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编辑:夏有喃风
现如今,都市生活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裹挟着每个人不停向前,焦虑、压力、996、内卷……这些词语成了都市人的日常。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渴望逃离喧嚣,回归自然,寻找心灵的宁静,可实际真正能勇敢踏出这一步的人,却是没有几个。
叶子,一个90后内蒙古女孩,就做了这样一个选择。她放弃了都市生活,在云南的山谷里,建造了自己的“桃花源”——维岛。
2016年,叶子第一次来到云南石鼓镇的山谷,这里与世隔绝,三面环河,只有一座简易的木桥连接着外界,汽车都无法通行。
周围是高耸的峭壁和茂密的原始森林,像天然的屏障,将这片12000平方米的土地与外界隔绝开来。
这片土地大部分荒芜,仅有8亩耕地,还有两户居民即将搬走。
大多数人看到的是一片荒凉,但叶子却一眼就爱上了这里,她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看到了自己一直寻找的“桃花源”。
租下土地后,叶子开始了艰辛的建造过程。
没有水,没有电,没有网络,物资运输也十分不便,所有的一切,都要靠她自己。
她像个真正的“鲁滨逊”,独自一人,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一点一点地建造自己的家园。
她先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入手。为了解决电力问题,她自学组装了一套太阳能电池板。
为了解决用水问题,她将山泉水引入农场,她还修缮了即将搬离的居民留下的老房子,用山上砍伐的树木制作门窗。
她给这个地方取名为“维岛”,寓意多维度、包容一切。
维岛的建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叶子将维岛设计成三层结构。
顶层是她的居住区和实验性农田,中层是动物的家园和废水处理系统,底层靠近河边,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冥想空间。
这样的设计,既满足了叶子的生活需求,也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在维岛,叶子过着自给自足、零废弃的生活,她和各种小动物作伴,有一只鹅、一只鸭、两只狗、两只猫、一窝兔子和七只鸡。
它们在维岛上自由自在地生活,几乎处于半野生状态,叶子会给它们提供食物和必要的照顾,也会花时间陪伴它们,和它们聊天。
随着时间越来越长,维岛也慢慢成为了一个“小社会”,她发现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
公鸡会在母鸡下蛋时守护在旁边;鹅很记仇;鸭子胆小;公猫很爱跟着她;母猫喜欢到处跑;狗竟然会攀岩,但和自己养的大鹅关系不太好,见面就能闹起来。
叶子的菜园不大,但足够满足她一年的蔬菜需求,她采用可持续的农耕方式,小规模种植,注重生态多样性,尊重自然规律,拒绝使用任何杀虫剂和化肥。
她相信大自然有自己的调节机制,蚜虫来了,瓢虫就会来吃掉它们。
事实证明,她是对的,现如今的维岛上每年都能看到三四十种昆虫,它们形成了一个完整食物链,维持着生态平衡。
为了践行零废弃的生活理念,叶子做了很多尝试。
她不用卫生纸,而是使用可清洗重复利用的布料,她用蚯蚓处理厨余垃圾,其他无法降解的垃圾则被她收集起来,做成装饰品。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她甚至连卫生巾都是用布做的,清洗后可以重复使用。
叶子的生活方式,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她毕业于中央美院,曾经在北京的写字楼里上过三个月的班,也曾在宋庄艺术区做过两年的装置艺术。
但她始终觉得这些都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写字楼里的格子间让她感到压抑,装置艺术的材料浪费也让她感到不安。
她的内心渴望一种更简单、更纯粹、更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在父母的鼓励下,叶子开始了独自旅行,她背着背包,走遍了世界各地,最终在泰国接触到了“朴门永续”的理念。
这个理念强调人类应该自己设计自己的生活环境,减少对工业化的依赖,和谐处理与大自然的关系。
叶子被这个理念深深吸引,她觉得这正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生活方式。
维岛上的独居生活,给叶子带来了内心的平静,她远离了都市的喧嚣和浮躁,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在这里,时间仿佛慢了下来,她可以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感受自然的 rhythm。
她会花很长时间观察动植物,也会花很长时间冥想,放空自己,她很少与外界联系,有时候甚至好几天都不说一句话,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怡然自乐。
叶子的故事,对现代人有着深刻的启示。
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如何平衡生活与心灵?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叶子的经历告诉我们,答案或许就在于回归自然,简化生活,倾听内心的声音。
叶子的未来愿景,是将维岛打造成一个可持续生活的样本,供更多人学习和体验。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朴门永续的理念,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她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桃花源”,只要我们愿意去寻找,就一定能找到。
“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的这句古诗,或许就是对叶子在维岛的生活最好的诠释,维岛不仅是叶子找到的心灵归宿,也是她对可持续生活的探索和实践。
她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桃花源”,去创造一种更和谐、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我们也需要一片属于自己的“维岛”,让心灵得以休憩,让生活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