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前后的速射炮数量统计和改装计划一:来自德国的克虏伯速射炮

豆豆评过去 2024-09-19 04:22:10

甲午战争前后的速射炮统计数据和改装计划:

在甲午战争之中,北洋海军吃的最大的亏就是缺少速射炮。相比于日舰合计67门的完美型速射炮,北洋海军只有6门35倍120毫米克虏伯早期型速射炮。

正在准备逃跑的济远号

结果就是在海战之中,北洋的火力处于单方面被碾压的状态。但是实际上,当时的中国进口过大批的先进速射炮,据不完全统计如下:

一、甲午战前的克式速射炮

北洋自从成军开始,就对德国克虏伯火炮情有独钟。而自从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于1886年研制出40倍120毫米速射炮之后,克虏伯公司也不甘落后,于1888年研制出了早期型速射炮,并在1892最终研制成功了拥有定装炮弹的完美型速射炮。而在此前后,清廷也积极购买了大量的新式克虏伯速射炮:

1、于1890年购买的6门35倍120毫米克式船用速射快炮。

这是使用瓦维萨尔炮架的早期速射炮,不过得益于克虏伯的定装炮弹技术,射速仍然可以达到38秒四发,总体技术水平仅比阿姆斯特朗管退速射炮稍逊。这两门炮由两广购买,装备广乙、广丙号鱼雷巡洋舰各3门。

2、于1891年购买的10门C87型35倍径120毫米半速射炮。

根据日方资料,这批火炮是为了北洋海军的威海卫基地购买的,是属于“速射炮”一类。这批火炮买回来以后,分别装备在九峰顶(老母顶)陆地炮台、柏顶(合庆滩)陆地炮台、 谢家所(所前岭)陆地炮台、 杨峰(枫)岭陆地炮台,由绥巩军使用。另外在刘公岛上的东泓(东)炮台,还装备有2门120速射炮(也有说法这两门是阿姆斯特朗炮),由护军使用。

不过根据目前现存的广西同款C87型120炮照片,该批火炮就是典型的克虏伯架退炮,连原始的瓦维萨尔炮架都没有,在1891年还买这种老炮简直就是冤大头——不过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这批火炮是在C80架退炮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个液压复进筒,由此相应提高了射速。广西炮台的火炮只是后来在无人看守的情况下,复进筒被拆卸遗失了而已。不过无论怎么说,这玩意儿的滑架虽然是前低后高的,但是下滑角度有限,和后来的大滑架角、加液压筒的半速射炮是两码事。

3、于1892年购买的6门40倍120毫米克式船用速射快炮

这是克虏伯完美速射炮出现以后,由中国购买的第一种型号,可以说是当时最新的克虏伯炮了。该型火炮拥有40倍身管、定装炮弹、楔形炮闸、再加上管退技术,据说理论射速可达十发每分,很多方面都超过阿姆斯特朗炮。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由于采用定装炮弹的缘故,其弹丸重量只有40磅,比阿姆斯特朗炮后来的45磅炮弹轻一点。这批火炮由福靖船政局购买,用于装备福靖号(广丁)及其后续舰,每艘3门40倍120克虏伯速射炮,以及4门小口径机关炮,合计14门炮134000余两银子。

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这批火炮直到1893年年底才送到,整个交货期接近两年,让人不得不怀疑克虏伯公司所谓1892年就研制成功完美型管退速射炮,是否是真的呢?而中国买这批火炮居然是分六批付款,截止到1893年11月还只付了114600两,还欠着人家19400两呢。这批火炮在甲午时候装备福靖号3门,一直在福建无所事事。至于剩下3门则是躺在仓库里睡大觉,直到战后才用于元凯号的改造工作。

4、于1892年购买的2门40倍120毫米克式岸防速射快炮

这批火炮是福靖号的同型速射炮,只不过采用的是岸防炮架——说到这里就是克虏伯公司不厚道了,相比于人家阿姆斯特朗120速射炮的陆海通用炮架,克虏伯炮则是陆海分得清晰明白,而且还有不同的身管长度,可谓是把一分钱一分货弄到了极致。这两门炮虽然是北洋买的,但是装备的却是烟台的东炮台,由嵩武军使用,在甲午战争中也未发挥任何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这次的军火采购可是个大单,计有克虏伯21厘米35倍径岸炮3门、克虏伯15厘米35倍径半速射炮2门、克虏伯12厘米40倍径完美型速射炮2门,合计花费614796马克,约合186302两银子。另外还有格鲁森53毫米和40毫米的小速射炮20门,花费了489999马克,约合148485两银子。所以仅这两个炮台的火炮费用,就有186302+148485=334787两银子,已经足够购买北洋梦寐以求的120门120毫米速射炮了。这李鸿章有能力有银子在限购令期间给炮台买炮,却没有钱更不敢违反限购令给北洋海军买炮,可不是非常莫名其妙的一件事啊。

5、于1892年购买5门40倍150毫米克式岸防速射快炮

这批火炮也是最新型的管退速射炮,是当时中国威力最大的新式速射炮。该炮的唯一缺点是弹重较轻,其40公斤炮弹略低于阿姆斯特朗(安式)152速射炮的45.4公斤。不过该炮射速较快,整体火力投射量并不弱。而且该炮质量较轻,全炮加100发炮弹仅重18.4吨左右,而同样带100发弹的安式152炮却高达22.2公斤,二者差了近4吨呢。这批火炮1893.7到达上海之后,原来准备装备青岛的胶州湾炮台,由广武军使用。但是由于炮台工程迟迟未能完工,甲午战争时并没有装备,同样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6、1893年购买2门40倍105毫米克式速射炮

