照父亲的嘱咐,把佩刀送给四子朱浑。后来,朱浑的官做到都察院左都御史。

1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