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一物降一物,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它的一套法则,彼此之间相生相克。清朝时期,百姓、官与洋人之间,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百姓怕官,官怕洋人,洋人怕百姓。
晚清时期西方列强用现代化的武器打开了国门,甚至慈禧连自己的脑袋差点都没保住,只能对洋人“心服口服”,上传下效,清朝官员见到洋人都低一头,怕他们不满意告到高层那里,自己丢官丧命。
1870年时,时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处理一桩案件,案件很简单:因为洋人触怒民众,导致这些民众杀死了20几名洋人。这事儿在当时可不是件小事,为了尽早解决,曾国藩没问清缘由就直接抓了几十名同胞,问都没问就立即处死。
“民不与官斗”,这句历尽沧桑、饱经忧患提炼的俗语,透露出升斗小民多少无奈和悲哀。与官斗总是必输无疑,因为力量的悬殊,决定了官民之间的矛盾不可能得到公正的解决。所以普通百姓多以“忍”为上,社会之所以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保持“稳定”,正是以老百姓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为前提条件的。
但洋人为什么会怕平民百姓呢?因为在百姓眼里,那些洋人并不是权势的象征,只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异族人,并抱着一种本能的排斥心理。
三元里的民众曾经自发组织起来,抗击外国侵略者,让他们感受到中国老百姓的威胁。在战斗中,三元里老百姓吼出时代最强音《申谕英夷告示》。他们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太平军名将李秀成挥师上海,两次与美国人华尔组织的洋枪队激战,两次均击败洋枪队,还打死了洋枪队头目华尔。义和团运动更是打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与西方侵略者进行了一场英勇抗争。还有各地零零散散的杀洋人事件,都让他们觉得清朝官员是好欺负的,但是中国老百姓是不好欺负的。
现如今,这一规律变化了吗?
[抠鼻]错了,清朝是上上下下都恨透了洋人了。要不然慈禧与洋人一同灭义和团之时也不会连带那么多满汉官员与义和团一同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