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阔别大陆34年的柳卓寿,历经波折,终于在56岁这一年踏上故乡的土地。他满怀激动地敲开自家的大门,一心想弥补这些年的过错。
可是父亲没了,母亲不认,儿子不识,原配妻子更是直言别再回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她们为何会这样?柳卓寿又该何去何从呢?
近乡情怯,相逢不相识从柳卓寿意外得知,有办法回大陆探亲时,就想方设法探知家乡亲人的近况。一个美国朋友帮他打听到,他的父亲早已离世,只有母亲和妻儿相依为命。
他离家的时候母亲已经四十多岁,妻子还要照顾一岁多的儿子,这34年他们是怎么过活的?现在又过得怎么样了?
思乡心切的他,一路途经美国、日本,才辗转回到家乡青岛。近乡情怯的他,鼓足勇气敲响家门,开门之人疑问:“你是谁?”,敲门之人回答:“我是柳卓寿。”
本是亲生父子,跨越34年的相逢,却是谁都不认识对方。一岁多的婴儿已经成长为家里的顶梁柱,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如今已是两鬓斑白,一问一答尽是心酸。
柳卓寿自己都已老了,她的母亲更是老得已经认不出自己的儿子了,面对儿子跟前跟后的陪伴,却是吓得不敢睡觉,更是害怕得向自己的儿媳妇求助。
迟来的孝心感动不了苍老的母亲,柳卓寿内心十分悲痛,善良的原配妻子还安慰他:妈只是太思念你,接受不了,才渐渐忘记的,以后会好的。
面对妻子的安慰,柳卓寿明白,自己不仅亏欠母亲、儿子,最亏欠的是妻子。当初自己一声不吭地走掉,一大家子的重担都担在妻子的肩上。
风波起,被迫离家1949年,兵败的国民党强征民兵,身为普通裁缝工的柳卓寿并不想被抓壮丁,眼看逃不过,就投靠了身为部队连长的姐夫,以求庇护。
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部队要求紧急撤退,柳卓寿和连长姐夫都被迫逃往台湾。原以为只是短暂离别,谁曾想是34年的两岸相隔。
不然两人绝不会丢下父母妻儿独自上路,到台湾后不到一年,柳卓寿就退伍创业。他并不擅长做生意,又是那样的大环境,从裁缝店到西服店,几经周折,才慢慢走上正轨。
事业蒸蒸日上,也难掩思乡之情,所以他才会排除万难也要回乡探亲。可探亲总有时限,不可能一直这样,他有必须重返台湾的理由。
重返台湾的理由不管是辛苦攒下的家业,还是生活了三十多年的街坊、朋友,都不是柳卓寿重返台湾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是他在台湾组建了新的家庭。
到台湾七年后,眼见归国遥遥无期,柳卓寿再婚,娶了一个比他小9岁的台湾女孩。两人携手度过最艰难的岁月,育有两子一女,这同样是他无法割舍的亲情。
两头都放不下的柳卓寿,选择向原配妻子坦白,没有预想中的愤怒、失望,而是理智地劝慰:不要辜负人家,以后不方便就不要再回来了,这里有我。
那一刻柳卓寿大受震撼,愧疚达到顶峰,很想不顾一切留下,可是最终还是说不出口。回到台湾后,柳卓寿给家里寄了钱财,改善了一大家子的生活。
对于柳卓寿寄钱回去,他的台湾妻子是赞成的,毕竟有母亲和儿孙需要照顾。但是对于一起回乡,她始终没有松口。
世事两难全面对丈夫的耿耿于怀,他的台湾妻子提出让他们来台湾过些日子。母亲不宜远行、孩子各有生活,最后去台湾的只有原配妻子。
一开始大家都挺高兴,渐渐地台湾妻子不高兴了。孩子一口一个大妈,丈夫每天带着到处游玩,渐渐地她心里就很不平衡,因为她还没有退休,每天和丈夫相处时间很短。
时间一长,大家都意识到了她的不满,原配妻子便提出要回家。即使柳卓寿不答应,也不是长久之计,时间越长矛盾越多,最终原配妻子还是回到了家乡。
柳卓寿始终放心不下家乡的亲人,甚至提出全家回去定居,大度的原配表示愿意把大屋子让给他们住,柳卓寿大受感动,多次劝说台湾妻子,却始终未能如愿,抱憾病逝。
战争无情,当时不知有多少人妻离子散,幸运的柳卓寿,有原配妻子一生坚守,更是与家人重逢,又有多少不幸的人天人永隔,至死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