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青春期孩子有“兵法”:停止“唠叨指责”,学会“正向激励”,就够了!

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 2024-11-09 15:42:37

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到底能有多可恨?儿子今年12岁,读小学六年级。他原本成绩还可以,虽然不是名列前茅,但也基本能考个班级十名左右。平时也算听话,我让他做什么题,上什么辅导班都能照做。但最近半年,也许是到了青春期的原因,我明显感觉他开始不受控了,还有了厌学的倾向。对学习不上心,老想看电视、玩手机。写作业效率低下,心不在焉,错的题也不愿意改。让去的补习班,总是推三阻四不想去,或者跟我谈条件,要减少几节课。

平时我没少训他、骂他,甚至打他,要求他好好学习。他总是答应会做到,但学习还是一如既往的没动力。我很生气,质问他为什么屡教不改,到底想不想好了?可儿子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任凭你怎么吼,怎么生气,他都不往心里去。

周末放假时,我看到他一直在看电视,问他今天的作业完成了吗?他头抬都不抬,直接告诉我没有。我强忍着怒气问:“没写完你还好意思看电视!你为什么不写作业?”儿子坦然的说,都是重复的内容,不想写。我一听,怒气蹭一下就起来了,再看着他那副滚刀肉的样子,我一把将他扯起来,朝屁股上啪啪就给了他两巴掌。但令我没想到的是,儿子竟然使劲把我推开,我一下摔在了地板上。

那一瞬间,我整个人都呆住了。妈妈教训孩子天经地义,何况是他有错在先,可他竟然还手打我!愤怒、失望、伤心.....种种情绪混合在一起,我真的太伤心了,觉得我这个妈,当得太失败!从那天开始,我就没再跟他说话。我在等儿子的一个道歉,再原谅他,教育他。但令我更没想到的是,几天过去了,儿子也没理我。他好像完全不觉得自己错了,更乐得我在生气,不去管他学习。我越想越寒心,觉得孩子真是白养了!如果能重来一次,我肯定不要孩子,不生这个玩意!辛苦付出都为了他,到头来就是给自己找气受的!

可冷静下来,又放不下:儿子毕竟还小,刚刚进入青春期,已经这样厌学叛逆。如果现在我放弃他,以后学习跟不上,考不上高中,上不了大学,那之后不彻底废了吗?我那几天真的非常气恼,也很寒心:为什么孩子小小年纪,竟然会对我动手?接下来我该怎么管,才能让他不叛逆,愿意听我们的教育?迫不得已,我也去看了很多管教青春期孩子的书,资料,自己通过学习,也一点点搞懂了,如何面对、教育青春期孩子。

现在想想,当时孩子会还手,并不是一件坏事。引导的好,反而会成为他一生懂得维护自我权益,懂得保护自己的底气。虽然父母和孩子,一个是成年人,一个是儿童,但作为人的基本感受都是相似的。当你生气孩子不懂事时,孩子也在不满你的责怪;当你指责孩子快把你气死时,孩子也快被你逼疯了。当你动手打孩子,孩子动手还回来,也是人的本能反应。

在面对危险时,人有三种基本的反应模式,分别是战斗、逃跑和呆住。这三种模式,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下面我给大家详细分析一下。

当我们看到孩子的问题,尤其是屡教不改时,家长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生气发火;轻则骂一顿,重则在怒气下动手。因为成年人占据力量和心理优势,孩子在小的时候,大部分会选择“逃跑”的模式——大人已经骂我了,我还是赶紧学习、写作业吧,别一会更生气了,再挨打。

(表面看起来就是孩子乖乖听话了,实际上是在逃跑,避免父母的责骂。)也有一部分孩子会“呆住”——太害怕了,不知道该怎么反应,僵在那里,大脑一片空白。(表现出来的就是,孩子默不作声,整天都是呆呆的,没有一点孩子该有的朝气。)只有极少的孩子,会选择反抗,比如——跟家长对骂,或者还手。(表现出来的,就是孩子不服管教,叛逆不听话,厌学不懂事。)

家长在教训孩子时,都希望孩子改正不要反抗,赶紧去学习、写作业。但这样的反应模式,反而说明孩子已经麻木了,被“治”的服服帖帖了,并不是一件好事。这样的孩子,内心缺少力量,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变成没有一点点内在动力的“木偶”,家长催一下,动一下,毫无进取心。

很多孩子长大后跟原生家庭关系不好,就是因为小时候被暴力管制的后果。而且,这种无力感会贯穿到他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很多事还没做,或者刚尝试,孩子就放弃了;不管做什么,孩子都会认为自己不行。所以,孩子的反抗,只要家长正确应对反而是好事,不仅可以借机修复亲子关系,保护孩子的内心力量;还能让孩子产生抗争意识和经验,未来不被他人操纵欺负。那我是怎么做,才能正确引导孩子,化解当前的叛逆危机呢?2个关键:家长首先要做好情绪管理,再采用正确的沟通方式。