这批火炮由许景澄订购,同样属于当时最先进的克虏伯管退速射炮。不过清廷这种买炮方式非常奇怪,这105、120、150口径全都买,完全没个重点,像极了一个“我全都要”的渣男啊。而该炮在性能上与120速射炮有所重合,其35磅重炮弹仅比120速射炮的40磅略低,其10发每分的理论射速、7.5每分的实际射速更是一点也不弱。而在后来开发出38磅长弹以后,该炮的性能更是完全超过了120速射炮。而且该炮全重仅有3.4吨,这比起炮重5吨以上的120炮更是轻得多了,极大提高了其装备适应性。后来的德国巡洋舰清一色的105速射炮,也足以说明该炮是如何优秀了。

而后期北洋海军在选购速射炮的时候,明知道该炮的性能非常优秀,却只订购了3门用于威远号的改造,而却买了18门性能平庸的35倍120早期速射炮,就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了。要知道该炮不仅性能更好、重量更轻,而且价格也更低。这两门炮带1000发炮弹净价189656马克,也就是一门炮带500发炮弹约合28736两银子一门。而12门35倍120却要35.4万两银子,一门炮带400发炮弹就要29500两,简直就是又贵又平庸的典范了。

二、克虏伯速射炮如何改装

综上所述,在甲午战争开始以前,清廷合计共有克虏伯半速射炮10门、速射炮21门,光是这正牌速射炮的数量,就已经足够满足北洋21门速射炮的加装要求了。所以北洋海军其实是可以投机取巧,压根不用再花那61.4万两银子的。如果设想一下能够顺利调拨的话,这21门炮的加装次序有可能是:

5门40倍150速射炮:定远、镇远鱼雷艇甲板各加装2门,定远舰首换装一门,拆除一门150*35架退炮。

8门40倍120速射炮:经远、来远、济远、平远各加装2门

6门35倍120速射炮:如史实广乙、广丙各装备3门

2门40倍105速射炮:威远加装2门,拆除原190前主炮,120阿式前膛炮。

这样的21门速射炮群,每分钟可以发射150速射炮弹5*5=25发,120速射炮弹8*6+6*4=72发、105速射炮弹15发,可以让北洋的火力有飞跃性地提高了。而如果需要更进一步的话,那10门C87型120毫米炮也可以在配上船用炮架后,加装到致远级每艘2门,并拆除2门57炮。而在拆除超勇级的254前主炮和4门120副炮之后,也可以在加高舰首后各换装3门120炮、2门57炮。

这10门120炮哪怕只有每分钟2发的射速,也能给北洋每分钟增加20发炮弹了。全部算上的话,就是每分钟可以发射25+72+15+20=132发炮弹,合计25*88+72*40+15*35+20*40=6405磅的投射量了。到时候享受“弹如雨下”待遇的,可就是日本海军了。

至于陆地炮台缺少的12门120炮,也可以用拆下来的2门254炮、8门120炮、1门190炮、1门120前膛炮共12门炮顶替。而胶州湾炮台的5门150炮,虽然暂时只有一门定远号的150架退炮顶替,但人家章高元是个很听命令的人,估计也不会抗命的。而且炮台还未完工,他一时也确实用不上不是?

三、改装的现实性考量

所以这种美好的设想,甚至是有可能实现的。这些火炮虽然分别属于北洋、两广、福建船政等不同的系统,但是这些大佬之间关系还不错,想在跨系统之间调拨东西并非全无可能。比如两广总督李翰章,那可是李鸿章的亲哥哥。当弟弟的开口要几门炮毫无困难,史实上广东水师的三艘船也是全部北上支援的。

至于福建船政这边,人家本来就是卖船的,福靖号也是给两广建造的军舰,无论是两广还是北洋要调拨都绝无问题。只是在商言商,这调拨价的12万两银子,那也是必须要给的。但是如果好好讲讲价,估计原定的9万两也不是不行——你要是再把134000两的装备费全掏了,估计连船带所有的14门火炮都会打包送过来的。

至于北洋陆军系统买的这些炮,虽然分别隶属于嵩武军、广武军、护军等不同的系统,但是要想借用也不过是老李头一个电令的事情。而且这些统领还都是非常服从命令听指挥的,甲午战前让广武军调炮,二话不说10门53、8门37速射炮就给了。护军的张文宣更是本家侄儿,说句话就办了。所以真要是老李头亲自下令,那调拨这些火炮给海军绝无困难。

问题是这些火炮都是陆用型,还需要天津局和江南局全力配合,制造出适合的船用炮架出来——到时候天津局还有可能赊账,江南局恐怕是要一分钱一分货的。他们的仿120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1960两一门,到时候一个炮架估计至少收你3000两。这总计的17个陆用炮架,估计也得17*3000=51000两银子。要想把这些东西全部调拨齐,需要的是120000+134000+51000=305000两白花花的银子——问题的是北洋海军没钱,史上想要354000两买炮都不行,这想要30.5万两调炮,估计也难啊。

所以说最后的结果,就是这31门先进火炮之中,真正到达北洋海军参战的寥寥无几: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只有区区6门早期120速射炮,作为广东水师的援军参战了。按数量来算参战比例的话,只占全部克虏伯速射/半速射炮的不到20%。而其提供的投射量,也仅有区区的6*4*40=960磅,不到所有投射量6405磅的15%!

而除了这31门克虏伯快炮,当时中国更是购买了大批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这些火炮的性能更加优越,而没有上舰的原因就更是奇葩了……

未完待续

3 阅读:225
评论列表
  • 2024-09-19 20:17

    现在分析也没用,当时国家内部情况复杂的很。如果全列装,日本会等富士八岛到货开战,还是打不过。

豆豆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