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日本文部省修改教科书,把原有的记载日本侵略中国,实施南京大屠杀的内容,修改为“进入”中国。当时,中国老百姓,尤其是南京的老百姓听说后非常气愤,就写信给市政府说要捐款,要求市政府为死难的同胞建馆、立碑、编史。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南京市政府,顺应民心,开始着手筹备建立纪念馆。经江苏省的批准,首先成立了一个“南京市编史、建馆、立碑办公室”,12月13号,他们在江东门这个地区立了一块碑,搞了一个揭碑仪式,然后就正式开始筹备。
当时什么都没有,他们就到南京市档案馆、图书馆、第二历史档案馆去查。就这样,查到了很多过去审判日本战犯的资料、日本军队拍的1000多张照片、老百姓写给当时的自治会要求救济的呈文材料。另外,就是寻找到重要幸存者、见证人。
建馆地点为什么要选在江东门呢? 1982年,全市进行了一次文物普查,老百姓说这个地方是当年屠杀的现场,而且也是埋尸的重要场所。1984年这个馆还没有建的时候,这个地方是一片菜地,菜地中间有一个大坑,老百姓挖出来尸骨就往坑里一丢,这个坑上面就盖了一层油毛毡。后来,这些尸骨全都保存在了尸骨陈列室。
1985年的春节,大年初一,纪念馆 (老馆) 破士动工,3个月就建好了。建好后马上布展,展示大家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同时,全市立碑,一共17块,分布在各区。纪念馆8月15号落成开放,其他的各个碑也在当天揭碑。
建馆以后,中外反响很大,很多日本团体或个人也到这里来,都要求开座谈会,要求会见幸存者。馆长就把一些幸存者请来,跟日本参观者见面,开座谈会,展示他们身上的伤疤。当时一共有40多个国家的民众和团体到这里参观。
我们一方面希望用历史事实来揭露日军的暴行,让老百姓不要忘记过去的这段历史,并且教育人民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增加青年们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我们也用这段历史来展望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