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行军路上,刘震司令员要求妻子李玲把孩子丢下,李玲怎么做

冰点历史 2024-02-22 08:50:15
前言

刘震上将与妻子李玲的感情非常深厚。

他们夫妻彼此相互扶持着走完了一生。不过,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中,刘震和李玲曾因孩子问题,发生过激烈的争执。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彼此倾慕

刘震于1915年3月出生在孝感县(今孝昌县)刘家嘴一个贫农家庭。

刘父刘德显,母亲汪氏,夫妇俩一生尽管勤劳苦干,但仍难以糊口度日。刘震5岁那年,汪氏积劳成疾,离开人世。

5年后,刘父哮喘病又发作了,家庭生活越来越艰难。这样一来,刘震7岁读私塾,10岁就辍学。

后来,刘震在家就帮父亲干家务活,俨然成了一个小大人。

1926年底,刘父要儿子去学木匠手艺,刘震听话照做,从此开始了学徒生活。

1927年,北伐战争影响到孝感,少年的刘震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

1931年,刘震参加红军,分配在陂孝北县红军游击大队当战士,从此他开始了戎马生涯。

193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秋,刘震任344旅独立团团长。这年,部队来了几个女同志,李玲就是其中的一个。

李玲从抗大和延安女大毕业后,一直向往着抗日前线烽火连天的战斗生活,于是就主动申请去前线,同行的有一百多人,其中女同学四、五人。

李玲一行于1939年初来到八路军总部,春节过后,刘少奇亲自谈话,确定分配一部分同志去新四军工作,在途经冀鲁豫时,同杨得志、刘震等同志率领的八路军344旅一部相遇。

因工作需要,李玲与几个同志被组织上留在了344旅,分配在政治部工作。

当时,李玲经常从同志们口中听到有关刘震的情况,知道他是一个作战勇敢、经常打胜仗的指挥员。

后来不久,为了开辟和扩大敌后根据地,上级将边区部队统编为冀鲁豫支队,刘震任支队第1大队大队长,李玲到支队随营学校任文化教员。

因工作关系,两人慢慢有了接触。

当时部队经常执行作战任务,很少有固定驻地。每当部队分开行动时,刘震便给李玲写信,谈工作、谈理想。

终于有一天,刘震对李玲表露了心意。

1941年4月,刘震和李玲经组织批准结为革命伴侣。

发生争执

在李玲看来,刘震是个感情非常丰富的人。

李玲怀第一个孩子时,刘震时常在晚饭后陪妻子散步。

有一天刘震因有事,李玲一人出去随便走走,不一会功夫,天下起了小雨。

刘震让警卫员给李玲送来雨具。回来后,刘震对妻子说:“听人讲,女同志怀孕时不能淋雨,否则对大人小孩都不好。”

李玲听后,既惊讶又感动!

刘震从小失去母爱,参加革命后又长期忙于行军作战,戎马倥偬。婚后,李玲的温柔照顾,让刘震感到从未有过的安宁和幸福。

1941年秋天,天气渐渐的凉了,李玲把当年由老家投奔延安时带出来的一件旧毛衣拆了,给刘震织了一件新毛衣。

刘震他穿上后非常高兴,逢人就说:“看,这是李玲给我织的毛衣。”

平日里,刘震对子女既疼爱又严格要求。他总是教育孩子们要努力学习,将来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尽管刘震非常疼爱孩子,但由于他以毕生的精力献身于革命,实际上对孩子们照顾得很少,他常常为此感到内疚。

刘震和李玲的大孩子出生于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年代,那时部队经常行军打仗,随时要应付日军的突然“扫荡”,很少有固定的驻地,有时一天就要换一两个地方。

1942年10月,大孩子小兵刚满四个月的一个早晨,李玲正在喂奶,警卫员急匆匆地跑来说:“快走,首长已带部队转移了,叫你抱上小兵赶上去。”

