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救灾手段千千万,但论起用涨价救灾的事,北宋王朝的千古名臣范仲淹还真是让人印象格外深刻。
大家都看到这个消息了吧,您怎么看?(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首发原创)
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范仲淹已经年近花甲,这位老人虽然经历过庆历新政失败,但他并没有就此丧失为国为民的初心,就在前两年,他还在河南邓州写就了名垂万古的绝世名篇《岳阳楼记》。可即便是高风亮节,才华出众,范仲淹也阻止不了守旧派疯狂弹劾他。
仁宗皇帝本来还给范仲淹留了个后手,让他就待在汴梁附近不到百公里远的邓州,可终究还是没有抵得过守旧派们的集体攻诘,怎么办呢?皇帝虽然一言九鼎,但也不能真的就唯我独尊,所以皇帝还是决定将他发配到更远一点的地方。
毕竟还是一对有点感情的君臣,仁宗皇帝当然不会全听守旧派的话,他最终将范仲淹调往了离中央政府更远一点的浙江杭州,并任命他为杭州知州。当时皇帝大概是这么想的,杭州是个鱼米之乡,虽然离权力中心远一点,但好歹是个不错的去处。
王凯饰演的宋仁宗。(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首发原创)
可老天好像故意要和范仲淹过不去,就在他赴任杭州知州后不久,一件天大的麻烦事就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杭州。这一年,处于长江之口、面朝大海的杭州居然一连好几个月滴雨未下,变得超乎寻常的干旱起来,大有赤地百里、颗粒无收的既视感。
怎么办呢?按照惯例,这个时候范仲淹就应该开仓放粮,救济百姓,或者向朝廷求救,请求从外地运送粮草前来赈灾。可是,大家都知道的,杭州是一座大城,作为两浙的首府,城中居民高达几十上百万众,就官仓里那点粮食,说实话塞个牙缝都不太够,因此,开仓放粮实属下策,一旦官仓里的粮食都放完了,百万饥民无处觅食,只怕是会闹出更大的祸患。
与此同时,杭州城内的一些不法奸商也正在做一件发国难财的事情,他们这些巨商大贾为了赚取高额利润,一方面肆意抬高粮价,另一方面又放高利贷给灾民们,还要求大家用房产田地来抵押,以此实现两头都得利的猥琐目的。一时间,杭州城内很多民众都着了道,他们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用几亩田地和仅有的房产来换取米粮。
南宋将杭州定为首都,可见其富庶程度。(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首发原创)
范仲淹作为杭州知州,经过初步排查暗访后,终于了解了这件事情的缘由,他决心采取有力措施惩治这些不法奸商,还杭州救灾一个天清气正的朗朗乾坤。你们这些奸商不是要涨价吗?那行,我就满足你们,而且是以杭州府衙的名义。很快,杭州府衙里就传出了一道政令,政令的内容很简单,大概意思是:如今杭州城内粮米不足,供小于求,目前的价格已不能适应整个市场,必须要大幅度提高粮价,至少要涨一倍,如果因为价格太高卖不掉的话,杭州官府将全部收购。
这消息一经传出,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杭州城,不法商贩们兴高采烈,灾民群体则群情激愤,大家都在指责、咒骂杭州知府范仲淹,说什么难听的都有,总之大家都表达了一个意思,杭州府衙明知道灾民们都吃不起粮食了,居然还发出政令要求不法商人们涨价,这不是要将杭州饥民全部饿死吗?你范仲淹不是个东西!
范仲淹的政令在随后几天不仅名满杭州城,很快也传到了北宋朝廷和仁宗皇帝的耳朵里,恨不得抓住他大把柄的守旧派更是借机煽风点火向皇帝弹劾范仲淹,想要一举将他置于死地。仁宗皇帝拿到这些弹劾奏章后,也是气不打一处来,他真是想不到范仲淹会这样处理政事,一时间也准备拿下他平息悠悠众口了。
千古第一完人范仲淹。(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首发原创)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杭州知府范仲淹的政令发出去后,整个大宋的粮商们都大喜过望,有官府兜底,这会肯定能赚个盆满钵满,于是,各地粮商都想方设法地将自己手头的粮食送到杭州去售卖,生怕赶晚了趟。没多少天之后,整个杭州城的仓库就都被全国各地粮商运来的粮食给堆满了。
这时候,范仲淹才慢吞吞地打开官仓,将官粮分配给灾民们。而各地粮商运来的高价粮则无人问津。范仲淹象征性的收购了一些商人的粮食,然后就以灾情已缓解为由,没有再进行下一步收购行动。而各地来杭的粮商们就都傻了眼,粮食已经运到杭州,再运回去运费都划不来,再一个杭州雨季也快到来,万一真的下雨,这些粮食不妥善保存,肯定都会发霉变质,到时候就亏大了。
于是,没有办法的粮商们只要降低价格处理粮食,很快,杭州粮价便都回到了合理区间,灾民们也能吃上平价粮了,官府也能以平价购买粮食填充官仓、赈济灾民了。随后,灾民们在生产自救和官府赈济的双重措施下,生活迅速回到了正轨,整个杭州也重新焕发了生机,人们这才知道杭州知府范仲淹的智慧绝妙之处,也开始纷纷颂扬起他的恩德起来。
宋仁宗和范仲淹可谓一对纯爷们版的欢喜“冤家”。(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首发原创)
这个好消息也很快传到了京城汴梁,守旧派们见此情景,只好纷纷作罢,仁宗皇帝终于明白了范仲淹的良苦用心,也就没有再追究他责任了。
也许是怜惜范仲淹的为人和才华,皇祐三年(1051年),仁宗皇帝擢升范仲淹升为户部侍郎,调往知青州,后因范仲淹冬寒病重,皇帝又将他调至温暖一些的颍州,但因范仲淹常年奔波且年事已高,他在奔波于徐州途中轰然离世,享年六十四岁,被安葬于河南洛阳的万安山下。
在范仲淹患病时,仁宗皇帝便经常派遣宫人和太医慰问送药,时时刻刻都挂念着他。范仲淹逝世后,宋仁宗良久不语,后又连连哀叹,命臣子厚待其家人。下葬后,仁宗皇帝亲题“褒贤之碑”送给范家,并加赠其为兵部尚书,赐谥号为天下第一的“文正”。
从范仲淹开始,范家辉煌了据说有八百年之久。(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首发原创)
早在范仲淹患病时,仁宗便经常派人送药慰问。到范仲淹病逝后,仁宗嗟叹哀悼许久,又遣使慰问其家人。下葬之后,仁宗亲自题写范仲淹墓的碑额为“褒贤之碑”, 加赠兵部尚书(后来又多次追封,先后加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直至楚国公爵位),谥号“文正”,由此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声名最为显赫的一代范“文正公”。
至于现在正在传播的那个喊话,个人还是很理解他的一番苦心,只是这种说话的方式可能会被部分群众误解,我们也相信,大家一定会在法律法规的合理范围内处置灾情期间的市场行为,还灾情救援工作一个安定祥和的环境。
无论怎么处置社会问题,都应该在法治框架之下。(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首发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