先放下家长总想“管教”孩子的“执念”,做好我们自己的情绪管理,不用指责、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其实,这就是镜像神经元的作用。大脑中存在一种解读心灵的细胞——镜像神经元,人的行为很容易受其影响。镜像神经元让我们看到别人的动作时,会不自觉重复做相同的动作。比如,当看到别人微笑,我们也会不自觉上扬嘴角;当看到别人流泪,我们也会感到低落。

我扇儿子的两巴掌,就通过镜像神经元的作用,让这个动作复刻在孩子的大脑之中。在被打的时候,怒气值上升的青春期儿子也学着我的方式,直接还了我一巴掌。所以,想要避免孩子有样学样,复刻父母身上的暴力行为,或者生气发怒等情绪模式,家长最应该做的,不是去纠正孩子,而是做好自身的情绪管理。如果任由情绪支配言行,那我们只会按照原始的本能反应,去批评、责怪、打骂等方式来对待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必然会让孩子更加叛逆。

我看了一些情绪管理的相关书籍和心理课,以及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类书籍,有针对性的学习提升,调整认知。过去,我经常因为一点小事,跟儿子生气,发脾气。尤其是涉及到学习的事,情绪总是急躁,日积月累,其实破坏了亲子关系。现在,通过了解自我,提升情绪管理的能力,再遇到事情时,我不再那么容易上头了。看到儿子看电视,不学习的时候,我也不会一股火上来,着急去催他骂他。而是试着跟自己的情绪对话,将儿子的行为和我的反应分开。改变了“一点就着”的情绪反应模式,不再去盯着儿子,批评他,指责他,儿子开始愿意靠近我了,亲子关系也日渐缓和。

改变沟通方式,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看见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不断肯定、强化,引导孩子越做越好过去,我跟很多妈妈一样,面对孩子时,总是不自觉地采用说教、命令的口吻。一旦孩子不听话,不照做,就会各种批评责骂。这也导致儿子越来越不爱跟我交流。我问他什么,都简单几个字回应下,不肯敞开心扉。这种沟通方式,在孩子小的时候,会起到明显的效果。所以我一直也没发现,这种方式有什么不对。但伴随孩子年龄的增长,尤其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必然会反抗。

因为这种沟通方式带来的听话效果,建立在不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所以,想要化解孩子的对抗,家长就要采用科学的沟通方式。沟通中,有一个“55387”定律,即55%+38%+7%=100%。意思是,决定沟通效果的55%,是沟通时我们家长的态度,包括你的神态、表情、动作等等。38%,代表沟通的语气,哪怕是一样的话,也会因为不同的语气,产生完全不同的沟通效果。只有7%的效果,来自于沟通时说的具体内容。而这7%的内容,反而是大多数家长最在意的,所以教育效果总是不理想。现在想想,我管教儿子时,从来不注意表情和语气,那7%的沟通内容,还经常都是指责和命令:你看看别人!自觉点,别逼我骂你!

带着不良情绪去表达,孩子完全听不进去我说话的内容,反而会进行情绪的反抗。最后,就变成我的单向输出,重复唠叨,根本起不到效果。

现在,我牢记沟通中的55387定律,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晚上,儿子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我跟老公说点事情,他也过来插嘴。我没像之前那样呵斥他:“怎么一学习就坐不住?赶紧回去写作业!”而是温柔理解:是不是学习累啦,过来休息会儿,吃点水果。儿子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吃了几口水果就跑回屋写作业了。这一次,他写的很专心,交给我检查时,发现完成的很不错。我很高兴:“儿子,你看你多棒啊,写的又快又好!”他想了想,说:“因为今天题没那么难,要是不会的题多,我就不爱写。”

要是过去,我肯定会说:“什么题难,就是你不努力!”现在,我会像聊天一样展开,跟他探讨,今天是如何专心,带着他一点点去发现,他做对了什么,并且表达肯定,强化他的正面行为。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肯定、强化,儿子的表现越来越好,对学习上心了很多,自我要求、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扁的越来越好。我对他做得好的地方不断肯定,让他感到被看见、被尊重、被支持,他的注意力和心力,也从跟我对抗,变成了用在学习上。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教育孩子这件事,要想孩子听得进你的话,并且愿意按照你的建议做,指责、打骂、强硬管教都是没用的!只有做好看见、肯定、强化、引导才是关键!另外,请一定记住——每个孩子都是愿意进步的,都有一颗向好的心!只要家长保持成长的心态,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并给孩子科学的引导,就一定可以帮助孩子越来越好!一起加油~

0 阅读:0

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

简介:擅长处理青春期阶段孩子厌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