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之上那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不说个个神通广大,却也算得上是各怀本领,毕竟原著第一回就暗示过,他们是与那洪太尉放走的魔君一一对应。
只道是:“天摧地塌,岳撼山崩。钱塘江上,潮头浪拥出海门来;泰华山头,巨灵神一劈山峰碎。共工奋怒,去盔撞倒了不周山;力士施威,飞锤击碎了始皇辇。一风撼折千竿竹,十万军中半夜雷。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
(武松、鲁智深剧照)
既是魔君,又如何能不强?只是要说其中的最强者是谁,多数人心中的答案或许会是武松,但细品原著的话便不难发现,武松不过是得到了最多的戏份,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另一位好汉初登场时也有不输武松的人设,可后来却不得宋江重用,最终沦为三流炮灰。
一、猛如武松的好汉
梁山之上有猛如武松的好汉吗?
若你真有这样的疑问,那多半没读过《水浒传》原著,只是听说过关于武松的那些名场面,诸如“景阳冈打虎”“怒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
武松的表现确实是如同主角一般,作者也给了他最多的偏爱,但这并不意味着武松就是书中最强的好汉,确实有不少好汉也称得上是“堪比武松”。
比如武松的好大哥“花和尚”鲁智深,武松这人向来是谁也不服的,但在二龙山上,他却对这大哥没有半点脾气,只默默地在鲁智深身边当三当家,甚至那二哥杨志的实力也不在武松之下,否则以武松的脾气,如何会甘居人下?
(武松剧照)
又如那“豹子头”林冲,既然你听过关于武松的那些名场面,又怎能没听过“马上林冲,马下武松”的说法?
尽管原著中从来都没有明确提到这样的设定,但在马军头领中,林冲确实算得上是佼佼者,而武松无疑也是步军头领中一等一的好手。
不过本文要提到的这位堪比武松的好汉或许会让人觉得诧异,因为他不过是七十二地煞之一,甚至压根没有多少戏份,在梁山上也是如同“小透明”一般的存在。
二、惊艳的登场
开什么玩笑,地煞之中也有堪比武松的好汉?
你还别说,真要比一比的话,那“混世魔王”樊瑞甚至是强于武松的存在,不过那是因为他会使用法术,对于武松这种纯粹的武将而言,有些不公平了。
但本文要提到的这位可不会用法术,这人即是“铁笛仙”马麟。
(樊瑞剧照)
从外号来看,这人是给人一种十分玄乎的感觉,毕竟敢自称“虎”“豹”“龙”的人不少,自称“仙”的却不多,马麟固然没有神仙一般的实力,但他初登场时,作者赋予他的评价却不低。
毕竟书中是这么写的:“第三个好汉姓马,名麟,祖贯是南京建康人氏,原是小番子闲汉出身,吹得双铁笛,使得好大滚刀,百十人近他不得,因此人都唤他做铁笛仙。”
作者可没吹嘘马麟有万夫不当之勇,但这里提到了,他是百十人近不得身,说明他是能够以一敌百的。
只是这般战绩,如何与武松相提并论?
这你就高估武松了,武松在书中可是有被孔亮带着一帮人暴打的经历的。
你且看原著描述:“这一二十个尽是为头的庄客,馀者皆是村中捣子,都拖枪拽棒,跟着那个大汉吹风胡哨来寻武松。赶到墙边见了,那汉指着武松,对那穿鹅黄袄子的大汉道:‘这个贼头陀正是打兄弟的。’那个大汉道:‘且捉这厮,去庄里细细拷打。’那汉喝声:‘下手!’三四十人一发上。可怜武松醉了,挣扎不得,急要爬起来,被众人一齐下手,横拖倒拽,捉上溪来。”
只是三十四个人,武松就招架不住了。
(宋江剧照)
你可能要说了,此时武松是喝醉了酒,但这就纯属双标了,当初他在景阳冈上不也是十八碗酒下肚,早已酩酊大醉,不也把那猛虎打死了吗?
此时为何斗不过这帮糙汉子?
很简单,不过是因为“双拳难敌四手”,武松再强,也挡不住对方人多啊。
从这里来看,作者赋予马麟的评价,反而是高于武松了,所以这样一位猛汉,上了梁山之后能有怎样的座位?
事实上他几乎可以说是毫无作为。
三、落寞的结局
上梁山之后,马麟并未得到宋江的重视。
比如大聚义时,宋江也只是把他当成与乐和一样的“音乐人”,让他在一旁奏乐。
“堂前两边筛锣击鼓,大吹大擂,笑语喧哗,觥筹交错,众头领开怀痛饮。马麟品箫唱曲,燕青弹筝。”
除此之外,马麟初上山时,也没被宋江重视,说是:“烦令金大坚刊造雕刻一应兵符、印信、牌面等项。令侯健管造衣袍铠甲、五方旗号等件。令李云监造梁山泊一应房舍厅堂。令马麟监管修造大小战船。”
往好听了说,他是监工,说难听点,他就是个打杂的,不然你说宋江会让武松来干这种事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马麟剧照)
所以不被重视,久疏战阵的马麟自然是越来越弱,到了征方腊时,这么一位强者居然直接沦为炮灰。
说是:“西门乌龙岭上,马麟被白钦一标枪标下去,石宝赶上,复了一刀,把马麟剁做两段。”
这与杂兵有什么区别?别说步军头领对阵马军头领时毫无胜算,毕竟武松就在征辽时以步军头领的身份斩了马军头领耶律得重。
只能说作者对于马麟这个角色的处理确实没有花费太多的心思,以至于这个角色高开低走,表现配不上作者赋予他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