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以来我军收复的第一座城市——腾冲。
没错,就是腾冲。
激战127天,
7000日寇惨死,
打到日军军官集体自杀。
这里至今依然坚守着一个原则,
那就是不给日本人提供住宿,
也不给日本人提供任何食物。
它是华夏大地上最有骨气的一座城市。
01
在腾冲的来凤山有一座国殇墓园,
这里沉睡着9618位阵亡的将士。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
在地势最低的另一侧,
有一座非常特殊的坟包,
墓碑上没有任何人的名字,
只有两个硕大的汉字——倭琢。
而在“倭琢”的旁边跪着四头日本兵的雕像。
上世纪70年代,
日本以10亿投资为诱惑,
想要拆除这四头雕像。
一个如此贫穷的边陲小镇,
还有什么比发展经济更重要呢?
日本人自信的以为腾冲一定会同意,
不过为腾冲人民断然拒绝。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发生在这座城市的腾冲战役。
1941年12月,
日军在偷袭珍珠港之后,
随即开始大举南下,
为了切断我国与外界联系的
最后一条通道——滇缅公路,
日军开始疯狂向云南进攻,
由于守卫司令龙绳武畏战逃跑,
仅292头日军就占领了腾冲。
之后,
丧心病狂的日军开始在城中烧杀抢掠,
数万百姓惨遭杀害,
整个腾冲陷入一片火海。
时间到了1944年春天,
此时的腾冲落入日军之手已有两年时间。
这个时候的日军已是强弩之末,
中国战场终于进入了全面反攻阶段。
为了收复腾冲,
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
于1944年5月强渡怒江,
向腾冲的日军发起反攻。
面对远征军的来势汹汹,
日寇决定依靠地理优势死守腾冲。
作为西南边陲要冲的腾冲,
自古就有加固城墙的习惯,
而且这里的城墙都是巨石构筑的,
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年龙绳武不放一枪,
将这个天然的堡垒拱手让人,
今天在攻打腾冲,
可谓是难上加难。
时任远征军司令的卫立煌;
命第二十集团军从滇缅公路北侧直冲腾冲,
日军占据着来凤山高地,
战斗打得异常惨烈。
盟军以12架飞机为先导,
在来凤山上空投下上百枚的燃烧弹。
当时的腾冲百姓都站在附近的高处远眺。
腾冲的两军交锋,
看到远征军在城下艰难作战,
很多老百姓自发跑到战场为战士们背沙袋、送子弹、送食物。
为了打开城墙,
远征军想了很多办法,
一度将炮弹与坚韧物结合钉住在城墙上。
这样爆炸后,
腾冲的城墙就能被打开一个十多米的口子。
如此反复多次,
战士们终于冲入了城内。
不过走投无路的日军并没有缴械或者溃败,
而是做出了殊死搏斗的态势。
因为建筑都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日军早把这里的建筑当做据点,
两军拼杀,
尸体堆满了巷子,
鲜血流的满街都是,
远征军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战况犹如20集团军会战概要里记述的: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
一天推进不过几米,
被包围的日本第148连队的士兵弹尽粮绝后,
甚至开始吃起尸体。
1944年9月14日,
日军148连队护旗手见败局已定,
决定焚烧天皇连队旗。
要知道天皇联军军旗对日本意义重大,
因为这是日本天皇亲自授予的旗子。
02
1944年9月,
远征军渡过怒江后的第127天,
伴随着军旗的焚烧,
上至中将指挥官下至做饭的火夫,
7000多日军终于被远征军歼灭无一漏网,
集结在附近的百姓蜂拥的冲进城市,
为战士们呐喊助威。
然而,
尽管远征军赢得了这场战斗,
甚至全歼敌兵,
但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
我军伤亡军官1200多名、
士兵17000多名的巨大代价。
战后有一名老兵回忆到:
战后最激烈的时候,
有一个连队刚发起一波冲锋,
没一会,
连队的火夫挑着饭菜去给士兵送饭,
发现没有一个人过来食用,
因为整个连队的人全部牺牲了,
一个都不剩了。
伙夫们想着上顿饭还都在,
怎么这会就全没了?
伙夫挑着饭菜在山头一阵痛哭。
腾冲一战
一共打了127天,
大大小小的战役四十多次。
日本指挥官以及藏重康美大佐以下的军官,
除了被击毙的,
剩下的全部集体自杀。
这是抗战以来我军收复的
第一个被日本占领的城市。
更重要的是,
这一战是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是华夏即将走上反击之路的标志。
战后,
当地名士李根源经过多方奔走,
在腾冲修建了一座陵园,
取《楚辞》国殇篇,
所以命名为国殇墓园。
陵园里安葬着3346块腾冲阵亡将士的墓碑
和19块盟军战士的墓碑。
而对于那些日寇,
为了表达人道主义精神,
腾冲老百姓大发慈悲的
把日寇尸体双手反绑埋在倭冢里,
并在旁边又雕刻了四头日军雕像,
下跪为我阵亡将士谢罪,
为中国人民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