李玲急忙收拾东西抱起孩子就走,好不容易才赶上部队,差点耽误了部队的行动。

在行军途中,李玲艰难地抱着孩子跟进,偶尔孩子啼哭要制止也是不容易的,这就会影响部队的隐蔽行动。为此,刘震不止一次的动员妻子把孩子丢下。

可李玲因舍不得孩子,一直未同意。

刘震就反复做妻子的工作,在他的劝说下,李玲提出:“要留,我就和孩子一起留下。”

话一出口,刘震就严厉的批评道:“你是共产党员,革命军人,怎么能随便离开部队呢?孩子留给老乡,还可以找回来,即使有意外,我们还年轻,将来还可以再要孩子。”

刘震见妻子还在犹豫,就耐心地对她说:

“我理解你作母亲的心情,我也不是不疼爱孩子,但现在是战争时期,作为一名指挥员,我要对部队负责,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我们虽然是孩子的父母,但我们首先是革命军人,必须首先服从革命斗争的需要。”

其实,这些道理李玲也懂,只是舍不得孩子。

考虑了许久,李玲同意了。

就这样,夫妻俩给孩子改了姓名,交给了一个可靠的姓田的妇女,当老乡把孩子抱走的那瞬间,李玲禁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此后,344旅行军作战再次路过这个村庄时,偶然碰见老田抱着小兵站在村口哇哇的哭,李玲立刻接过孩子紧紧抱在怀中。

后来作战越来越紧张,仗也越打越多,部队走南闯北,条件更加艰苦,孩子只好临时送走又接回,接回又送走,来回往复。

大孩子就这样在动荡不定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和少年,刘震常为此感到痛苦和内疚。

相濡以沫

刘震是个工农出身的指挥员,他深知知识的宝贵与重要,常常因为学习而废寝忘食。

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期间,刘震总是一回到家就抱着书本不放,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晚上一直到深夜。

妻子催他早点休息,他说:“战争年代没有时间学习,现在和平了,我们这些老同志能进军事学院学习是很幸运的事,一定要刻苦学文化、学军事,弥补知识的不足,否则将来怎么指挥现代化战争呢?”

刘家有一本《四角号码字典》,都被刘震翻烂了,李玲一直仍珍藏着。

睹物思情,每当看到这部字典,李玲就会想起刘震伏案苦读的情景。

据李玲回忆说:

“他不仅自己学,还带动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他经常就某个字、某个问题同我一起探讨。在他的影响下,全家人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我们经常在饭桌上、电视机前讨论学习上的问题。”

热爱学习,勤于笔耕,这就是刘震留给全家人宝贵的精神遗产。

刘震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对党和毛主席的信仰从未产生过动摇。战争年代,党指向哪里,他就打到哪里。和平时期,无论组织上要安排他做什么工作,他都毫无怨言,从不讲条件。

1973年,刘震恢复工作,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因一些原因,作为军区主管训练的副司令员,不能参加常委,但他仍如往日一样默默无闻地工作,专心抓自己分管的事情。

刘震对党的事业兢兢业业,却很少考虑自我。

他有病,自己从来不开口,每次都是妻子发现他的病情并督促他去医院检查、治疗。

刚调新疆工作时,刘震为了把自己在特殊年代的损失夺回来,日以继夜地苦干,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还不休息,毫不顾及自己被摧残的身体。

当妻子发现他鼻子突然肿大,紧催他去检查时,刘震说刚来工作就去看病,影响不好。在妻子反复说服下,刘震才去医院做了检查,排除了鼻咽癌。

1981年,刘震出现尿血,很长时间没当回事,在妻子再三劝说下,他才去检查,结果是膀胱癌,手术整整做了四个小时。

每当想起这段事,李玲就感到十分伤心。

刘震和李玲共同生活了50余年,太多的感情不是只言片语就能描述完的。正如李玲所说,刘震永远活在她的心中!

1 阅读:38

冰点历史

简介:这里有最精彩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