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50后,感觉可以回忆的故事越来越多,朋友却越来越少了。
前一阵儿30年前的大学同一个寝室的同学,连续到北京几次,每次来都要叫上我们在京的同学吃饭,还美其名曰要一起做点赚钱的项目。
刚开始大家热情还很高,但是聚了4-5次之后,
没有什么进展之后,大家的热情也就没了,再来的时候,约着一起吃饭时,大家也就没有热情再参加了。
可能人生就是这样吧,到了一定年纪,慢慢习惯身边人的来来往往,也终究会看淡那些渐行渐远。
不需要特别去维系什么关系,也不需要刻意迎合什么人,
当你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放下时,就是中年人最大的通透了吧。
01 缘分尽时,不必纠缠,说来其实都不是双方的错人和人之间,到底是怎么走散的?
原因其实很多。
时间、空间的阻隔、生活圈子的变化,都会导致一段关系走向结束。
有一次,20年前的初恋女友从外地来京,说有十多年没见了,要是在京就一起吃个饭聊个天。我们都已经结婚生子,平时也是极少联系,所以想想,即使普通朋友来京,也是要请吃个饭的。
到了车站,接上她,到了一个饭店,忽然有了太多的陌生感,
想当年热恋时,真的是好的如胶似漆,恨不得一天24小时黏在一起
山盟海誓的话也不知道说了多少
但是好像就在某个清晨,我们互道了一声再见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了
电话号码一直躺在电话簿上,微信里也有联系方式
但是就那么悄无声息的,互相很有默契的再也没有联系过了
这次再见,吃完饭,喝完酒,再次互道再见时,互相还拥抱了一下
但是再也没有如当年那样的任何心跳加速的感觉了
中年以后才慢慢发现,任何关系,都是阶段性的。
就像张爱玲,曾无比真心地夸赞好友炎樱生动有趣,后来却用嫌弃的口吻说道:
“我不喜欢一个人和我老是聊几十年前的事,好像我是个死人一样。”
那些过去和我们有过交集的人,共同的话题也停留在了过去。
当彼此的心境、处境发生改变,就不再适合同行。
缘分已尽时,与其苦苦纠缠,不如静静退场,让过去的故事圆满落幕。
02 三观不合,无需勉强,最不能改变的就是每个人的价值观有一次,请一位大厂的培训总监吃饭,作陪的还有两位讲师,聊着聊着就讲到中外关系上,虽然这位大佬已经认识了很长时间,也一起也吃过不少次饭。
但这样敏感的话题还是第一次聊,忽然发现我跟他的三观差距太大,他一直在炫耀自己的孩子已经到了外国上了大学,马上就要在那里工作了,国内的环境不好,只适合挣钱,以后他也要出去云云。
我没有任何贬低他的意思,只是看着他经常在讲台上如何给新员工,给客户讲爱国的片段,没想到私下里是这样的另一副面孔。
这个世界上,话题也许可以磨合,观点却无法将就。
一旦出现观念上的差异,再深厚的交情,转眼就烟消云散。
真正的距离从来都不是物理距离,而是人与人之间观念的差异。
道不同不相为谋,那就各走各路,各自安好。
允许别人的不同,也接受因分歧导致的离散,是中年人真正的成熟。
后来跟这位大佬还有过业务上的交流,但茶和饭是再也不想吃了。
中年以后,大多看透了人性,明白了人心。
对于那些虚伪的人,不用苦苦追问,只需不动声色地远离。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本质上是筛选的过程。
中年以后才明白,我们与别人的渐行渐远,不是曾经感情不深,而是如今彼此不再适合同行。
破裂的感情,就随它去;走失的朋友,就让他走。
走过聚散无常的匆匆岁月,我们终会在合适的时间,再次遇上合适同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